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何等凄切的場景。在頑劣的哀求和嚇唬中,少年的情懷生動而妙趣橫生。英國詩人安德烈馬維爾的這首《致羞怯的情人》寫透了少年的熾熱與焦慮。 致羞怯的情人 作者:安德魯馬維爾(英) 假若有足夠的空間和光陰, 但是我常常聽見在我身后 所以喲,趁你青春的紅顏 安德魯·馬維爾 (Andrew Marvell, 1621—1678),英國玄學派詩人,出身于教士家庭,畢業(yè)于劍橋大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站在國會軍一邊,擔任過共和國拉丁文秘書彌爾頓的助手,后當選為國會議員,王政復辟后,繼續(xù)當選議員,并先后在英國駐俄國、丹麥、瑞典等國使館任職。他一生寫有哲理詩、抒情詩、贊美詩及諷刺詩共50余首。另著有散文若干。 柴可夫斯基和《如歌的行板》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礦山工程師兼官辦冶金工廠廠長家庭。1859年畢業(yè)于彼得堡法律學校,在司法部任職。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xié)會音樂學習班(次年改建為彼得堡音樂學院)。1863年辭去司法部職務,獻身音樂事業(yè)。1865年畢業(yè)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同時積極創(chuàng)作,第一批作品問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資助,1877年辭去教學工作專事創(chuàng)作。1878-1885年間曾多次去西歐各國及美國旅行、演出。1893年6月榮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6號悲愴交響曲》(即6號交響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愴)交響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羅科主題變奏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紀念偉大的藝術家》、交響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幻想曲《里米尼的弗蘭切斯卡》、意大利隨想曲、弦樂小夜曲以及大量聲樂浪漫曲。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是1871 年創(chuàng)作的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是這部作品中最動人的樂章。主題采用俄羅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fā)上》?!度绺璧男邪濉肥遣窨煞蛩够髌分凶顬槿藗兪煜づc喜愛的作品之一。是他的代名詞。而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第五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也被稱為如歌的行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