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并非喬木類的植物,而是一種亭亭玉立的多年生常綠草本隱花植物木賊的全草,別稱千峰草、銼草、筆頭草、筆筒草、接骨草、馬人參等。 木賊喜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易生河岸濕地、溪邊,或雜草地,高30~100厘米。根狀莖粗短,黑褐色,橫生地下,節(jié)上生黑褐色的根。地面莖直立,直徑6~8毫米,中空,有節(jié),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 木賊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jīng),具有疏散風(fēng)熱、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木賊夏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及須根,噴淋清水,稍潤,切段,曬干或陰干貯藏。其味甘、苦、平。歸肺、肝經(jīng)。 【功效】 疏散風(fēng)熱,明目退翳,(治目)暴亦,脹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莖疼痛,亦白便濁。(根治)婦人赤白帶下,破血積,通月經(jīng)。止大腸下血。 【功能主治】 1用于風(fēng)熱目赤,翳障多淚 本品散風(fēng)熱,退目翳,兼有發(fā)汗解表之功,主要應(yīng)用于外感風(fēng)熱,目赤翳障多淚,兼有表證者,多配蟬蛻、谷精草、蛇蛻等同用,如神消散;用治外障目赤、翳膜遮睛屬肝虛者,可與谷精草、石決明、豬肝等同用。 本品較少用于一般風(fēng)熱感冒。 2用于便血痔血 本品兼有止血作用,與黃芩、地榆、槐角等同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