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就是說,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人之所以有今日之憂,是因為以前沒有考慮得長遠。 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不會進取,不會提高自我,從而導(dǎo)致危機四伏。具有危機意識的人,會有長遠打算,為自己制訂相應(yīng)計劃,并且不斷學習,這種人永遠不會落后于他人,危機也不會光顧他。 五年前我在讀大學時,從未想過畢業(yè)后找工作是個難題。一直認為有文憑就夠了,文憑代表了全部。所以,大學三年多的時間里,我不思進取,整日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逃課、打鬧、戀愛、游戲、電影無所不涉及。其他同學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復(fù)習,不是在教室便是在圖書館,對于他們的行為,我不理解也不認同。寒窗苦讀十幾年,終于跨進大學校門,應(yīng)該好好放松放松,何苦這般折磨自己。白天苦學、夜晚苦讀的同學甲說,不能放松,如果學不到一些知識,不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能,以后到社會如何立足?沒有關(guān)系,沒有金錢,只能靠自己死拼。雖然是大學生,有文憑,可文憑只是一張紙,并不能說明什么,不能當飯吃。 對于甲的此番話,我不屑一顧,照舊不學無術(shù),混天撩日。待畢業(yè)后,他順利的應(yīng)聘到一家國企當白領(lǐng),另一位考取了研究生,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一家小公司謀得一份業(yè)務(wù)員的工作。由于時常沒有業(yè)績,干的很沒勁。直到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之前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不僅虛度光陰,還浪費金錢??傊痪湓?,我沒有危機意識,總滿足于現(xiàn)狀,從不為明天考慮,這一切都是自找的。 沒有危機感是很可怕的。當然我們并不希望危機來臨,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如果我們不努力進取,就一定會有危機。個人是這樣,企業(yè)也如此,而且更可怕。如果企業(yè)的負責人沒有危機意識,那離倒閉不遠了。 微軟的比爾·蓋茨總是感到危機感的緊迫存在:微軟離破產(chǎn)永遠只有18個月。 海爾的張瑞敏總是感覺: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聯(lián)想的柳傳志總是認為: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 百度的李彥宏經(jīng)常強調(diào):別看我們現(xiàn)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 狼為了讓自己的牙齒一直保持尖利,磨牙成了每天的必修課。狐貍很奇怪,問狼,你怎么天天磨牙,有什么用處?沒有獵人,沒有獵狗,四處溜溜多好。狼回答道:我現(xiàn)在磨牙,并不是為了去對付獵狗和獵人,而是為了以后去對付我面前的敵人。你想想,假如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的時候,我還有時間磨牙嗎?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不如我平時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人都有惰性,一旦環(huán)境穩(wěn)定,就會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沉醉于以往的成功經(jīng)驗,習慣在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中過日子,在這種看似從容實則充滿危機的習慣中,許多人的意志其實在不知不覺中衰退。 這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2016年會有一大批人失業(yè)。如果你沒有危機意識,那么你就會面臨“殺機”。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危機意識是清醒劑,能讓人在危機來臨之前保持清醒。我們不能陶醉于以往的成功經(jīng)驗,必須永遠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不滿足現(xiàn)狀,持續(xù)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 人生中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最大的陷阱就是滿足。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要想在飛速發(fā)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被淘汰,就該有一點生存危機。如果放棄了學習,放棄了追求,沒有了危機感,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yè)、一個人,最終必將走向衰落。 危機意識,是一種激勵,一種鞭策,一種自我催促和提醒。常懷危機之感,才能不斷前行。為了不在危機中死亡,所以要不斷地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