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之后第一人: 李陽冰篆書作品賞析(高清大圖) 李陽冰,唐代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約生于開元九、十年(721-722)、卒于貞元初年(785-787)。字少溫,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為李白祖叔。曾為縉云令、當(dāng)涂令。歷集賢院學(xué)士,晚為少監(jiān),人稱李監(jiān)。李陽冰主編李白詩集《草堂集》并為序。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xué)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yù)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對(duì)后世頗有影響。自秦李斯創(chuàng)制小篆,歷兩漢、魏、晉至隋、唐,逾千載,學(xué)書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學(xué)中廢。李陽冰嘗嘆曰:“天之未喪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崩铌柋宰瓡鵀橐讶?,始學(xué)李斯《嶧山碑》,暮年所篆,筆法愈見淳勁。自稱:“斯翁(李斯)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笨涤袨椤稄V藝舟雙輯》稱其為:“以瘦勁取勝,若《謙卦銘》,益形怯薄,破壞古法極矣?!眰魇揽烫小度龎炗洝?、《城隍廟碑》、《謙卦銘》、《怡亭銘》、《般若臺(tái)題名》等,均為后世翻刻本。 《三墳記》
《三墳記》,唐李季卿撰文,李陽冰篆書。唐大歷二年(767年)立。碑文兩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現(xiàn)存陜西省西安碑林。 此碑承李斯《嶧山碑》玉筋筆法,以瘦勁取勝,結(jié)體縱勢(shì)而修長(zhǎng),線條遒勁,筆畫從頭至尾粗細(xì)一致,婉曲翩然?!度龎炗洝窞槔铌柋碜鳎谔拼瓡校铌柋删妥罡叩?,謂之“鐵線描。”清趙宦光云:“陽冰得大篆之圜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緩于筋?!鼻鍖O承澤又云:“篆書自秦、漢以后,推李陽冰為第一手。今觀《三墳記》,運(yùn)筆命格,矩法森森,誠不易及。然予曾于陸探微所畫《金滕圖》后見陽冰手書,遒勁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保ā陡酉挠洝罚?。
《拪先塋記》
《拪先塋記》,唐大歷二年(767年)李季卿撰,李陽冰書,碑殘,高171厘米,寬79厘米。14行,行26字?,F(xiàn)存西安碑林。 原碑唐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刻的。拪,是遷字的古字。因?yàn)槔罴厩涿孕棚L(fēng)水,把他祖先的墳?zāi)梗慑焙影哆w到風(fēng)棲原。碑文即記此事?,F(xiàn)碑系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姚宗萼等摹刻。筆畫比《三墳記碑》豐神尚差。 《城隍廟碑》 《城隍廟碑》又稱《縉云縣城隍廟記碑》,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陽冰為本縣城隍祈雨有應(yīng)之后撰并書。篆書8行,行16字,在浙江省縉云縣。宋宣和間方臘造反,刀兵所及,碑石斷裂,文字殘缺?,F(xiàn)存為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縉云縣令吳延年根據(jù)搨片重刻,保存得頗為完整,惟題記下面立石人的官爵姓名缺蝕三字。此碑書法瘦勁通神,中鋒行筆,結(jié)體委婉自如,與所書他碑不同,有翻刻本傳世。 千字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