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亞油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但它對甘油三酯的影響很小;而魚類脂肪中的亞麻酸則對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亞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亞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還有減少冠心病另一種風險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當然,影響血膽固醇含量的還有其它因素: 1、食物中膽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膽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不太大。因為膽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從食物中來的膽固醇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然而,平時還是少吃高膽固醇食物為宜。 2、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加,這種作用遠比葡萄糖或淀粉大。因為果糖在肝內很快變成丙酮酸,再轉化成甘油三酯或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運載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中。 3、粗纖維在消化道中能與膽汁酸鹽結合,使得更多的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鹽排出體外,引起血膽固醇下降。 4、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膽固醇。 5、在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時有維生素C參加,維生素C有降低血膽固醇的效應。 6、食物中不飽和脂肪酸多時,大便中排出的膽鹽和膽固醇也多。
對危害人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來說,其發(fā)生、發(fā)展與飲食習慣有關。據大規(guī)模的人群調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調配以及繼發(fā)性載脂蛋白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某些學者給家兔喂飼膽固醇,建立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建立模型過程中先有血脂的異常升高,繼之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說明飲食習慣與動脈粥樣硬化是通過脂質代謝異常而發(fā)生關聯(lián)的。 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證明:飲食習慣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平素愛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腦血管病發(fā)生率較高。膽固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此外,飽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傾向,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再如,有人習慣高鹽飲食,而高鹽飲食也是引起高血壓病的飲食因素之一,一般西方人食鹽日常攝入量為2.5-10克,而中國人食鹽的攝入量頗高,為15克左右,因此,我國高血壓患者也相應增多??梢?,從早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角度出發(fā),應從兒童乃至嬰兒開始,養(yǎng)成少鹽、清淡的飲食習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