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目錄
零、前言
壹、與自己過去的和解——故鄉(xiāng)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
貳、與自己當下的和解——《世界》《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天注定》
叁、與自己未來的和解——《山河故人》
前言
自己擬完這個題目之后,心里琢磨,感覺有些大。但是迅速在腦子里過一下賈樟柯導演從早期到近期作品,又覺得這個主題是對的,當然本來這也是賈導曾在一篇文章中表達過的意思,是他拍電影,寫下去的原動力。進而再把這個主題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正在經(jīng)歷的當下,也是貼切的。思量再三,雖然這個主題看起來宏大,但它是準的,是對我們?nèi)松贸套畲_切的描述,正是因為宏大虛空,每個人才需要用一生去理解與填滿——如何與生活和解。
斷斷續(xù)續(xù)用了兩周的時間,一有空就找出賈導的作品回顧。雖然他的故鄉(xiāng)三部曲早在大學期間看過,但是這次依然耐心的從《小山回家》開始,從頭起,一部一部,從故事片,短片,到紀錄片,一直看到《天注定》。我知道,暫時告一段落了,最新的電影《山河故人》,要等到8月底的多倫多電影節(jié)北美首映上去感受了。
第一周,一邊看賈導的電影,一邊聽賈導的訪談,從2005年的魯豫有約,到2015年的坎城影展座談。更多的了解到他在《故鄉(xiāng)三部曲》的創(chuàng)作背后,是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拍攝動機,還有藏在鏡頭背后的時代變革與普通人的碰撞。
第二周,一邊看賈導的電影,一邊讀賈導寫的文章。一個人的文字更能透露出他的內(nèi)心和靈魂。于是從他的文章里面,讀到了他的憤怒與野心,讀到了感傷與失落。同時也讀到了侯孝賢,是枝裕和,還有沈從文先生的《從文自傳》。還好是枝裕和近年來的每一部作品,我都是沒事就會回看,我很喜歡把他的電影就那么播放著,《步履不?!肥?,《如父如子》也是。而這一周,有事沒事就放著的,是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風柜來的人》《戲夢人生》(后兩部是他常常在拍攝時放給非職業(yè)演員看的),沒事隨手拿起的,是那本賈導在大學時期青燈夜讀的《從文自傳》。
如果說從看賈樟柯的電影,再到讀他讀過的書,是由外向內(nèi)的理解他的影視作品,人生經(jīng)歷,內(nèi)心價值觀。那么最終,得以讓我有所感悟的,確實是從讀到這本《從文自傳》開始,才慢慢理解了賈樟柯電影的鏡頭里,那些場景,細節(jié),人物,他們的存在是那么的自然,舒服,合理和應當。這本書像一座橋梁,讓我們跟賈導一樣,先走進湘西的邊城,又回頭守望賈導的邊城,最終得以看到自己的邊城。
故鄉(xiāng)三部曲
《小武》《站臺》《任逍遙》
鄉(xiāng)音,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貫穿在賈樟柯早期作品里,三個標志性的存在。從《小山回家》的短片開始,非專業(yè)演員就自然地操著鄉(xiāng)音,游走在異鄉(xiāng)的城市里,為的是回到家鄉(xiāng)過年,心中滿是孤獨和無助的異鄉(xiāng)情無處宣泄,只留得一地的煩惱絲,剪不斷,淚還流。
從這個時候起,賈樟柯導演開始肆意的運用長鏡頭,一是為了配合非職業(yè)演員的拍攝,二是為了給觀眾呈現(xiàn)我們身邊更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不是北京的“高大上”,而是北京的“臟亂差”。他為我們打破一線城市的幻象,帶我們穿梭在西單民族大世界,北太平莊簡陋的車站上,打架斗毆的天橋下,幽暗的地下通道。每逢春節(jié)前的北京是躁動的,是不安的,每個人整年的欲望和情緒都積壓著,像每個流動人口頭頂上方的一團烏云,揮之不去。點一支煙,喝一瓶酒,跟同鄉(xiāng)侃一夜大山,都只是徒增煩惱。
當《小山回家》在各大高校放映引起爭論,在香港拿獎得到肯定,賈導更確定了這樣的人物,值得用鏡頭去表現(xiàn)的信心和決心。人們都說導演是孤獨的斗士,一部電影從構思,落筆,到組建團隊,拉攏資金,拍攝后期,要經(jīng)過多少個日夜,多少次溝通和爭執(zhí),還能堅持拍出自己最初想要的東西,需要多么強大的堅定與決絕。
而我們最終看到了長鏡頭的延續(xù),時代背景音的回繞,小縣城的日常,從汾陽到大同,從70年代末走到80年代末,從小偷到妓女,從文藝屌絲到鄉(xiāng)野模特,從失業(yè)青年到鄉(xiāng)村企業(yè)家。賈樟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尋找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一切好,一切壞,他們在賈樟柯的鏡頭里,都有了存在的意義。
《站臺》讓賈樟柯的故事,從當今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身上。轉(zhuǎn)向了更大的時代變革下,多個小人物的命運遭遇。就像無數(shù)個小武被從時代的長河里,拎了出來。他們是獨特的個體,但又不是個例。他們是普遍存在的,他們被過去和現(xiàn)在的變遷淹沒。而賈樟柯通過鏡頭把他們都重新賦予了生命,任由他們在國際的舞臺上招搖舞蹈。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到看了自己,看到了別人,看到了另一個世界。
影片中那些不加修飾的場景,那些破敗的設施,那些不合時宜的潮流,像沙塵一樣,鉆入了每個人生活的縫隙。他們唱著港臺流行歌曲,談著國際貿(mào)易,耳邊回響著福利彩票暴富的宣傳,尤其是他們每個人身上那件寬大的西服外套。而這些正是改革開放的洗禮,無論是什么樣的生活背景,中國人在同一個時代下,失去了自我,被套上枷鎖,之后又迎來了曙光,穿上了并不相稱的喇叭褲和西服襯衫?;疖?,高速公路,WTO,申奧成功,這些看似相關,卻并不能拯救他們的社會變遷,反而將他們掩蓋的更加嚴實。他們竟然一度被歸類為現(xiàn)代化社會的丑陋陰暗面。然而他們聽著鄧麗君,唱著任逍遙,穿著喇叭褲,跳著霹靂舞,是那么肆意的活著,想做點什么證明自己的存在。這樣的青春和思想,是無比強悍的生命力??床灰?,不代表不存在,當有人幫我們撥開烏云,指引我們星空的方向,我們才得見這個國家,不同城市的繁星閃耀,因為螢光微弱才更打動人心。
這些人,那些事,早已深埋在賈樟柯導演的心中,他從詩歌到小說,再到電影,視覺影像讓他看到了更強有力量的表現(xiàn)形式,于是他把小說變成了劇本,之后又搬上了熒幕,而在這個過程中,夾雜了他太多的鄉(xiāng)情,感悟和責任;憤怒,悲傷和淚水。最終形成了這三部關于故鄉(xiāng)的敘事詩。像賈導說的,他選擇不修改,不妥協(xié),他就是要直視這個世界。不同于侯孝賢導演的影片中,時而青山綠樹的風景穿插,讓人們放空視線,令濃郁的悲情在云霧繚繞中化開。賈樟柯導演的鏡頭從不停息,也不回避,讓人們就這樣直視著時代的車輪,碾壓過中國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在無數(shù)的年輕人身上留下的烙印。也許賈導正是通過樣的回憶重現(xiàn),試著與自己和一代人的過去和解
《世界》《三峽好人》
《二十四城記》《天注定》
在拍攝這一系列展現(xiàn)當下時代的劇情片期間,賈樟柯導演還拍攝了一系列紀錄片《東》,《無用》,《海上傳奇》,《語路》。從最開始的紀錄片拍攝引發(fā)劇情片的創(chuàng)作,例如:從《東》到《三峽好人》。到后來的劇情片使用紀錄片拍攝手法,例如:《二十四城記》。賈樟柯找到了自己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矛盾和聯(lián)系,開始在新聞與故事,現(xiàn)實與藝術之間游走,進而升華,融為一體。被現(xiàn)實社會的沖突觸動,成為戲劇創(chuàng)作的起點,在藝術的重塑之間,找到了個中的意義。帶給我們一個更加整體,全面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這個我們當下生活著的社會,震撼的巨變,恐怖的暗藏。
在這期間,他談到了更多關于發(fā)聲和責任。不可否認,我們多數(shù)人都是冷漠的,當我們看到報紙新聞上的暴力事件,當我們點贊評論轉(zhuǎn)發(fā)時,我們看到的無論是140個字,還是一篇公眾號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是片面的。即便是最官方的報道,也只是一個人物的物理特征,學歷背景,家庭關系和犯罪事實。
我們看不到這個社會的因果聯(lián)系,也看不破社會輿論的游戲規(guī)則。于是只能隨波逐流,一會兒倒向人肉搜索,一會兒倒向拐賣孩子要判死刑。個案與非個案之間,我們看不清其中,小觸動大反應和大觸動小反應之間的邏輯。
但是賈樟柯導演,利用電影進行藝術形式上的重塑,把新聞簡報劇情化,和著血和肉,摻雜著痛苦和憤怒。讓我們先看到大暴力下,小人物的忍讓與苦楚,再看到小譏諷下,小人物的大反抗。令觀眾從一個只知道引爆點的旁觀者,變成一個可以親身體會個中人物的無奈與壓抑的見證者。我們隨著賈導在這樣不斷的轉(zhuǎn)化過程中,嘗試著與我們當下的生活和解。
《山河故人》
在賈樟柯近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見到幾部公益短片,一路從短片,紀錄片,再到公益作品《黑色早餐》,《人在霾途》,逐漸展現(xiàn)出了賈導更直接的社會關懷。面對未知,他能做的,是通過現(xiàn)狀的呈現(xiàn),表達一種隱憂。在《山河故人》已經(jīng)公布的劇情里面寫道,影片被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似乎賈導從來不擔憂時代的跨度,影片的結構,科幻的駕馭,他只是在全力表達他要說的話,只是恰好《站臺》橫跨十年,《天注定》四段故事,《山河故人》涉及了未來。他煩惱的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情感的表達。就像《站臺》里人物在體制的變革下,隨風漂泊又終歸家庭一樣?!渡胶庸嗜恕芬彩窃诔尸F(xiàn)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下,人們組建家庭,卻又逐漸形單影支的過程。
也許在這里,賈導試圖提前與自己的未來和解,也讓我們大家跟著他的思緒,飄向遙遠的2025年,那個信息不知道是否還需要敲擊鍵盤來傳遞,溝通不知道是否還需要屏幕來承載的世界。當相距越來越遠,人與人的心是否越來越近?這是導演通過電影向我們提出的問題。
當社會形容80后為垮掉的一代,90后為腦殘一代,00后非為主流的一代,而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個人肖像,除了標簽化的字眼,真正表達一代人真實生活圖景的少之又少。就算現(xiàn)在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們依然是麻木的一代,我們是不會表達的一代,我們可能不是有個富老爸的陸濤,不是時尚的夏琳,也不是堅強樂觀的米萊,而社會需要我們是奮斗的一代,發(fā)聲的一代。
所以無數(shù)的年輕人,大學剛畢業(yè)就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風潮,涌進了五百強企業(yè),用自己的青春燃燒著,拼搏著,背井離鄉(xiāng),犧牲了家人之間的陪伴,朋友之間的溝通。我們被社會發(fā)展改變,被生活壓力改變,被金錢物質(zhì)改變,只為了現(xiàn)在可以活著,未來可以活的更好。在這么多的變革下,如何讓自己活的肆意,如何讓家庭和愛情保鮮。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忙碌的當下,需要對面的關于未來的問題。當我們的現(xiàn)在已成過去,未來已成現(xiàn)在,如何與未來和解,還看今朝。
某種程度上,我并不認為賈樟柯導演的影片小眾,反而其實是大眾的?,F(xiàn)在觀影的觀眾們看似大眾,其實是一二線城市的小眾人士。賈樟柯的電影里捕捉的才是中國的大眾,而中國的大眾們還沒有太多機會買票電影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收藏DVD,談論藝術。而賈樟柯幫我們記錄了大眾的生活百態(tài),在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地方,用極其克制的鏡頭語言,呈現(xiàn)了中國大陸上的時代更迭與人物小傳。
他曾言他是一位說書人,他希望表達的是可以傳唱故事,而不是市場和觀眾的喜惡愛憎。正像他很喜歡李安導演的那句:“不要想觀眾愛看什么,要想他們沒看過什么?!?,所以在賈樟柯的電影里,我們看到的,是我們想象不出的,是我們沒見過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他試圖用電影鏡頭告知我們,真實發(fā)生的過去,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在與即將發(fā)生的未來。
如果說,王家衛(wèi)先生只拍過一部電影叫《阿飛正傳》,那么賈樟柯導演就只拍過一部電影叫《小武》。而他就是那個小武一般的擰巴角色,揚起下巴對著鏡頭,拍著少有人拍過的縣城,演繹著缺少關注的人情世故。抽一口煙,任由煙霧在鏡頭前繚繞,嘴里說著那句:“我不相信,你們能猜對我們的結局?!?br>
參考資料:賈樟柯電影作品與文章
《侯導,孝賢》
《我是一個說書者》
《我的邊城,我的國》
《我不相信,你能猜對我們的結局》
2015年8月25日 小玄兒記
Dreamers原創(chuàng)作者聯(lián)盟成員
貓眼電影特邀作者,玩影網(wǎng),時光網(wǎng)博主
微博:小玄兒的漫談,郵箱:178555070@qq.com
來自: 對你好123 > 《待分類》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賈樟柯和??山河故人〉
賈樟柯和??山河故人〉懂得這一點,你就會懂得賈樟柯,對他而言,拍小人物和大人物力道差不多,小武的沮喪就是總統(tǒng)的煩惱,開羅宣言就是...
《山河故人》對山河的、對故人的。而撐起這部電影的,除了導演賈樟柯,更多的,是塑造出這些生動的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演員們。他又...
馮小剛、徐崢加盟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名下11家公司的科長有何魅力?
馮小剛、徐崢加盟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名下11家公司的科長有何魅力?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從《小武》到《江湖兒女》,從汾陽少年...
【潁州文學.留聲機】安徽.周岑岑||江湖兒女·淺醉一生
【潁州文學.留聲機】安徽.周岑岑||江湖兒女.淺醉一生點 擊 “ 潁 州 文 學 ” 關 注 我 們 吧!1江湖兒女散如風,山河故人勞燕飛在山西...
李宇春演唱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山河故人》主題曲
李宇春演唱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山河故人》主題曲。
賈樟柯:一部活的電影海報設計進化史
賈樟柯:一部活的電影海報設計進化史?!Z樟柯?!督号凡皇琴Z樟柯最好的電影。早在電影還未公映前,一組“流沙體”海報。除了...
葉小閑 | 《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下的時代與個人
葉小閑 | 《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下的時代與個人?!渡胶庸嗜恕罚嘿Z樟柯鏡頭下的時代與個人文|葉小閑2020年的6月,賈樟柯站在作家梁紅...
秋風起,云的回鄉(xiāng)曲
片名|山河故人。片名:山河故人。導演:賈樟柯。賈樟柯導演經(jīng)常會選取一些耳熟能詳?shù)呐f歌用作自己導演的電影的插曲,這是愛看賈導作品...
90后電影投資人董子健又霸屏了
90后電影投資人董子健又霸屏了。最近關注到董子健的人,肯定是因為正在上映的電影《山河故人》,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重返...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