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的音樂文化2009-10-19 23:05:47 作者:56china 來源: 瀏覽次數(shù):303 網(wǎng)友評論 0 條納西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納西族的民間歌曲有兩種形式:敘事歌——唱調(diào)子(古老民歌)和短歌、山歌小調(diào)(現(xiàn)代民歌)等。通常用《谷氣調(diào)》、《喂默達》、《四喂喂》曲調(diào)演唱。按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來分,有狩獵、游牧時期的《熱美 納西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納西族的民間歌曲有兩種形式:敘事歌——唱調(diào)子(古老民歌)和短歌、山歌小調(diào)(現(xiàn)代民歌)等。通常用《谷氣調(diào)》、《喂默達》、《四喂喂》曲調(diào)演唱。按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來分,有狩獵、游牧時期的《熱美磋》濃耕以后的《栽秧歌》、《勸牛調(diào)》;也有被壓迫者呻吟的《喂默達》、《拉伯谷氣》。建國后有歌唱共產(chǎn)黨、歌頌新生活的《阿麗哩》、《勞喂歌》、《三月和風吹》等新民歌。按類別可分為山歌、小調(diào)、勞動歌、習俗歌、情歌、喪歌、兒歌等。
納西族的音樂曲目眾多,合奏曲有《白沙細樂》,納西語稱“崩石細哩”,《麗江古樂》(洞經(jīng)樂)兩套。白沙細樂有篤、一封書、三思吉、叨叨令等十多個樂章,保存至今的有八個樂章。納西古樂流傳至今的曲目有經(jīng)腔,俗稱大調(diào)門首,細樂曲牌,俗稱小調(diào)12首,打擊樂曲牌有《起鼓三通》、《八卦尾》、《前五后伍》等6首。使用的樂器有直笛、口弦、伯伯(蘆笛)。渾不似(胡鈸)、三簧、中音胡、三弦、竹笛、葫蘆笙、琵琶、音鑼等。納西古樂在民間廣為流傳,在麗江各鄉(xiāng)鎮(zhèn)都有自行組織的古樂隊,近年來,宣科先生組織的大研納西古樂會,曾多次應邀到英國、日本、挪威等歐亞國家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演奏。為弘揚納西古樂這一優(yōu)秀民族文化作出積極貢獻。
建國以后,納西族的歌曲創(chuàng)作進人新的發(fā)展階段。先后創(chuàng)作有《玉龍山上開紅花》、《納西姑娘真美麗》、《阿麗哩獻給毛主席》、《窩熱熱唱到北京去》、《木葉聲聲》、《納西花華色》?!都{西養(yǎng)花情》、《春光好》、《三月百花開》、瞼蜂釀蜜倍甘甜》等一大批歌曲?!渡秸骨??!栋咨臣殬愤x段仿奏》等器樂曲,《玉龍第三國》等歌劇音樂和《納西一奇》等交響音樂。并涌現(xiàn)出趙瓊芝、孫少蘭、趙興文、和金花、邱正杰等一批歌唱演員。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有余崇先。和文光、王鐵生、和中、和新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