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今天辯子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來自阿凡提。
有一次,阿凡提在城里的一家飯館吃了三個熟雞蛋,吃完后,發(fā)現(xiàn)身上沒帶錢。他向開飯館的財主表示了歉意,并保證下次經(jīng)過這兒時一定要把錢送來。財主很慷慨地說:“三個雞蛋算得了什么,以后再說吧!” 過了半年,阿凡提又到了這里,他一見到開飯館的財主就問:“上次我吃的三個雞蛋,該給你多少錢呢?”財主用算盤算了半天,說:“不多,不多,你就給三百塊錢吧?!? 阿凡提吃驚地說:“三個雞蛋三百塊錢?” 財主說:“這還算多嗎?如果這三個雞蛋沒給你吃掉,早孵出三只母雞來了。如果一只母雞半年下一百個蛋,三只母雞就會下三百個蛋。三百個蛋再孵成小雞,應(yīng)該值多少錢??!” 阿凡提和財主爭辯起來,財主得不到三百塊錢,便到皇帝那里告了阿凡提一狀。

皇帝想重重地懲罰一下阿凡提,便親自審問這個案件。到了審案這一天,皇帝一直等到晌午,也不見阿凡提到來,便連連派人去催。好不容易,才見阿凡提手拿著一把鐵勺姍姍而來。 皇帝大聲吼道:“阿凡提,你好大的膽子,為什么遲遲不到!” 阿凡提回答說:“陛下,我和鄰居一起種的兩畝麥子明天就得下種了,我們正忙著炒麥種,所以就耽誤了點時間?!? 皇帝聽了哈哈大笑,說:“炒熟的麥子還能出苗兒嗎?” 阿凡提立即反駁道:“既然炒熟的麥子不能出苗兒,請問陛下,那煮熟的雞蛋還能孵出小雞嗎?” 皇帝和財主聽后,頓時張口結(jié)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阿凡提在這里就運用了歸謬反駁,他以財主的“熟雞蛋能孵小雞”的錯誤觀點為根據(jù),引申出“炒麥子能出苗兒”的荒謬結(jié)論,并把這個荒謬的結(jié)論當做正確的觀點提了出來。當皇帝說“炒熟的麥子還能出苗兒嗎”,批駁這個觀點時,由于這個觀點是從財主和皇帝“熟雞蛋能孵出小雞”的觀點引申出來的,就導(dǎo)致了財主和皇帝自己批駁自己,財主“熟雞蛋能孵小雞”的觀點也就不駁自倒了。
由以上例子,我們可見歸謬反駁的一般步驟:發(fā)現(xiàn)對方的錯誤觀點(煮熟的雞蛋能孵出小雞)——假設(shè)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煮熟的雞蛋能孵出小雞)———得出一個類似的結(jié)論(炒熟的麥子也能發(fā)出苗來)———事實上,得出的這個結(jié)論是顯然荒謬的(炒熟的麥子根本不能發(fā)出苗來)———對方的觀點(煮熟的雞蛋能孵出小雞)是錯誤的。
 歸謬反駁,猶如一面放大鏡,把所要駁斥觀點的荒謬之處放大了,使錯誤論題的虛假荒謬更為清楚明顯,從而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謬誤的荒唐和可笑,因此更有說服力。
但是我們在實際運用中應(yīng)該注意: 1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對方的謬誤,并對其進行全面的透視。如上例中,阿凡提撇開了“三個雞蛋三百塊錢”不說,單單抓住了“熟雞蛋能孵小雞”這一點。 2不管歸結(jié)引申出的結(jié)論多么荒謬,必須以所反駁的錯誤論題為依據(jù),并且不能歪曲所反駁錯誤論題的原意,否則這種戰(zhàn)術(shù)也就失去了它的邏輯力量。如上例中,既然財主說“煮熟的雞蛋能孵出小雞”,阿凡提就能類比推理出“炒熟的麥子能出苗兒”,推理準確恰當,反駁時也會更為有力。 3要及時追問,讓對方更深刻地認識到是他自己釀成了這種錯,是他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嗯嗯,廣告時間:下單請去淘寶“大米家首飾鋪”,如果你覺得本文有趣,歡迎點贊轉(zhuǎn)發(fā)!如果你想激勵辯子繼續(xù)發(fā)文,歡迎回首頁隨機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