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屏其風也”,是古時建筑物內部擋風用的一種家具。 屏風作為傳統(tǒng)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由來已久。周時期,屏風以天子專用的器具出現,是名位和權力的象征。后經過不斷的演變,屏風的用途不斷增多,防風、隔斷、遮隱,并成為點綴環(huán)境、美化空間的重要裝飾物,流傳至今而經久不衰,如今已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 屏風一般陳設于室內的顯著位置,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呈現出一種寧靜、古樸、祥和之美。屏風融合了實用性、欣賞性于一體,既有實用價值,又是美學的一種體現,是極具中華民族傳統(tǒng)特色的手工藝制品。 在古代,王侯貴族的屏風制作考究,不但用云母、水晶、琉璃燈作為基礎材料,在鑲嵌工藝上,更是使用了象牙、玉石、琺瑯、翡翠、金銀等貴重物品,真可謂“極盡奢華”。而民間屏風的制作,大多崇尚實用樸素。白居易曾作《素屏謠》:“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張旭之筆跡,邊鸞之花鳥,張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點一畫于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足以表明其對素屏風的崇尚之意。 屏風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插屏(亦稱座屏)、折屏(又稱曲屏)、掛屏、炕屏、桌屏(亦稱硯屏)。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云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一而足。 而不同工藝制作的屏風各有千秋,玉石鑲嵌類層次清晰,玲瓏剔透;金漆彩繪類色彩艷麗,燦如錦繡;雕填戧金類線條流暢,富麗堂皇;刻灰潤彩類刀鋒犀利,氣韻渾厚。 但不論選擇哪一種,屏風的古樸藝術搭配時尚的家居美學,它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感定能撥人心弦,我們不僅能在屏風文化中體味到中式家居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亦能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哲學和人文情懷。 【座屏風(插屏)】 ▲花梨雕螭龍紋插屏式座屏風
座屏風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插屏可裝可卸,用硬木作邊框,中間加屏芯。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鑲嵌、絨繡、繪畫、刺繡、玻璃飾花等作表面裝飾。底座起穩(wěn)定作用,其立柱限緊插屏,站牙穩(wěn)定立柱,橫座檔承受插屏。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和五扇等。 【折屏】
折屏在擺放時需折成鋸齒狀,又稱“圍屏”、“曲屏”。由偶數屏扇組成,可折疊。一般扇數為4、6、8扇,多至12扇。為了站立穩(wěn)定,屏扇多以鋸齒形放置在地面。圍屏由屏框和屏芯組成,也有無屏框的板狀圍屏,每扇之間用屏風鉸鏈連接。 【掛屏】
掛屏,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里供懸掛用的屏條。清初出現掛屏,多代替畫軸在墻壁上懸掛,成為純裝飾性的品類。它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組稱四扇屏,八扇一組稱八扇屏,也有中間掛一中堂,兩邊各掛一扇對聯的。明代以前,屏風多趨于實用,主要用于遮蔽和作臨時隔斷,大多是接地而設。 【炕屏】
一種炕上陳設的作裝飾用的屏風?!都t樓夢》第六回:“上回老舅太太給嬸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兒請一個要緊的客,借了略擺一擺就送來?!?/span> 【硯屏】
硯屏漢族傳統(tǒng)工藝品,屬于屏風。形制與獨扇式座屏相同,但形體較小,常置幾案上,是用作陳列、擺設的觀賞性小型屏風,故江南又稱臺屏。屏芯常見的有大理石、嵌瓷片等。置于硯端以障風塵之屏,多以玉、石、漆木為之,與立于案頭之小屏風類似。 “六曲連環(huán)接翠帷,高樓半夜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兩不知?!崩钌屉[的一曲《屏風》歌,詠不盡隔不斷的中國美。 往期查詢 微信ID:chunsususu 長按二維碼關注純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