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調(diào)查:哈爾濱的魚為什么這么貴
來源:
大眾網(wǎng)
作者:
2016-02-16 07:32:00
“天價江魚”事件將哈爾濱旅游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一頓魚吃掉“萬八千”,很多網(wǎng)友表示實在接受不了。而對于“鰉魚”為何能賣出如此天價,網(wǎng)友“裸槍”發(fā)表長文作了如下解釋: 天價菜單貴族魚 一張?zhí)靸r菜單,把哈爾濱推上了風(fēng)口浪尖。 我之前寫過幾篇來黑龍江吃魚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翻一翻。今天索性老生常談一下。不過,說之前先問一個問題:二十個東北人去南方吃一頓長江刀魚花一萬塊錢貴不貴? 作為黑龍江人,其實我無數(shù)次不厚道的公開提醒外省市的朋友千萬不要去哈爾濱吃魚。為什么提醒呢?因為那是個坑!而我說是個坑,并不是說騙了誰,而是黑龍江的野生魚冷水魚對于常年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來說是個空白知識,他們并不明白三花五羅十八子是個什么概念,更別提鰉魚了,以至于我在帖子中看到有人請教開水鰉魚一斤三四百貴不貴?當(dāng)然,我還沒看到開水做答復(fù),我就先隨便說說好了。 我的粉絲群里有一個梗,這個梗有兩個說法,一個是【為什么是七斤】?這是我的臺詞。另一個是【為什么是十三斤】?這是搗蛋的梗。 這個梗的起源在于我那年曬了一條嫩江懷頭。這個懷頭其實就是鯰魚,夠斤兩的叫懷頭,那條懷頭大概一米多長吧,我也沒去翻那個帖子。 那條懷頭其實是已經(jīng)在旁邊的商店稱過了,誰買魚還不得知道一下分量啊?但是圖片發(fā)出來以后,大家討論的都露出鯊魚的牙齒恨不得吃掉對方了,關(guān)鍵原因就是在于重量,而對于重量的分歧在于南北對于的經(jīng)驗判斷上。同樣尺寸的魚,南北方的魚的重量相差甚遠。 鯰魚這東西,說起來好像中國遍地都是,就和鯉魚鯽魚一樣普遍,所以每個人都認(rèn)為自己在鯰魚的問題上有發(fā)言權(quán)。但是對于黑龍江來說,所有的魚都是和你們所知道的魚似是而非的。 黑龍江氣候寒冷,魚的生長期也很短。比如我們嫩江吧,每年四月中旬開江,也就是江面解凍,到了十月末又封江了也就是又凍上了。整個嫩江流域齊齊哈爾段的魚一年的生長期只有半年左右。也就是說,同樣的品種的鯰魚,即使不考慮氣溫水質(zhì)的問題,我們一條魚要想長到南方那么大,需要一倍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也因為如此,魚肉也更緊致、細膩,口感更好營養(yǎng)也更豐富。 能有多大的差異呢?我舉兩個例子也許你能領(lǐng)悟到。 有一次一個廣東朋友來齊,叫了幾個本地朋友一起去我們當(dāng)?shù)氐囊粋€漁村吃飯,注意,這個漁村就是正常吃飯的場所而不是什么旅游景點的飯店。本著即要面子又省錢的宗旨,我們那天只點了一道魚——一條十五斤的鯉魚。因為朋友是南方人,所以我們點的時候沒有征求他的意見,因為到了這里他之前所有的經(jīng)驗都可以清零了。但是看到我們點了一條鯉魚的時候,我還是用膀胱檢測到了他臉上的一些不屑,言下之意是【老子大老遠跑過來你就給老子吃這個】?然后他還很細心的詢問價格,因為這條魚是剛擔(dān)進來的活魚,沒有任何標(biāo)簽。服務(wù)員漫不經(jīng)心的告訴他170一斤因為是熟客打折150后,他嘴巴張的已經(jīng)能把魚頭吞進去了。 等到一魚五吃端上來后,他的嘴那叫一個忙,一邊不停的往里塞一邊還不斷的提出疑問:這是鯉魚?我們幾個把腦瓜子都快杵到桌面上反復(fù)告訴他這就是剛才那條鯉魚,他到最后都不太敢相信,因為和他們在南方吃過的鯉魚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口感。這種差異一是來自于品種上的自然差異,他吃的是高寒野生江鯉魚,同一個物種在不同的氣候水質(zhì)條件下一定會有不同,何況嫩江是全國兩條無污染的大江之一。其二就是因為生長期的問題,這么大的鯉魚生長期大概在八到十年左右,口感自然不是三五年快速育肥出來的鯉魚可比。所以說到價格一點都不貴,想想黃河,再想想黃河鯉魚的價格你也許會心安一些。當(dāng)然了,他來的時候并不是魚最貴的時候,如果是開江魚,這么大的魚估計要賣五六百一斤,別伸舌頭,你有錢未必買得到。 編輯:方志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