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挑戰(zhàn)者”的博客時,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喜歡寫小故事。也有老師把自己寫的小故事發(fā)給我,讓我?guī)兔纯此悴凰憬逃龜⑹?。在這些文章中,有人物、有地點、有時間,故事的情節(jié)也寫得頗有文采。但是,我卻以為,這樣的文章還算不上是教育敘事。 那么,什么樣的文章才算是教育敘事? 首先,我們要理解“敘事”的真正含義。敘事,不是簡單的講故事,而是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的一種行動研究。說得淺白一些,敘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宣泄情緒,也不是單純?yōu)榱擞泜€流水賬,而是為了揭示出故事背后隱含的深刻意義。這或許就是敘事與“拉呱”、聊天等活動的最根本的區(qū)別。 其次,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敘事。就“教育敘事”這四個字來說,它本身就有兩層意思:一是教育敘事研究,是指通過講述教育事件而獲得教育智慧的一種研究活動;二是教育敘事文本,相當(dāng)于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敘事,一般是指后者,就是對某個或某些教育故事進(jìn)行有針對性的反思后寫出來的文章。 我用下面的一篇文章來說明以上兩個問題。為了方便說明,我選取的這篇文章極短,是我在2011年寫的一篇教育敘事,刊發(fā)于當(dāng)年度《班主任之友(小學(xué)版)》的卷首語。 抱一抱自己 在走廊僻靜的地方,一個女生半蹲著,兩只胳膊肘搭在膝蓋上,雙手交叉扶著肩膀,頭深深埋在兩手之間。 “身體不舒服嗎?”我走近了問。八、九年級下午的大課間改成了冬季長跑,有些學(xué)生長跑后會有些不適。 “沒有,我在抱自己呢!”她昂起頭,燦爛地笑。 一時間,我竟有種久違的感動。抱自己?多溫暖的感覺呀。 每個人,在出生之時就注定了要匆匆趕路。蹣跚學(xué)步,雖然踉踉蹌蹌,卻也是一種跑的姿勢。好在,身邊不乏親情和鼓勵,即使磕碰,總有那么多溫情的擁抱。大了,走的就會越加匆忙而專一。再也沒有時間為一只路邊的蝴蝶而駐足,為一聲雁唳而翹首。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渴望別人的安慰、鼓勵和擁抱。但歲月愈長,這些成為幻想的可能就越大。 如果,真的沒有那么多懷抱容納你的脆弱。那么,像那個孩子那樣,在累了、倦了、煩了的時候,找一個姿勢,好好地抱一抱自己。然后抬頭,加快腳步。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章俱全。這篇文章雖然只有300多字,卻基本呈現(xiàn)了一篇教育敘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一是講了一個小故事。在走廊,偶然遇到一個半蹲著的女生,一段對話,說清楚了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二是有了針對故事的思考和反思。整個倒數(shù)第二段文字,是因為女生的一句“抱自己”而引發(fā)的人生思考。三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主張。最后一段,揭示了在沒有他人可以給與安慰時,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從本質(zhì)上講,是找到了解決人生困惑的方法。 這篇敘事文章,最后的指向是整個人生而非僅僅是教育,這恰恰說明了教育敘事不只是敘教育之事,也不僅是思教育之思。我們可以由生活事件來反思教育,也可以通過教育事件來反思人生。當(dāng)然,在今后的教育敘事寫作中,絕大多數(shù)都會是這樣一種格式:講述一個教育故事,談?wù)動晒适乱l(fā)的教育反思,說說自己由此得到的教育啟示。這是最基本的教育敘事形式,也是最為簡單的教育敘事文本呈現(xiàn)方式。 說了這么多,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教育敘事絕對不僅是講故事那么簡單,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寫成教育敘事。概括起來說,教育敘事是一種有選擇的敘述,有針對性的反思,有意義的成長。它是一種比教育實錄、教育反思、教育案例更“文學(xué)”的一種研究形式。也就是說,它所講述的故事,應(yīng)該是典型性的、具有教育意義的。 我在講教育敘事寫作方面的話題時,一般會把教育敘事簡化為“一個故事 理性反思教育主張”。這是我對基本型教育敘事提煉的一個寫作模式,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模式。因為,教育敘事本身就有很多種呈現(xiàn)方式,比如夾敘夾議、多故事表述等等。我所給出的,只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單一故事型敘事寫作策略。這應(yīng)該是初學(xué)敘事寫作的朋友,啟動教育反思的第一塊踏腳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