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建軍 “諾亞財富”副總裁兼首席法務官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公司首席法務官(CorporateCLO)”授權無訟閱讀發(fā)布
美國甲骨文公司的組織架構設計會給人一種錯覺,這應該是一家大型律所或者法律咨詢機構,而不像一家軟件行業(yè)的科技巨頭,因為其龐大的法務組織在規(guī)模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軟件工程部門,這在大部分科技公司確實不可想象。架構也是生產力,其實除了甲骨文公司,我們還看到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出現(xiàn)超過一千人巨型法務部門,而且這種擴張絲毫沒有停下的跡象,這或許是對多年來忽視公司法務組織建設的一種補課行為。
從全球第一個公司法律部成立起,大部分公司的法律部少的一個人,多的三五個人已經很不錯。而經過100多年的發(fā)展,企業(yè)對公司法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公司律師發(fā)揮著越來越多外部律師不可替代的價值,企業(yè)確實也在風險控制、法律訴訟、重大危機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受益匪淺。于是,很多公司的法律部規(guī)模迎來爆發(fā)式增加,而其中有些跨國企業(yè)已經完成了從一個律師的法律部到一千個律師法律部的偉大成長。驚嘆之余,大家開始將目光遷移到更深次的問題,即這些千人法律部是什么樣的組織?他們都發(fā)揮什么樣的功能?未來是否還會這樣無限擴張等等的問題。
龐大的公司法務組織 與一家在甲骨文公司工作的同事聊天,他說他們最大的部門不是工程部,而是法務部門,這的確讓大部分人匪夷所思。在一些世界500強公司內,公司法務團隊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即謹慎的非訴公司律師負責起草滴水不漏的授權許可合同,這些格式合同往往非??量蹋教幊涑獾亩际前酝鯒l款,但卻要求被授權人只字不改;然后,老謀深算的許可公司律師負責發(fā)現(xiàn)市場上侵權的對象并展開調查,如果一旦掌握證據(jù)就通知目標公司,與其開始痛苦的許可授權談判;如果目標公司不愿意出錢,談判解決不了而必須刀槍相見時,咄咄逼人的訴訟律師就會跳出來,他會毫不猶豫地給侵權的目標發(fā)出律師函或者直接到法院遞交訴狀,開啟漫長的打官司程序,當然他也決不會忘記申請配套的訴訟保全或者禁止令類似的東西,這將是被授權公司噩夢的開始。 甲骨文專門開發(fā)企業(yè)級應用和軟硬集成套件,為此公司要投入巨大甚至昂貴的成本,面對應接不暇的侵權事件保持零容忍,法務部門自然很重要。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講,最怕就是收到類似甲骨文這樣公司的律師函,因為他們的公司法務部往往通過一場官司就會為公司要回數(shù)億美金。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認識到這一點,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公司法務的組織。如果在十年前,上百人的公司法務部門已經是鳳毛麟角,而現(xiàn)在找一些幾百人規(guī)模的大公司法務部卻不算難事。 那么,隨著大公司法務的概念逐漸被接受,如何設計最有效的法務組織架構便備受關注。首席法務官不僅要為自己的職務范圍劃定范圍,而且還要決定橫向的合作協(xié)同與縱向的匯報關系。面對琳瑯滿目的各種法務管理模式,是垂直、分散還是矩陣模式適合公司的發(fā)展?這都在考驗首席法務官的架構能力。 法務部門在公司整體架構中的位置 虛實結合的縱橫組織 在一個公司的治理中,內部組織一般有兩條線。一條是橫向展開的顯性組織和部門,比如財務部、人事部、市場部等,另一條是縱向展開的隱性虛設組織,比如風控委員會、社會責任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投資管理委員會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一個公司僅僅設置實體部門或者虛職部門,大部分公司都是采取虛實結合的結構開展公司治理和運營,這一組合管理概念已經被大部分商業(yè)組織所廣泛接受。 具體到公司法務部,當首席法務官面對公司內部林林總總、縱橫交錯的部門和委員會時,他必須首先要清晰地梳理出跟自己職能定位有關的組織,例如跟自己有關的實體組織可能有財務、風險、人事、審計、市場等部門,跟自己有關的虛擬組織則包括風險管理委員會、合規(guī)遵循委員會、知識產權與標準委員會、商標品牌委員會、危機應對委員會、投資管理委員會等組織;然后,首席法務官應該明確法務部在這些虛實結合的組織中的定位和價值,對于實體組織來講,分工最關鍵,例如法務部跟風險管理部在哪些職能上是交叉的,哪些職能上是獨立的,而又有哪些職能是重合的,這些都要講得清清楚楚,否則就會不斷地扯皮。而對于虛擬組織來講,協(xié)作最關鍵,比如法務部在各個委員會中是否作為牽頭或者秘書部門,怎樣與其他部門展開合作,怎樣才能達到目標獲得共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客觀來講,一個成熟的法務部門不在于它規(guī)模有多大,而在于它與其他部門和組織的黏性有多大,這種粘性越大,就說明其他部門越離不開你,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雖然一個公司的法務部門律師并不多,但公司業(yè)務的方方面面都能見到公司律師的身影,在董事會、在風控會、在談判現(xiàn)場、在危機處理等等,好像公司律師無所不在,如果做到這一點,則意味著這是一個相當成熟的法務部門。而一個失敗的法務部門往往很清靜,誰也懶于或者不敢來打攪他們的孤芳自賞,他們事后往往抱怨一通,說其他部門或者公司領導沒有法律意識,這樣的法務部一定會在其辦公室見到一堆人,但在辦公室外卻很難見到公司律師的出現(xiàn)和參與,他們在消耗公司的成本卻未帶來效率的提高,這樣的法務部門說實話已經到被解散的邊緣。 如何讓法務部在公司治理中從可有可無到必不可少,是首席法務官的必修課。公司法務組織需要走過怎樣的革命和蛻變,這更是現(xiàn)代公司法務管理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之一。這里涉及的問題很多,例如外部法制環(huán)境和內部股權結構,但不管怎么復雜,首席法務官都知道,應該找到一種方法和信念,可以幫助公司法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全力合作,通過這些直通總裁和董事會的委員會,通過流程嵌入和內部控制,讓法務部發(fā)揮出它的價值,成為公司組織中舉足輕重的部門。
矩陣管理模式 為了解決以上兩種模式的缺憾,矩陣式法律管理模式圍繞著保障集團業(yè)務和子公司或者區(qū)域組合均衡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以推動全球業(yè)務的區(qū)域化和專業(yè)化的法律協(xié)同管理。矩陣式管理模式下,公司總部的全球法律業(yè)務設置有總法律顧問,根據(jù)法律事務類別可設置各類業(yè)務首席法律顧問,又在各個區(qū)域或各個主要業(yè)務國家配備專業(yè)公司律師,他們一般僅僅負責合規(guī)性審查和公司內部日?;痉墒聞諏徍?。在這種模式下,集團總部法務部和區(qū)域總部對這些首席法律顧問和專業(yè)公司律師都有一定比例的管理和考核權限,從而形成中央和地方的雙向負責、雙向匯報的矩陣機制。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不管公司法務部門內部采取怎樣的管理模式,它都是要服務于公司法務在公司的整體定位。因此,當法務部門將自己定位于風險控制時,那么毫無疑問,垂直管理模式最有利于公司律師的獨立客觀和信息傳達,總部法務部可以統(tǒng)一地調配法律資源,制定統(tǒng)一的工作規(guī)劃,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從而也最有利于風控管理。而當法務部門定位于提高效率,分散或者矩陣的管理模式就可能更好些,畢竟沖在最前線的組織最有成本意識,他們能少雇用一個人就不會多雇用一個,在分散模式下,很難見到龐大臃腫的法務組織。 規(guī)模不是最重要的,對法務組織規(guī)模的追求也不應該成為首席法務官的目標,事實上,再大的跨國公司法務組織也不可能無限制擴張,否則極易被引入大機構膨脹的誤區(qū),畢竟像甲骨文這樣對法務如此依賴的公司少之又少。首席法務官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向職能定位和價值創(chuàng)造,例如,在適度規(guī)模發(fā)展中如何發(fā)揮出超出規(guī)模的價值,可能才是公司律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