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不是補天,而是比大禹更古老的治水女神 每個民族的神話里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的形象,埃及的伊西斯、希臘的蓋亞,在中國神話中,最有資格算得上母神的莫過于女媧。傳說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二人都是人身蛇尾的形象,多出現(xiàn)在漢代的磚雕或錦帛上。伏羲一手擎日,日中有烏,一手執(zhí)尺,女媧一手捧月,月中有蟾蜍,一手執(zhí)圓規(guī),雙尾交纏,手上的器物表明他們受工匠的崇拜,被視為匠藝的代表神。 《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fēng)俗通》:“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wù),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舉以為人?!边@說的是最早世界上本沒有人,女媧捏黃土造人,然而造人的工程太過煩勞了,女媧就用了一種比較偷懶的方法,將一條繩子沾滿泥漿,然后甩出去,成為一些比較粗糙的人。據(jù)說這些造得比較隨意的人及其后代,資質(zhì)稟賦皆比那些女媧用手精雕細(xì)磨的人要差許多。女媧造人雖有不公道的地方,但創(chuàng)造生命畢竟還是至高至偉的功績。 伏羲女媧像,圖中女媧執(zhí)圓規(guī),伏羲執(zhí)角尺,二神雙尾交纏 這一傳說也從側(cè)面證明了女媧和手工藝有分不開的關(guān)系。畢竟在原始時代生活,除了耕種和打獵,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也是必備的生存技能,想必當(dāng)時的每個人都具有一雙巧手吧。另據(jù)《淮南子·說林訓(xùn)》說,女媧造人時許多神靈也來幫忙,黃帝造了陰陽(男女)兩種性別,上駢負(fù)責(zé)制造耳目,桑林制造手足等。完成了造人工程后,女媧又設(shè)立了男女婚配的制度,使人類得以繁衍,因此女媧也被作為媒神崇拜。 除了創(chuàng)造人類以外,女媧另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功績。相傳上古時候,水神共工和父親火神祝融發(fā)生了一場大戰(zhàn)。后來共工被祝融打敗,憤憤不平,所以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應(yīng)該是被共工撞壞了以后才轉(zhuǎn)叫“不周山”的,原名不得而知),導(dǎo)致天空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滑向同一方向,大地向東南傾斜,泥水涌向東南,形成大規(guī)模的洪水。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斬殺大鰲來支撐天空,平息了災(zāi)難,拯救了黎民百姓。這段材料見于唐代司馬貞所著《三皇本紀(jì)》,茅盾先生在卻指出這是由兩個故事生拼硬湊而成的產(chǎn)物。 漢代《淮南子·天文訓(xùn)》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同書的《覽冥訓(xùn)》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fù),地不周載,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漾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p> 女媧補天 明明在同一本書中,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補天卻被分開在兩篇中說,故可以猜想兩件事情未必有關(guān)。再考察春秋戰(zhàn)國時的《列子·湯問》:“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天)闕(通“缺”),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庇纱丝芍?,女媧補天在前,共工怒觸不周山在后,且共工對抗的對象原本為顓頊帝,而非祝融。沒準(zhǔn)共工撞倒的不周山還可能是女媧用來支撐天空的鰲足之一。 司馬貞大概是看見女媧補天的故事中沒有交代往古之時四極為何而廢,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又未交代后續(xù)如何治理,一個沒頭,一個沒尾,索性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故事。把不同神話糅合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情,然而司馬貞沒有隱藏好接縫,露出了破綻,試問:如果只因為共工撞倒了一根天柱,女媧又何必多費力氣,立了四根鰲足呢? 女媧的功勞名為“補天”,我以為實際上是治水。在埃及的楔形文中,“天”寫作一個向下的蓋子,底下由四根柱子托?。弧坝辍睂懽鬟@個蓋子塌下來,被四根柱子刺穿的樣子。說明在古代埃及人的想象中,下雨就跟天塌了一樣。 埃及文字中的“天”和“雨” 印度神話里面有一個故事說,恒河原本是流淌在天上的圣河。阿逾陀城國王跋吉羅托的祖先曾犯下罪惡,死后不得升入天國,除非用恒河水洗凈骨灰。為此,跋吉羅托苦行了一千年,用這份功德交換一個心愿——讓恒河水流到人間。恒河女神很想答應(yīng)他的請求,但是又怕天河一泄而下會沖毀大地,所以令跋吉羅托去請求濕婆神的幫助。濕婆神早就知道跋吉羅托的苦行,深為感動,同時讓恒河流入人間也是造福世界的舉動,于是答應(yīng)了幫助跋吉羅托。濕婆登上喜馬拉雅山頂,當(dāng)恒河女在天上打開一道缺口,使河水傾瀉下來,濕婆用頭頂住水流,水就分成好幾股,順著他的頭、身體,以及喜馬拉雅山緩緩的流向大地,最終注滿大海。跋吉羅托的仙人們也因為沐浴到恒河水,靈魂得以升天。 濕婆神用頭去擋住天上的缺口,頗像一個補缺口的動作。大河始發(fā)于高山,古人看見河水從直插云霄的雪峰上流下來時,必然會產(chǎn)生恰似李白一樣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聯(lián)想。當(dāng)恒河泛濫時,古達(dá)印度人就想象天上裂開了一道大口子,導(dǎo)致天河飛流直下,幸好仁慈的濕婆神用頭去頂住缺口,將水分流,減小了水流的威力。 濕婆神,雖然被稱為“毀滅之神”,實則仁慈 在中國神話里,則表現(xiàn)為母神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其(天)闕”,完全的把缺口堵住,還“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龍乃水屬,是水中的精怪,既能行云布雨,滋潤土地,也有興風(fēng)作浪,戕害百姓的。所以很多治水神話皆和斬殺惡龍(或蛟,蛟屬龍屬)連系在一起,如:李冰的二兒子斬蛟的故事。此處的黑龍無疑也是為害一方的兇獸,所以被女媧殺掉。巨鰲可能和黑龍蛇鼠一窩,所以女媧砍了它的四條腿,順便用來立四極。煉五色石和積蘆灰兩道工序說明女媧治水不是亂治,對石頭、泥料非常的講究,這極有可能是來自先民的勞動經(jīng)驗,但是經(jīng)過神話的加工,已經(jīng)辨認(rèn)不出原來是什么樣的工藝了,但至少能夠說明女媧傳說和匠藝脫不了關(guān)系。 另一個證明女媧和洪水有關(guān)系的材料我在《方舟和大洪水: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已有談及,在我國西南苗、瑤神話中講道:女媧和她的哥哥伏羲是兩個普通的人類孩子,他們事先接到雷神的警告,知道大洪水將要到來的消息,躲在一個大葫蘆里逃過了此劫,成為唯二幸存下來的人類,后來女媧在哥哥的請求下,和他結(jié)為夫婦,孕育出新的人類。這個神話正好和《舊約》中的諾亞方舟與大洪水的神話不謀而合。 從這些神話看來,中國古代可謂是一個多災(zāi)多難的國家,大洪水在女媧時代發(fā)生過一次,在共工時代發(fā)生過一次(不知后事如何),大禹治水的時候又是一次。治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凡治水神話中的英雄總是男性。女神治水在世界各族神話中可謂獨一無二的景象。再拿中國神話中最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和女媧比,按神話的譜系算來,女媧也比大禹早好幾個世代。女媧身兼造人和治水之功,想來在古代神話中必然是個極偉大的女神,可惜現(xiàn)在遺留下來的材料太少,已經(jīng)無法還原其全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