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了這些小市民的老弄堂 才真的又想再去上海灘了 上海,它繁華、小資、國際化; 上海,它也老陳、市井、生活化; 它的大都市形象人盡皆知, 它的煙火氣卻被湮沒在來去匆匆之間。
外灘的霓虹已經對你失去了魅惑; 小資的咖啡館也不再能提起你的興致; 洋氣的法租界在你眼中只是街頭的裝飾; 滿街的外國臉甚至還讓你感到了迷失…… 如果真的等到了那一天,我就會帶你拐進老弄堂,去看看上海灘小市民的生活百態(tài)。
弄堂里的市井生活 看一回柴米油鹽的生活常態(tài) || 隆昌公寓 - 電影《功夫》中現(xiàn)實版的豬籠城寨
地點:上海市楊浦區(qū)隆昌路362號
||老城廂 - 在歷史變遷中逐漸隱沒的城南地帶 看過豫園,走過城隍廟,穿過上海老街,繼續(xù)往老城廂的小巷弄堂里。這里的一磚一瓦,都留下了時光深深的印記,體現(xiàn)著歷史的變遷。老上海熟知的梨膏糖和五香豆,孔廟門前的跳蚤集市,清明風的雕梁畫棟,窄窄的彈街路,老虎灶,還有不知名卻無比美味的生煎和小籠,這一切,就是最真實的老城廂。曾經繁華無比的城南地帶,現(xiàn)在與魔都氣質格格不入的老城廂,正在慢慢地改變,或者說消失,趁現(xiàn)在,趁它還在,留下些許印記,留下曾經老城廂的記憶。 地點:上海城南,老城廂地域,從上海老街直走,大致成環(huán)形,最后又繞回到城隍廟 時間:建議清晨或者下午時分,或許還能找到一位曬太陽的老人給你講述一番當年的故事 ||夢花街163弄 - 滿滿人情味的平靜巷弄街區(qū) 一條充滿著老城廂味的古街,緊挨在文廟書市后門,以夢花為名。街道狹小擁堵,兩側開滿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店。為生計操勞的人們時而拖拉著木板車緩緩經過身旁。店鋪后則是本地市民的住宅,古老的石庫門與紅磚混凝土經歷著時代的碰撞,那掉了漆吱吱呀呀的木門仿佛在訴說著這條街的過往。踏過主街兩側的過街樓往弄堂的深處走去,仿佛時間后遷了半個世紀,這個繁華而喧鬧的城市突然安靜了下來。 地點:黃浦區(qū)夢花街163弄
||張園 - 繁華中心演變而來的原味小弄堂 有一個離人民廣場很近的弄堂,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曾是繁華的最中心,上海的第一盞電燈在這里點亮,第一張照片在這里拍出。如今,它卻一點點開始被拆卸,走在被保留的地方,窄窄的過道,干干凈凈,整整齊齊,花色樸素的褲管和衣袖穿過長長的竹竿,它們在陽光下曝曬,它們最有屬于上海的弄堂氣息。斑駁的小木門有的半敞開著,有些阿婆們圈坐在門口的椅子里,偶爾微微抬起眼睛,定定而無聲地看著巷子里的路人,恰似看著流淌的歲月與時光。 地點:靜安區(qū)威海路590弄(近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 小貼士:張園曾舉辦過“弄堂游”活動,許多老建筑都有牌子介紹,可以加深游客體驗。 ||步高里 - 保留原生態(tài)開發(fā)模式的典型舊式里弄 曾經隸屬于法租界的步高里,沒有田子坊的名氣,沒有新天地的繁華,有的只是老百姓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家長里短之中卻處處體現(xiàn)著西洋遺風。走近牌樓里面,磚紅色的墻,斑駁著歷史的痕跡,但西曬的窗戶無一例外都裝著紅格布、可以伸縮的遮陽棚,細節(jié)之中透露出精致和講究。每一條東西向的弄堂,都有拱形的墻門。站在某條弄堂口,可以一直望到對面的弄堂深處。數(shù)十年來形成的鄰里交往模式和默認規(guī)則已經像空氣一樣充盈在這一方天地間。 地點:陜西南路和建國西路弄口
弄堂里的名人遺跡 尋一段歷久彌新的名人往事 ||萬宜坊 - 最狹塞卻有一番江南海派風韻的弄堂 隱藏在重慶路高架下的萬宜坊,是一條干凈整潔的安靜小弄堂。它不似奢華的別墅,也沒有高不可攀的富豪聚居。你或許也沒有聽說過這個人——鄒韜奮,民國時期《生活》周刊主編,以犀利之筆力主張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弄堂里有其故居,十分低調地保留著原貌。這里有典型的“海派”風格,簡簡單單的房子,狹小擁擠的弄堂里邊不時經過騎自行車的居民,在過往的時光中保有一份平凡的真實。 地點:盧灣復興公園重慶南路205弄 ||淮海坊 - 充滿老上海氣息的名人聚居地
地點:淮海中路927弄 小貼士:這里的名人故居很多,可以先做好攻略,以免錯過你想看的 ||靜安別墅 - 褪去一身浮華的老上海新式里弄
地點:南京西路1025弄,兩邊連著南京西路和威海路
弄堂里的淘貨市場 來一場妙趣橫生的討價還價 ||嘉善老市 - 全上海最洋氣的神奇露天集市 陜西南路一帶是上海最具市井味道的地兒,就在這老式社區(qū)的菜場攤販間,熙熙攘攘的小雜貨后,隱藏著一個神奇的集市。舊弄堂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