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淺地閱讀莊子已經(jīng)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其關(guān)于“齊萬物一死生”的諸多言論,我也能默然成誦,而裝模作樣強(qiáng)行引用這樣的事情,我也在中學(xué)作文里干過不少回了,可是多年以后,那些久遠(yuǎn)的文字,還是不能在生死的立場上給我以啟迪。
泰然直面生死僅僅是六個字,但卻更像無法逾越的天塹。聲名鼎盛之時,伴一杯威士忌安然入長夢的人,除了川端康成,大概不會再有幾個了。 這世上的人千差萬別,卻都在向死亡的方向生存?!吨\殺似水年華》里,蔡駿說:“人生是什么?我們出生了,然后又死掉?!睗M含黑色冷幽默的意味,虛無感卻尾隨而至。明媚,然后寂滅,被一切人忘記,被自己忘記,墜落在深沼中,從此整個宇宙都似乎不復(fù)存在。 佛教講輪回,把死亡喚作往生;基督教宣揚(yáng)天堂的美麗,認(rèn)定良善的人會在末日審判之后獲得重生。私以為,宗教之所以誘人,是因為信徒們往往認(rèn)為皈依其中可以獲得戰(zhàn)勝死亡的力量,然而事實(shí)卻是,宗教從來不能幫助人們無視恐懼,正相反,它是在教育人們?nèi)绾握暱謶帧?/span> 時常在想,既然有朝一日要死去,那么為何要費(fèi)力地生活,被紛擾的人事困住手腳,謹(jǐn)小慎微參與一場浩大的荒謬游戲。這么看來,造物主真的十分殘忍,給予人類以智慧和思索的能力,卻要在某一天將其連帶生命悉數(shù)剝奪。若是只為讓這一物種幫助地球進(jìn)行物質(zhì)轉(zhuǎn)換,那么大可以只賦予我們皮囊,何必也施予我們恐懼。 所有人都在試圖剖析生活的意義,似乎只要有意義存在就可以無懼死亡。然而極有可能,所有那些所謂意義,都只是錯誤的假想,更可怕的是,或許生活本身就沒有意義。 可是即使現(xiàn)實(shí)飄忽不定,我們還是需要尋覓一種心儀的解釋來淡化這種悲涼的短暫。忽然在想,也許人們正是在用一生的時間,追求一個安然平和的死去。盡管死亡是人所共享的,但絕非所有的死亡都令人欽羨。要健康,才能自然凋零;要善良,才會有人追思;要充實(shí),才能心無悔恨;要睿智,才能泰然處之。
這樣看,死亡真是一場盛宴。我們用漫漫數(shù)十載光陰為之梳洗打扮,盛裝以待。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span> 看向窗外,五月的樹木已然繁盛。說來奇怪,人類動物世代繁衍,生死相替,樹木卻似乎靜止在時光里,雖有榮枯之變化,卻可以綿延千百年而不沉寂。不禁想,也許死亡并不意味著湮滅,而是以另一種不可察的形式永存,就像空氣,似乎什么都不是,卻又什么都是。 好像突然間明白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