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某,女,52歲。 初診(2011年10月21日):頭暈頭昏1月。1月前無誘因出現(xiàn)頭暈頭昏,目脹,心煩易怒,口苦,雙下肢腫,二便調(diào),舌紅,舌苔白膩,脈弦??紤]痰飲內(nèi)阻,并有化熱跡象,以澤瀉湯加味治之。 處方:澤瀉60g,生白術(shù)25 g,生石膏30 g,吳茱萸10 g,顆粒劑,4劑,水沖服,日1劑。 二診(2011年10月25日):服2劑后頭暈頭昏眼脹均減輕,4劑后癥狀緩解。雙下肢水腫也減輕。繼服上方3劑鞏固療效。 按:《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澤瀉湯由澤瀉、白術(shù)二味組成。就其在《金匱要略》主治描述來看,類似今天的美尼爾氏綜合征等病。本患者頭暈頭昏,舌苔膩明顯,雙下肢腫,有痰濕內(nèi)蘊(yùn)上犯之征。因有口苦舌紅,有痰郁化熱之象,屬太陰陽明合病。故以澤瀉湯化痰濁,并加吳茱萸以增強(qiáng)化濁之力,以生石膏清陽明熱。藥證合拍,故藥僅四劑,即獲顯效。 或許有同道認(rèn)為:此例應(yīng)屬少陽陽明合病,以小柴胡湯合澤瀉湯加生石膏治療不可以嗎?當(dāng)然可以。但此病例服澤瀉湯加味后頭暈頭昏很快緩解卻是事實(shí),說明該患者主癥成因與痰飲上沖密切相關(guān),是主要矛盾,澤瀉湯治療此類病患的作用值得重視。另外,生石膏配吳茱萸,治療陽明太陰合病,這是胡希恕先生治療腦病時(shí)的配伍方法,值得我們效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