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男,32歲,2011年4月7日1診。主訴:胃痛2年,加重1周?;颊咭蝻嬍巢还?jié),饑飽不勻,胃痛時作。這次胃痛一周,服西藥未效,轉(zhuǎn)求中醫(yī)。現(xiàn)癥:胃脘隱隱作痛,夜痛、嘔吐、呃逆、納差、大便時稀時干、吞酸、脘熱、脘脹、咳嗽、頭暈、喉癢、胸悶、苔白膩質(zhì)紅,脈虛緩。切診:胃脘有壓痛點(diǎn)。
有高血壓史1年??谇粷兪罚磸?fù)發(fā)作4年。 中醫(yī)診斷:胃脘痛。 【辯證】脾虛胃濕,夾熱夾瘀。 【治則】以健脾和胃、清熱化濕祛瘀。加減六和湯化裁。 【處方】藿香20克 厚樸10克 砂仁10克(后下) 半夏10克 茯苓15克 白術(shù)24克 黨參24克 吳茱萸6克 黃連2克 蒲公英30克 九香蟲10克 刺猬皮10克 牡蠣30克 鉤藤30克 (后下) 7劑。 【二診】胃脘痛、夜痛、壓痛、嘔吐、吞酸、脘熱、咳嗽、頭暈、均止。大便以成條,余癥減輕。原方加減善后。 【說明】脾虛則胃脘隱隱作痛,大便時稀時干,納差,脈虛緩;胃中水濕不化,胃氣不和,則嘔吐、呃逆、脘脹、胸悶、苔白膩;濕邪郁久化熱則吞酸、脘熱、舌質(zhì)紅;胃熱犯肺,肺氣失宣,則喉癢咳嗽;胃熱耗損肝陰,肝陽偏亢則頭暈;胃病日久入絡(luò),則夜痛、按有痛點(diǎn)。治以加減六和湯健脾除濕,加黃連、蒲公英請胃熱,刺猬皮活血化瘀,牡蠣制酸,并佐鉤藤平肝。諸藥配合,恰合病機(jī),故效果顯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