師:導語: 同學們!我們是一個愛月的民族,明月清輝,月出月落牽引了我們太多的浪漫與愁腸。夏商周時代我們古老的先民在心靈深處供奉著美麗的月神。于是嫦娥從《山海經(jīng)》里奔月而去,于是李白的霜月有冷艷鄉(xiāng)愁,于是蘇軾有了一輪悲歡離合的月亮,于是張九齡拋起了最大最圓最深情的月亮,于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于是這輪月亮就千年萬年美麗如斯,于是這輪月亮就溫暖了華夏兒女每一顆心靈。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句?(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課外準備,同學們胸有成竹) 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師:一輪思鄉(xiāng)的月。 生:長安一片白,萬戶搗衣聲。(李白)師:一輪思念的月。 生: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師:美人如月。 生:明月出天山,蒼茫月海間(李白)師:邊關的明月。 生: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這是一輪表達之國之君大悲大痛的悲傷的月亮。師:點評精彩。 生:歐陽修的“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后”。 生:(搶答)這一輪月亮很美,是愛情的月亮。(眾生笑) 師:月色、柳樹、黃昏、戀人這是我們民族獨有的浪漫,太中國了。 生:《詩經(jīng)·陳風·月出》之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這是中國最早的將女子比作月亮的詩。 師:噢!很有價值的原創(chuàng)。 生:我喜歡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這輪月亮有英雄氣,這輪月亮豪情萬丈,蕩氣回腸。 師:好,月亮本屬陰柔之美,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南宋名將岳飛將“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一腔愛國熱血飛濺在月亮之上,于是造就了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的大氣。 生:在所有“相思的月亮”中,蘇東坡的明月更具有動人情腸之處“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師:的確,蘇東坡為我們民族挽留了那千古不磨的中秋明月。 生:我以為歐陽修的月亮最灑脫:他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生:那我以為姜夔的月亮最冷,他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月亮成了歷史的見證,她冷眼看歷史,冰眼觀桑滄。 生:杜甫的“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最“風流”,老師不是說古典詩詞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嗎?這一句詩就不著“月”字,可是“清輝”“玉臂”交相呼應,“月”與“美人”相得益彰。 師:富于智慧。 師:在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在這個大浪漫的民族,月亮有大美而無言。 同學們用心靈記錄了這么多的月亮,詩里,畫里,神話里這一刻所有的月亮都亮起來了。李白的,杜甫的,李煜的,蘇軾的,那么我們的月亮在哪里呢?你心中的月亮描述給大家聽好嗎?現(xiàn)在我們以“月”為話題說作文,大家稍作思考,先給我們的作文起一個漂亮的題目。(十分鐘后) 生:《千秋一寸心》 師:很漂亮“千秋”與“一寸”之間大開大闔,對比鮮明,張力十足,你想寫點什么? 生:寫李白吧,李白“灑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李白就是盛唐的明月。 師:構思不錯,月光李白參差掩映、相映成趣 生:我的題目就是《朔月?望月?》 師:用的是借代修辭格,其實就是缺月,圓月,文章題目古雅,問號用得發(fā)人深思,同學們可以借鑒一下,在作文標題當中嘗試著運用特殊的標點符號,如問號,嘆號,省略號,連接號,間隔號等等。 生:我想到的題目是《綢光》 師:(有點不解)《綢光》? 生:我想借用“綢光”一箭雙雕,既寫“月亮”又寫月亮下的中國的絲綢和絲綢之路。 師:這哪里是“一箭雙雕”,月亮、絲綢、絲綢之路這明明是“一石三鳥”,很有創(chuàng)意。 生:我的題目是《穆斯林的月》我讀過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我對穆斯林的“月”和“玉”特別感興趣,想寫寫。 師:看來課外的閱讀真的可以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很別致。 生:我的題目叫《和氏璧》我想寫個神話,干寶的《搜神記》里說劍分雌雄,有干將劍、莫邪劍,《山海經(jīng)》里“月”有十個,我想說“和氏璧”就是墜入人間的月亮,我想嘗試著寫寫。 師:真是奇思妙想,你真棒。 生:我的題目叫《怨女辭》中國的月亮是中國式的哀怨惆悵,有著中國女了幾千年綿綿無絕期的“怨”,不像西方的月亮,古希臘神話的月亮女神叫阿爾忒彌斯,她“艷若桃李,冷若冰霜”,她既是月亮神又是狩獵的女神,她一生未嫁,如果發(fā)現(xiàn)哪個男子對她心有邪念,她一定射殺他,她太“酷”了,而中國的月亮只能是“寂寞嫦娥舒廣袖”。(掌聲) 師: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已經(jīng)在不經(jīng)意腳踏東西文化兩條河流了。 生:《斷盡金爐小篆香》我的題目有點拗口,不過,我是受張愛玲的《金鎖記》的影響,我對她那輪三十年前的月亮太神往了,我想寫一寫。 月亮、中國香爐和小篆的關系。 師:太厚重了,你能說一說張愛玲在《金鎖記》里是如何描寫月亮的嗎? 生:“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 師:看來你真是個“張迷”,你的“金爐”又使我想張愛玲的另一部小說《沉香屑》,祝你寫得像張愛玲一樣好。 生:我的題目叫《貂禪》,中國四大古典美人,“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有“閉月”之姿的是貂禪和月的關系最大,所以我要寫貂禪 生:我的題目叫《月之殤》,我以為中國人把太多的愛恨情愁都交給了月亮,月亮已經(jīng)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所以我要寫《月之殤》 師:很富有批判精神。 生:我的題目叫《女兒眸》,余秋雨說“鹿回頭”中那只梅花鹿的眼睛最深情,可是我以為月亮就是最深情的“女兒眸”,如水的女兒,月一樣的眸子, 生:我的題目叫《月·越·樂》 師:這個利用諧音構成的題目很耐人尋味,你怎樣構思的? 生:由月亮的純美婉約,我想到了江南的女子,想到無瑕的越女,想到那一闋曼妙的樂章。 師:你的想象力極具穿透力,很好。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蒼穹舞者》 師:舞者?非常好,賦與月亮以動態(tài)的美,遼闊的蒼穹又有無垠的夢幻般的感覺,意境高遠,有一種天地的大境界, 生:我的題目叫《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容錯過的“良辰美景”,我想寫三個獨立而又不能分割的片斷。 生:我的題目叫《長城月影》 師:你的題目很容易激發(fā)我們的想象力,使我們想起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明月邊關,談談你的創(chuàng)意? 生:我想寫一寫唐代邊關將士,我讀過一些邊塞詩,我很感興趣,想試著寫一寫。 師:這個領域真的不錯,盛唐的岑參就像你一樣好奇,他來到西北邊陲,高唱戰(zhàn)地進行曲,寫下千古絕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白和李賀這兩位浪漫主義詩人也非常向往邊關,“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白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賀說:“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有時候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就夠了,快一點下筆成文,我們好一睹為快。 生:我的作文題目叫《菊·蟹·酒》 師:你的題目使我想起了臺灣詩人舒蘭的一首詩《鄉(xiāng)色酒》 三十年前/你從柳樹稍頭看我/我正年少/我圓/你也圓 三十年后/我從椰樹稍頭望你/你是一杯鄉(xiāng)色酒/你滿/鄉(xiāng)愁也滿 你的《菊·蟹·酒》是如何構思的? 生:中國人賞月離不開菊花,離不開蟹子,離不開酒,否則味道就不純正,這是一個“中國結”。 生:我的題目是《月落鮫人淚》,我受到了李商隱的啟發(fā),他說“滄海月明珠有淚”,我想寫一輪唯美而又傷感的月亮。 生:我也想起來了,我的題目叫《月下笙聲何處》,我是受杜牧的啟發(fā),他說:“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我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寫。 師:看來古人的月亮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 生:我的題目叫《幽云之后,是另一種羞澀》。 師:噢!這是一輪云中月,用詞很準,狀寫了云月的朦朧含蓄之美。 生:我的題目是《冷艷》,月亮又“酷”又“美”和人間永遠在天一方,他就是某種難以企及卻又不能不向往的境界。 生:我的題目叫《遙遠的絕響》 師:用了通感的修辭格,月亮的可感性更強了,而“絕響”更是溢美之辭,可以構思的余地很大。 師:小結,好的題目是關乎寫作成敗的關鍵,而月亮又是我們這個民族審美的終極典范,她照耀了萬代千秋,帶著濃烈芬芳的憂傷在暗夜里花開如樹,驚艷寂寞,有嫵媚的壯闊,華美的悲涼,同學們用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證明了自己生命中深藏不泯的對“月亮”的深情,月亮是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理”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在前世的前世就照亮過我們,課下將這篇文章完善。 附學生作文片段。 1.是誰,在白露橫口的異鄉(xiāng)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zhí),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月是故鄉(xiāng)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出天機,詩人的聲音穿越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不容辯駁的理由。(郭琳琳) 2.幽云之后,梧桐缺處,是世間獨有的羞澀,我無力償還,只好走進,那,紫山,姑庵,化做一襲風殘,星點撩空,墨幕映襯,閃展玉兔凄涼,無奈無奈,何時返鄉(xiāng),了卻心中永世的悲夢。(薛飛) 3.游子心中的月是故鄉(xiāng),詩人心中的月是惆悵, 文學家心中的月是著作,政治家心中的月是權利, 思想家心中的月是精神,評論家心中的月是論點, 孩子心中的月是燒餅,年青人心中的月是愛情, 而母親心中的月是我,我心中的月是母親。(錢瑞莉) 4. 月亮的一端在關睢,另一端在浣紗女,上次約會在蒼蒼蒹葭,再一次在裂石穿云的洞,在浪漫的斷橋,在菡萏的細細的香,在湘水的悠悠,在甲骨上呵,嫦娥之外,另一端是愛情。(張?zhí)砘荩?span lang="EN-US"> 5. 秋夜,瓦爾登湖依然是任何石頭都打不破的鏡子,棱羅漫步在河邊,月光透過高大落葉喬木,清淺地流動著,他抬起頭,用手遮住前額,仰望那大片的清,只一瞬,蒼穹落進他褐色的瞳仁,他的嘴角浮現(xiàn)出微笑,快樂如同體溫流經(jīng)全身。 可以說,梭羅終其一生都是在無邊無際的沮喪中度過的,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存在種種畏懼,因為知道的作品與極致作品存在差距,使得他幾度傷心欲絕,但是當他隱居于瓦爾登湖畔,成為一名追逐月光,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寧靜的平民百姓時,當一個散步的夜晚,月光剝落了他的心靈的結時,他終于獲得了久違的快樂。(李雙羽) 6. 月亮盜了日光,將它個性化后,傳達給了世界,那月光究竟是盜來的呢,還是它本身的呢?事實上,別人的優(yōu)點我們可以拿來經(jīng)過自己的改造變成我們的,就好像柔美的月光一樣以自己的魅力吸引著別人。(劉佳奇) 7. 這光如風如影如綢,但只擁有了綢般的質(zhì)感與光感,沒有一絲富貴的氣息,它褪盡了歲月和繁華;它褪盡了歷史的淪桑;它更褪盡了最具誘惑的紅塵;它是那樣的純粹,一絲不染,雖只剩下那幽幽的白光,但它仍像那出淤泥的蓮,不濁,不妖,縱使天地驚變,歷史更迭不斷,它仍像光明女神一樣,在黑夜中為我們指引光明之路。(楊靜) 8. 月是貫穿《穆斯林的葬禮》的一條線索,從梁君璧到韓新月,每一個人物都與月結下了或欣喜,或悲傷或興奮或無助的情愫。在君璧等待子奇的日日夜夜中,惟有明月還照;在子奇期盼歸國的日子中,惟有明月同家鄉(xiāng)一樣多情;在新月與楚燕潮散步未名湖畔,惟有月是看的最清,想的最明的……。月也是穆斯林民族的信仰——新生、純真、自由。 我感嘆霍達深邃的筆觸,讓我了解了不同民族對于月的不同詮釋。穆斯林民族屹立在中華大地上,他們經(jīng)過時代變遷,歲月的滄桑,他們的夢想仍如“新月”的名字一樣,如紗、如銀光般自由與純凈,洗滌與沉淀著靈魂的污垢,交織在一起的便是對它無窮的思考與欽佩。 我想穆斯林的月會承載著穆斯林的夢想,直到永遠。(李治慧) 9. 千年已逝去,孔孟之氣化為一劍,名曰“蒼龍破”,老莊之學化為一刃,名曰“月之殤”。 修齊治平,千古文人俠客夢,有棄筆投戎者,有挑燈看劍者,有行俠仗義者,他們是鴻儒,是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俠之大義,劍乃利刃,兵器之首,如蒼龍一般貫穿華夏。 逍遙游,莊子尾曳涂中卻有鯤鵬之志,消極積進之間差別幾許,莊生化蝶濠梁之辯,千年前槁項黃首或中思考的是哲學,莊子如皓月,千年未變,國愁家恨又怎是殤字了得,月之殤,炎黃子孫永恒的境界。(王鵬) 10.在云南有一個拜月教,他們崇拜月亮,以月亮的光耀為圣旨,每當月亮在這個燥熱的國度徐徐點亮時,它銀白的月輝將一切的燥熱趨走,無數(shù)虔誠的教徒跪拜在光輝下,以月亮的清冷洗去內(nèi)心的邪念,將自己的靈魂托付給月保管。(楊惠丹) 11. 愛玲眼中的月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難免會帶有凄涼,而我眼中的月依舊被賦有情感,是詩人和作家最想賦予靈性、意象的天體。(李穎) 12.話說遠古之時,天上有一對月亮,一雄一雌。每當夜幕降臨時,一對月亮相望于銀河,明月皎皎,似一對情侶用明眸遼望。月的美吸引著萬物,也同樣吸引著天上宮闕里的神仙,地獄無間的閻王。所以天地之間便展開了一場關于月的爭斗,天宮為了防止月亮被盜,便派二郎神的天狗看守月亮,而閻王派已死的怪盜白展堂升天去尋月亮,并賜予其地獄之火的力量。(高媛慧) 13.塞北,凄寒的弦月同彎刀共舞,青銅色的人與青銅搏斗。江南,溫婉的明月與佳人共飲,絲綢般的女子與絲綢紛飛。(鄧悅) 14.一個遺落在星河中冗雜的精靈,是朝霞的紅紗巾,晚霞的白綢衣。她就是她。在萬年的寒雪中,消寂無聲的懸掛天空,孤獨的溫暖了蒼穹,圓也是她,缺也是她,陰也是她,晴也是她,無息的凝望中只有月才會永恒,在蕓蕓眾生難以企及的高度,以天馬行空的風采,擁抱寂寞,埋葬孤獨,將一片光輝灑向人間。(李汶睿) 15.“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其實桂與柳也是如牛郎和織女一般隔著空間對視,不似魚兒之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卻是相忘于江湖。二者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但盡管天上冷漠無比,人間愁緒萬千,它們還是可以讀懂對方的心語。(張舒婷) 教學反思: 第一、寫作是不能游離閱讀之外的,就像任何創(chuàng)新都必須有藍本一樣,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讀寫課,給學生一個依托、一個情感的發(fā)散點。世界上再沒有哪一個民族會像我們這個民族這樣熱愛月亮。月亮她自然純?nèi)坏爻尸F(xiàn)在天地之間,高遠、優(yōu)雅,她走過堯天舜日,走過秦風漢關,走過唐宋元明清,對月的癡戀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不經(jīng)意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明月清輝。利用課外的研究性學習延展學生的學習感受,這個階段是一個打理與清點的階段,也是梳理和篩選的階段,更是歸納和整合的階段,在課堂設計一個讀品的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詩互動、生詩互動中互相點燃、開啟、頓悟和生成。盜用張九齡的話就是“古人生明月,師生共此時”,當萬古的明月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的時候,學生心中的明月也就越來越清晰了,然后水到渠成。 第二、 在寫作中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的,我以為莫過于作文的題目,因此我設計的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說‘作文題目’”,其實“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題目如果是一滴水的話,至少可折射出孩子們的立意、構思、取材、修辭、煉字、語言、風格等等,教師得以窺一斑而見全貌,那么,就讓學生淋漓盡致地體會說的快樂和成功感吧!教師在此穿針引線,有時要點石成金,有時引向洞天福地,此時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話語權,教師要保證充分的教學機智。回望這一刻使我回味的又怎一個“寫作文”了得,孩子們的視野已“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思接千載,驚回首,歲月千年,這就是他們的心靈與智慧,作為教師我屢屢“驚艷”,在月亮生長的地方,甚至在月亮不能到達的地方,孩子們的心靈和才思都到達了。 第三、在這個話題作文中,我想檢驗一下學生的文化底蘊,文采和思辨能力三個維度,我比較滿意。 這也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貫追求的三個座標,縱觀這節(jié)作文課,孩子們對“月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相參照的文學作品,相關聯(lián)的知識掌握較好,運用嫻熟,有自己獨特的、來自心靈感悟和來自大腦的獨特思考,“書”讀得活,思想自然走得遠。 第四.這個課堂實錄因有刪節(jié),因此課堂不枝不蔓的東西有所剔除,在追求精致的過程中,也少了一點原生態(tài)的生命質(zhì)感,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焦著狀態(tài),甚至是白熱化狀態(tài)的瞬間就大大減弱,呈現(xiàn)了結果,少了過程,精心而不精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