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劉慈欣,許多科幻迷們必然會想到《三體》——一部一經推出便反響熱烈,更成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當我們在嘆服于大劉無限想象力的同時,一定好奇于他是如何走進科幻世界的?書單君為大家整理了影響他人生道路的17本書。 這是 書單來了 的第 83 個書單
劉慈欣 科幻小說作家
內容簡介| 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劉慈欣推薦語| 科學技術作為重要的角色首次在小說中出現,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代替人與人的關系,成為主要的描寫對象。
內容簡介| 四位法國演奏家在美國巡回演出途中,因為交通意外而“誤”上了一座具有鋼鐵外殼的機器島。這座機器島科技水平很高,能夠自由地在太平洋漫游,各種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大多數居民都是富商巨賈。四位演奏家漸漸迷上了島上安逸的生活,但是由于人性固有的弱點和海盜的襲擊,機器島最終四分五裂,沉入了大海。 劉慈欣推薦語| 雖尚未完全從歐洲的探險小說中脫胎出來,但科幻文學最具魅力的因素已經顯現。
內容簡介| 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主席提議向月球發(fā)射一顆炮彈,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系。冒險家米歇爾·阿當獲悉這一消息后,建議造一顆空心炮彈,他準備乘這顆炮彈到月球去探險。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乘這顆炮彈出發(fā)了。但是卻沒有到達目的地,炮彈并沒有在月球上著陸,卻在離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繞月運行…… 劉慈欣推薦語| 雖然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已經不是科幻而成為現實,但絲毫沒有降低作品的魅力。
內容簡介| 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時代啟蒙了地球人類的文明。三百萬年后,人類在月球上發(fā)現了同樣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間立即朝土星方向發(fā)射出電磁信號。美國派太空船“發(fā)現號”遠征土星,追查真相。太空船的超級電腦“哈爾”發(fā)瘋,害死三名冬眠中的太空人,并把弗蘭克·普爾變成太空漂流物,只有戴維·鮑曼逃過一劫。幸存的鮑曼獨自抵達土星,又發(fā)現另一塊更大的黑石板…… 劉慈欣推薦語|《2001:太空漫游》讓我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文筆,同時具有哲學的抽象超脫和文學的細膩,用來描寫宇宙中那些我們在感觀和想象上都無法把握的巨大存在。
內容簡介| 22世紀的某一天,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人類將它命名為拉瑪,派遣了自己的飛船與它會合。但種種跡象表明,拉瑪似乎已是一艘死船,僅在自動程序引導下繼續(xù)著目的不明的飛行。它的船員們無影無蹤,只留下無比宏偉的遺跡,讓人感慨、驚嘆。然而,正當人們陷入迷惑之時,拉瑪復活了。它改變軌道,直奔地球 …… 劉慈欣推薦語| 體現了科幻小說創(chuàng)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偉的造物主設計圖,展現了一個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塊磚都砌得很精致。
內容簡介| 書中描寫了一個叫做“大洋國”的極權統治社會,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殺,自由遭到剝奪。思想受到鉗制,生活極度貧乏、單調。歷史每天都在被偽造,所有不利于統治的歷史記錄都將被毀掉,記憶不再可靠,人們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墮落到不分是非善惡的程度。 劉慈欣推薦語| 反烏托邦三部曲。奧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扎米亞京的《我們》只被劃定為科幻的邊緣,但我從中看到了科幻文學的另一種能力,就是從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所不可能具備的角度反映和干預現實的能力。
內容簡介| 書中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心理學知識,為我們描繪了虛構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這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的社會。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由于社會與生物控制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這種統治甚至從基因和胎兒階段就開始了。 劉慈欣推薦語| 反烏托邦三部曲。奧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扎米亞京的《我們》只被劃定為科幻的邊緣,但我從中看到了科幻文學的另一種能力,就是從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所不可能具備的角度反映和干預現實的能力。
內容簡介| 在這個攀上了“人類文明最高峰”的一統王國,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數字為名。主人公D-503號是一名一統王國的數學家,他對一統王國滿懷忠誠。由于殘留的人性,在女主人公I-330出現后,D-503號的純潔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在I-330的引誘下,D-503號一步步解放了本性。 劉慈欣推薦語| 在本書中人性已在技術中消失了。這種黑暗,是現實主義文學不可能表現出來的。
內容簡介| 小說以庫拉金、羅斯托夫、保爾康斯基和別竺豪夫四大貴族家庭生活紀事為主線,集中表現了俄國貴族的命運和前途。 劉慈欣推薦語| 全景式描寫人類戰(zhàn)爭,與那些以個人感覺為線索的小橋流水的精致文學相比,這樣的巨著更能使人體會到人類作為一個種族的整體存在,這也恰恰是科幻文學的視角。
內容簡介| 它以美國海軍軍官維克多·亨利一家為中心輻射開去,描繪了一幅大規(guī)模世界戰(zhàn)爭的真實、宏偉的圖景。 劉慈欣推薦語| 和《戰(zhàn)爭與和平》一樣,是鳥瞰全局的視角。
內容簡介| 主要講植物與環(huán)境、從親代到后代、地球穩(wěn)固、感官和消化器官、物種演變、探索生態(tài)之網、原子結構之謎、動物行為等。 劉慈欣推薦語| 雖說是一大部流水賬式的東西,但確實也沒有見到還有哪部科普作品對現代科學有這樣系統的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基本按照編年史描述人類從古至今的科學探索,讓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開始驚心動魄的旅行。 劉慈欣推薦語| 雖然現在看來在理論的新穎上有些過時,但它在對科學的描述中引入了美學視角。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真的為我打開了看科學的第三只眼。
內容簡介| 本書并非著意于傳達生物學知識,而是在現有發(fā)現的基礎上對智力的過去與未來進行推測,并探討夢境、睡眠、多種文明共有的龍的傳說、模糊而強烈的本能恐懼等事物的起源。 劉慈欣推薦語| 是較早進入國內的西方科普名著,在20 世紀80 年代初期真的為我打開了看科學的第三只眼。
內容簡介| 本書解釋動物行為,對社會行為也進行了顛覆式的解說,挑戰(zhàn)你的世界觀:人性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 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劉慈欣推薦語| 《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盡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最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內容簡介| 本書是討論人類在怎樣制造動物的痛苦,以及按照倫理原則人應當怎樣對待動物的大眾讀物。 劉慈欣推薦語| 本書把平等和愛撒向人類之外的蕓蕓眾生,使我們從一個以前沒有過的高度審視人類文明。
內容簡介| 揭秘宇宙爆炸的形態(tài),詳細描述了一幅完全令人信服的宇宙起源圖,包括在大爆炸之后僅僅數秒或幾分鐘內出現的詳細過程。 劉慈欣推薦語| 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宇宙初生之際的極端狀態(tài),這時的世界離現實是那樣的遙遠,卻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內容簡介| 宇宙將如何結束呢?它最終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宇宙是否會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終其一生,或甚至永久消失?那時,人類又將如何?本書根據一些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描述。本書的文字簡潔、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劉慈欣推薦語| 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宇宙垂死之際的極端狀態(tài),這時的世界離現實是那樣的遙遠,卻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整理自《我書架上的神明》) 【'書單來了'出品,轉載請聯絡后臺獲取授權】 |
|
來自: 昵稱29932392 > 《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