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天使”克拉麗莎·達洛維,一朵力求盡善盡美的“英倫玫瑰”。當玫瑰決定親自去買花,思想的幻影與生活的真實之間就被模糊了界限。當蘆葦都會因為思考而保有了折斷前的全部尊嚴,被當做點綴的女人一路暗中披荊斬棘,才能不動聲色的讓一場宴會妝點了枯萎中的自己。
而這不過是她平凡的一生中的平凡的一天,安然度過,一如往常。

電影《達洛維夫人》
完美的英倫玫瑰們從小就吟唱著這樣的《鵝媽媽童謠》:“小男孩是由什么做的?青蛙和蝸牛,還有小狗的尾巴。小女孩是由什么做的?糖和香料,還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鄙谒N薇之國的女孩,就是這樣被教育長大:哲學不如詩歌,料理不如刺繡,象棋不如跳舞……因此,做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天使,是社會替她們做出的選擇。時間帶走了她們的青春,生活磨平了她們的夢想,家庭拘束住她們的行動……而婚姻?婚姻對她們來說,不過是從前半生的南枝巢換到了后半生的金絲籠。因此,所有人都忘記了,在把女儀、持家、母教那些東西強加給女性作為定語之前,應該首先記得:女人也是人,女人也有靈魂,甚至有時候,會比男人更強韌。

天使的典范——昨日的克拉麗莎小姐,今日的達洛維夫人。作為議員夫人,她在生活中時刻圍繞著她的丈夫她的女兒她的家,為舉辦好一場晚宴而一整天都在做準備。在大本鐘的轟鳴中,她的思維卻回到了過去的時光中,再次與她摯愛的戀人與朋友相會,并不斷比較著昔日的浪漫與今日的榮光——她發(fā)現(xiàn),縱使自己滿意于現(xiàn)在精心構造的一切,但也無法停止渴求那些無法回頭的過去,一切錯過的可能性都已在且只在他人的生命中發(fā)生,而她只能沿著她所選擇的物質道路義無返顧的奔赴那看似光鮮卻漫無邊際的未來。
《達洛維夫人》 作者: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譯者: 姜向明 陜西師范大學 2014-4-1
此刻的輝煌,或許難長久,而未來會怎樣,誰也看不清。周夢蝶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誰是心里藏著鏡子的人呢?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誰能于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蘭?!蓖瑯樱艘涍^多少重身份,才能真正的做回自己?難道只要對每一個世俗所認為應有的目標報以熱忱,就真的能收獲一個讓心中的自我徹底滿足的結果?照著鏡子能看到自己精心的妝容,但真正的面容永遠都是模糊的。
人生有種種選擇,上一秒的判斷決定下一秒行動的改變,瞬間就能使生命變得截然不同。如果誰選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一些事情,那并不是為了自己去做,而是因為以愛之名,而選擇了高尚的忍受。無論是作為女兒、女友、戀人還是妻子,都不過是達洛維夫人所扮演過且扮演著的角色,她心中對此無比清醒,但是也無能為力。世界是個舞臺,以生命長短來衡量每個人的演出時間。這一幕戲結束,下一幕戲開啟,被周圍的一切所操縱著往前走的人們,是戲子也是棋子。想要改變這一切的人,往往會選擇中途退場,卻不知這也是劇本的一部分。
戲中人達洛維夫人是演戲的人,也是看戲的人。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拒絕評論的同時仍停不下思索。她知道生活本質并非歡樂,因此她才會想為他人努力創(chuàng)造歡樂,縱使能完成的只是某種表象,而真正的結果總不盡如人意。她的生命正在一點一點被切除,可是她一旦想到自己的選擇或多或少總會使他人受益,她便更加賣力的去完成他人所認定的自我形象,貫徹這些有益的所作所為哪怕時刻伴隨著淡淡的悵惘……無論如何,她都會認為這一切畢竟是值得的。
因此她要舉辦宴會,她要在美好的六月的早晨走出家門,一個人去買花,親力親為的完成這幕戲的布景安排。即便,在這一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已到臺前擔當主角的人回不去幕后,也執(zhí)意要把這出高潮做到最完美,哪怕只是看起來。
 電影《時時刻刻》
這世間常有的一種邏輯是,因為我為了我心目中你的幸福而犧牲了很多,所以你也一定要達成我所認定能使你幸福的那個夢想,并且無論你再犧牲多少,肯定都比不過我已經犧牲的,因此你必須做到,無論多難都是應該的。即便不討論是否公平,持這種邏輯的大多數(shù)也已忘記了前者的犧牲明明是為了后者不要再犧牲那么多。因為自己沒有幸福,所以希望對方幸福,變成了因為自己沒有幸福,所以把自己的幸福捆綁在對方身上,最后誰也沒有得到幸福。人人都書寫著自己意識流體的人生,交錯著形成世界,可是,不是壓抑住最初的自己,就能磨滅心中真正的渴望。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在交流,其實不過是在自說自話,我們以為能理解和被理解,卻不知道我們是隔著一堵墻,看不見彼此的真實,聽不到彼此的心聲。我們用互相關愛的方式,每一天都在互相傷害。
為別人犧牲自我是高貴的,可是真正的自我又該怎么辦?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用自己換來的周圍的笑容又怎會是真實的?在達洛維夫人的晚宴上,大家都在得體的笑著,卻誰都并非是真正的快樂。陰暗的情緒化作耳語流言,不是不去聽就能夠避免。人們低語著,戰(zhàn)爭的幸存者在和平到來后卻選擇了自殺……死亡,甜蜜的黑暗,誘惑的長眠。比起熱愛生活,人更熱愛生命。要有多少勇氣和深情,才能義無返顧的用死亡擁抱生命?天空那么藍,空氣那么美好,看著真的不想死,可是太清醒的人再也無法茍活下去。那個死去的青年是懷揣著珍寶跳下去的嗎?那珍寶的名字,可以叫做記憶,可以叫做存在,也可以叫做生命本身。在自我消散后,也會很快湮沒在他人的忘卻里。
唯有達洛維夫人是清醒的。她曾這樣對自己說:“如果此刻就能奔赴黃泉,那么此刻就是最幸福的。”只要活著,就無法避免因抉擇的每一步而帶來的痛苦,就不能忘懷為他人犧牲所造成的遺憾。有的人能克服痛苦,有的人被痛苦吞沒,還有一部分人,選擇與痛苦共生。因此根源在我,癥結在我,今日靈與肉分離或是沉淪,亦全在我。想要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就必須先回到痛苦中去。無論逃避多久,它都在那里。達洛維夫人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她選擇成就瞬息的歡樂,同時對于漫長的痛苦,她也不會選擇忘記。
思緒是天使在這世間僅存的羽翼。前行下去的女人是悲涼的強者,卻不因此而覺得自己悲涼?!哆_洛維夫人》原名《時光》,因此讀這本小說總會想起《時時刻刻》。這是一部根據(jù)此書改編而成的電影,以三個不同的時代,再次重現(xiàn)了自我認知覺醒的女性的選擇與人生。有篇影評曾如此說,“傳統(tǒng)道德鼓勵犧牲個人欲望,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家庭和諧高于個體健康,我不否認和諧的意義,然而,死水一樣僵硬的和諧往往會生出一池塘惡心的綠藻,人不是抽屜里的襪子,可以整齊劃一的生活。”但是已經生存于生活之中的人,到底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之路?電影給出的答案是:“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那些歲月,記住時光,記住愛?!?/span>
書外的作者伍爾夫是覺醒的女性,她選擇了自盡來結束自己的一生,而書中的達洛維夫人也是清醒著的,但她卻選擇繼續(xù)走下去自己的生活。一死一生,截然不同。而故事里,為什么死去的是沃倫·史密斯而活著的是達洛維夫人?其實男女并沒有差異,性別只是身體上的一個標簽,而誰也不能認清靈魂真正是什么顏色。人們相愛是精神上的吸引,不但性向只是一層外衣,就連靈魂的強度,也與性別無關。即使清醒認知也能如地載物者,才能真正在地面上生存下去,直到最終塵歸塵,土歸土。

讀《達洛維夫人》,可以讀出時代變遷,讀出女性主義,讀出意識流,讀出心理學,讀出酷兒運動……能讀出的內涵,太多太多。而譯者是原著與讀者之間的一座橋梁,同時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的一堵墻。文本是譯者與作者之間的一座橋梁,也是譯者與作者之間的一堵墻。誤讀無處不在,關鍵在于品格。好在伍爾夫是一位個性鮮明的作者,而姜向明老師是一位筆鋒透明的譯者。把握得當,文本如絲綢在染缸中攪動,卻并沒有改變它的顏色。達洛維夫人靈魂的韌度已然力透紙背,縱使她走不出結尾也走不出買花的這一天,但是她確確實實的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達洛維夫人從我們面前走過,有時候甚至就是我們的自我。只是我們并沒有認出她。她的衣裾或許不再是搖曳的姿態(tài),但天使的背上依然長有思維的羽翼,一直在生長,且永不收起,等待能夠真正飛翔的日子到來。若我們發(fā)現(xiàn)她,追上她,詢問她,就像是詢問自我,或許她會笑著否定,她不是誰的天使,也不懂誰的天堂,因為我們永不知道,她在每一時刻,都是為什么而選擇。
回復以下關鍵詞,開啟趣讀之旅
年度好書 |薰衣草 | 契訶夫 | 致郁系 | 黑魔法 | 怕老婆
微信號:qyu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