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虛假訴訟要建立虛假訴訟的識破機制和審查程序,更要建立信用制裁機制,提高公民誠信意識。 打擊虛假訴訟的有力武器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修正案中就打擊虛假訴訟作出了新規(guī)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痹摋l款正式實施的前一天,“兩高”發(fā)布司法解釋,將此類犯罪正式命名為“虛假訴訟罪”。 關于這條規(guī)定,中國法院網發(fā)文稱,虛假訴訟有了刑律伺候, “喜大普奔”。該條款也被媒體稱為打擊虛假訴訟的“有力武器”。 記者在多家基層檢察院采訪中了解到,《刑法修正案(九)》出臺之前,司法實務中, 對虛假訴訟的查辦多以“詐騙罪”、“妨害作證罪”、“幫助偽造證據罪”等罪名認定,多少存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虛假訴訟罪的出臺,既嚴密了規(guī)制虛假訴訟行為的刑事法網,又發(fā)揮了刑法對公民行為價值取向的引領作用。 “虛假訴訟入刑,勢必形成有效威懾,打消當事人進行虛假訴訟謀取非法利益的動機,減少法官的工作負擔,法官可以將精力與時間投入到那些存在真實糾紛的疑難復雜案件中,提高司法質量?!北本┑囊幻鶎臃ü僭u價道。 截至發(fā)稿時,虛假訴訟罪的相關司法解釋并未出臺。哪些屬于捏造的事實?妨害司法秩序的程度有多大?虛假訴訟罪的追訴程序何時啟動?尚處于摸索中。 揚州市檢察院檢察官孫榮杰和儲昱,結合多年工作實踐提出,捏造的事實還要包括“隱瞞真相”。孫榮杰介紹,在司法實踐中,有些當事人以對方已經履行完畢但未銷毀的債務文書或者其他材料為證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再次履行債務或者達到其他非法目的。 “‘隱瞞真相’可以稱為變相地‘捏造事實’,‘隱瞞真相’消極不作為與‘捏造事實’積極作為之間具有等價性。所以,隱瞞真相也屬于虛假訴訟的行為方式之一?!?/p> 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刑法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柳波認為,就該罪的刑事程序方面需要細化、明確。“追訴程序何時啟動,是在民事訴訟進行中還是民事訴訟終結后?!绷ㄕf,根據刑法規(guī)定,“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均可成立犯罪,似乎啟動時間可以“視情況而定”。 然而,虛假訴訟入罪并不是萬能的。正如南京工業(yè)大學教授衣加奇所言,虛假訴訟罪和虛假訴訟是兩個概念?!疤摷僭V訟罪只是解決了罪的問題,實踐中,尚有大部分的虛假訴訟行為尚未構成罪,這些行為該如何認定如何查處?” 形成查辦虛假訴訟的合力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要形成查辦虛假訴訟的合力。 民法屬于私法,法律對待民事關系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和權利自主處分的原則。只要雙方當事人形成合意,法律就應予以尊重。民事訴訟的這種性質為虛假訴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只要虛假訴訟雙方當事人互相串通,虛構事實與證據,從表面上達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被告雙方對事實和證據沒有異議,法院就不大可能去審查雙方證據和民事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因此,打擊虛假訴訟關鍵應建立虛假訴訟的識破機制和審查程序。 各地也對這一機制進行了探索。 2010年8月,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文件,要求該省各級法院重點關注被告為已經資不抵債或者不具有償付能力的企業(yè)法人等11類案件,著重審查是否存在虛假訴訟行為。2010年12月,廣東省檢察院出臺指導意見,要求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對民間借貸案件等六類案件進行重點監(jiān)督。2011年8月,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qū)檢、法兩院聯合出臺工作機制,一旦發(fā)現案件有虛假訴訟嫌疑,檢法兩院將立即啟動調查機制。2013年6月,江蘇省檢察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司法廳聯合出臺文件,規(guī)定審理離婚案件等十三類案件,辦理民事行政(申訴)案件遇到原告與被告存在特殊關系等九種情形,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同一案件中,暗中接受或者變相接受雙方當事人的委托等五種情形時,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監(jiān)督和防范。同時提出,虛假訴訟線索集中到檢察院后,檢察院可以在查處犯罪上,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同時既可以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實施立案監(jiān)督,又可以對存在虛假訴訟的法院裁判、調解書建議法院再審,或者提請上級院抗訴。 事實上,再狡猾的狐貍也會露出尾巴。虛假訴訟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劉俊海說,“比如,案前繳納訴訟費,一般由原告來支付訴訟費,但是在有的案件中被告卻主動把訴訟費交了;再比如,舉證質證環(huán)節(jié),一方對另一方的舉證沒有任何異議,或是雖有異議但質證意見不具顛覆性;還有在辯論環(huán)節(jié),雙方基本沒有爭論點,根本形成不了聚焦;甚至還有一些訴求本身就不合理,像請求法院確認某類行為有效、確認某個合同有效……” 淮安市檢察院檢察官任遠說,從司法實踐來看,虛假訴訟之所以頻發(fā),各方信息不對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案外第三人很多時候并不知道法院在審理和自己的權益有關的案子,法院也不可能查明案件涉及的所有情況,這就導致一些人鉆了虛假訴訟的空子?!八裕痉C關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案件信息。” 虛假訴訟不只是法律問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 從2013年修改民訴法專門增加關于虛假訴訟的條款,到2015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 》“虛假訴訟罪”的出臺,全國形成打擊虛假訴訟的高壓態(tài)勢。 2013年6月,江蘇省公檢法司聯合發(fā)文防范和懲治虛假訴訟,同年8月,江蘇檢察機關啟動打擊虛假訴訟專項行動。之后,山東、黑龍江、四川、浙江等地也相繼開展了打擊虛假訴訟的專項行動。虛假訴訟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為逃避債務或其他不正當目的虛構事實興訟不止。根據官方數字,2014年,全國法院清查虛假訴訟案件3397件,立案查處307人。 劉俊海認為,虛假訴訟與社會誠信的缺失有很大關系。他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社會上出現了信用危機,守信遭損、失信得利的不正常現象普遍存在。有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就開始利用法律,希望通過虛假訴訟獲得本不該屬于他的利益。 如何在源頭上避免虛假訴訟?劉俊海認為,對于虛假訴訟當事人,除依法追究其民事、刑事責任外,還應該建立有效的信用制裁機制,將其納入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老賴”黑名單中去,將“老賴”享受的待遇都普適于虛假訴訟行為人,以提高其違法成本。 記者在江蘇政務網上查到,2015年3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已出臺《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尤其提到,“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設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依托自然人信用基礎數據庫和服務平臺,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信用記錄。”同時提到,要建立健全聯合防范和查處虛假訴訟的工作機制,加大虛假訴訟預防和懲治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