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年味兒,
是廣東的醒獅舞龍、敲鑼打鼓的熱鬧喧囂?
是山西的燈籠高掛、剪紙貼墻的紅紅火火?
是東北的歡聚團圓、炕上春晚的溫馨寧靜?
還是江浙的濃郁醬香、齊看社戲的傳統(tǒng)古老?
▲圖:太平洋@青橄欖
當城市在春節(jié)的時候都逐漸變成了空城,當記憶里的年味兒都漸行漸遠,似乎越來越難尋覓那一片適合過個傳統(tǒng)年的地方。而在江南,在紹興,卻仍然保留著一個充滿著傳統(tǒng)氣息的地方,它,就是安昌古鎮(zhèn)。
▲圖:太平洋@青橄欖
從臘月二十左右開始,安昌人便開始了過年的籌備,殺雞、殺鵝,沿河的老街上掛滿了當?shù)匕傩兆灾频呐D腸、腌魚鮝等,醬香浮動,撩人腸胃。還有那十年如一日的扯白糖手藝人,糖粉飄香之間,農(nóng)歷新年就這樣熱鬧而至!
今天,F(xiàn)eekr城市記者淡水海邊就帶你走進這個傳統(tǒng)的古鎮(zhèn),一起尋覓江南即將消失的年味兒。
切切實實的年“味”兒
濃濃醬香,撩人腸胃
記憶里的春節(jié)最淳樸的那抹年味兒,就在安昌古鎮(zhèn)里得到最完美的詮釋。信步走進小鎮(zhèn),沒有被俗化的商業(yè)氣息,有的是濃濃的醬香,甜甜的年糕味,還有粽葉的荷香,各種氣味交錯。而這種撩人腸胃的味道,就正正是安昌最經(jīng)典的年味兒。
|| 掛臘味-江南式“牽腸掛肚”
▲圖:太平洋@青橄欖
▲圖:LOFTER@晚風柳笛
臘月一到,安昌古鎮(zhèn)里每家每戶都會開始制作臘腸。與蘇式、廣式臘腸不同,制作安昌臘腸除了要選用肥瘦相間的上好五花肉,更重要的秘訣要歸功于甘醇的醬油,而這種臘腸的制作方法更是上過《舌尖》。臘腸灌好后,都會被掛在自家房前的河邊通風晾曬,于是當臘月來到這里,便能看到沿河兩側(cè)全都掛滿了安昌人的“牽腸掛肚”,空氣里飄來濃濃的醬香味。這時,暖一壺黃酒酌,切一盤臘腸品,在倚河的老街愜意地享受時光更是妙哉~
|| 舂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
▲圖:@夏利
在江浙地區(qū),春節(jié)時一般都會舂年糕,意取“萬事如意年年高”。在安昌,如果看到大街小巷都開始舂年糕,就代表著要過年了。將糯米摻雜晚稻米磨成粉后,端到堂屋倒入石臼里,由各家的健壯勞動力輪流舂米糕,邊吆喝便打著年糕。而年幼的孩童有的在放肆自在的玩游戲,有的則眼巴巴等著熱乎乎的新年糕出爐,或是迫不及待地放到炭火邊煨烤。掰一小塊放入口中,黏糊糊、焦酥酥的口感與味道,這才是讓人懷念的傳統(tǒng)年味兒。
|| 裹粽子-將如意吉祥全裹進祝福里
▲圖:@拎一張
在安昌,裹粽子不僅僅是在端午節(jié)才有的習俗,每年臘月二十左右,各家各戶都會忙著裹粽子。這里的粽子呈三角狀,豎放著猶似三月春筍,寓意“家業(yè)筍(興)旺、事事粽(中)意”,而紅棗粽是用于祭祀菩薩,寓意“年年紅火、月月粽(中)意”。當人們將各種餡料包裹進糯米里時,也是將各種如意吉祥的“粽情”裹進去,當然這也是一個技術(shù)活,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跟著巧手的婦人學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