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咨詢師零距離 ============================== 組織的最高目的,是激發(fā)每個人的生產力、創(chuàng)造力。當公司達到一定規(guī)模,企業(yè)內部就像大自然一樣,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個前提下,生態(tài)組織是一種形式,核心的目標就是把每個人的潛力釋放出來。所謂的資源浪費、失控,賽馬制、平臺化都是表現形式。這種重度競爭、生機勃勃、自下而上的生態(tài)型組織,可以保持組織的進化能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富不過是在自由價值觀普及的社會里,無數個人活動的副產品。在個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會,民眾的智慧空前活躍,創(chuàng)新的東西也會不斷被提出,財富作為副產品也會像火山爆發(fā)般噴涌而出。管理則沒有這樣的功能,管理可以聚攏現有的智慧和力量,會創(chuàng)造一時的強盛,但會使智慧之源枯竭,為強盛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筆,而且無一例外地都導向死亡。很多的企業(yè)家只看到了科技與財富的繁花,卻忽略了它賴以生存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視仇視自由,但北大縱橫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資源浪費、失控
變化隨著時代的進步,正日益變得的越重要,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你可能找不到不變的企業(yè)管理,但要找到一個像北大縱橫這樣管理制度幾乎是以“天”為單位變化的企業(yè),恐怕也很難了。對北大縱橫來說,隨需而變,變,不斷地變,持續(xù)變化,止于至善,已經成為北大縱橫文化中非常獨特的基因。
變來變去的“失控狀態(tài)”也讓很多縱橫人在過程中不太適應,很多人也曾抱怨,北大縱橫如此頻繁進行制度變化,到底有沒有“定性”?到底懂不懂管理?這樣變化造成了多少的資源浪費呀?
生態(tài)組組織允許企業(yè)內部存在一定的資源損耗。大自然就是一種生態(tài),生態(tài)是必須有競爭的。就像羊一樣,如果不是跑得很快,就會被獅子吃了,結果生存下來的羊就會越跑越快,這是一個道理,生態(tài)喜歡競爭。
但北大縱橫的多變,不是亂變、瞎變,而多數是有方向、能看出發(fā)展軌跡的變。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通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不斷使現行的模式、機制、制度體系運行得更流暢,更有效率;同時,作為一個志向遠大的北大縱橫,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變化也幫助北大縱橫完成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探索性“因需而變”。在“說變就變”的過程中北大縱橫不斷完善自己管理 制度的精度和深度,為奠定北大縱橫在國內管理咨詢行業(yè)老大的“江湖地位”提供了管理制度的支撐。
賽馬制、平臺化
在北大縱橫,你有絕對的“ 選擇權”。你可以選擇自由的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你可以自由的選擇職位種類,自由的選擇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你沒有被固定在某個機構,你可以各個方向發(fā)展,可以選擇各個中心,沒有人會不同意,不批準你的選擇。你是完全自由的;你可以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包括選擇合伙人、項目經理、顧問和客戶經理;你可以自由的選擇是否參加自由組合的“88 式” 旅游;
北大縱橫的用人機制是雙向選擇,合伙人選擇顧問的同時也是被顧問選擇的過程,合伙人和顧問都需要重視自己的口碑、專業(yè)素質、個人品牌……
在北大縱橫,絕對的民主保障了你的自由。北大縱橫所有的決策都是陽光透明的;所有的溝通都是可以透明公開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既不用擔心沒有發(fā)言的機會,也不用擔心有人攻擊;在縱橫人與人之間沒有明顯的上下級關系,項目經理不用事事請示,合伙人也不會事必躬親,無論是誰,那怕你剛入職一天,你也可以向任何人申請幫助……
但北大縱橫的絕對自由和 民主并不是放縱,他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進行的。比如:北大縱橫的各種選舉,要求每個縱橫人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一人一票,誰也沒有辦法比別人多投一票。當然,如果你不投票,就會上“黑名單”。再比如:合伙人必須參加年會,如果不參加,可能要面臨退出合伙人隊伍的“ 懲罰”。
自我管理的生態(tài)組織
北大縱橫的管理也和很多企業(yè)不一樣,盡管北大縱橫的內部管理制度幾乎以“ 天”為單位在因需而變,但并不像大多數企業(yè)那樣以某個核心人物來主導,取而代之的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聯(lián)席委,七大專業(yè)委員會及其主委等自我管理的新決策機構。
北大縱橫公司層面的管理是基于員工廣泛參與下的自我管理,真正體現了群策群力,共同管理公司的原則。作為公司管理制度的日常管理機構——七大專業(yè)委員會的決策更多依據來自內部廣泛的民意調研和集體的參政議政能力,任何問題在任何時候,任何崗位的員工都有直接提案和表決的權利。
公司的各種內部管理制度的出臺,都是要在公司的各種溝通平臺上征詢意見后才做出的。也就是說,對于北大縱橫管理制度的任何變革,無論是與己相關,還是無關,無論意見的好壞,上至公司股東、元老,下至普通員工,都可以用提案的方式表達出來,即使那些由核心人物推動的變革,也不過是由其在形式上貢獻了個人的“意見”,最終實施與否,還是要由七大專業(yè)委員會征詢意見、權衡利弊后做出決定。
(作者:范興東,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本文寫于2005年11月) 注:本文為本平臺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必須注明來源和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