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是什么?首都醫(y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yī)院專家告訴你。 1. 什么是血栓栓塞性疾??? 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周圍血管病。動脈血栓形成主要累及心臟、腦和外周動脈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都是在局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基礎上形成的,會造成心肌梗塞、腦梗塞和周圍動脈閉塞。通常我們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中心絞痛、心肌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梗塞等都與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有關。 2. 阿司匹林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驟。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起到預防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發(fā)生的作用。此外阿司匹林還可通過影響纖維蛋白的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效應等途徑抑制血栓形成。 3. 哪些情況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1)血壓控制滿意(﹤150/90mmHg)的高血壓病患者,同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需要服用:①年齡在50歲以上;②左室肥大;②微白蛋白尿(20-30mg/天);③血肌酐中度增高;④X線或超聲檢查提示廣泛動脈粥樣硬化斑塊。⑤糖尿病。 (2)下列心腦血管疾?。孩?各種心絞痛病人及心肌梗塞病人。②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③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病人和急性腦梗塞病人。④ 已患腦梗塞的病人。⑤ 做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經皮冠脈介入術的病人。⑥ 心房顫動病人。⑦ 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患者。⑧ 瓣膜性心臟病人。 (3)糖尿病伴有下列任何一項高危因素者:①年齡大于40歲;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③高血壓;④吸煙;⑤血脂異常;⑥蛋白尿。 (4)合并下列三項及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群:血脂紊亂、吸煙、肥胖、年齡≥50歲、早發(fā)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fā)病史)。 (5)40歲以上男性合并下述兩項危險因素: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BMI≥28)、早發(fā)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 4. 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 ⑴一類是與劑量有關,如使用大劑量阿司匹林可導致胃粘膜損害、頭痛、耳鳴及聽力下降等。如最常見為胃腸道刺激癥狀和輕度胃腸道出血。這些不良反應可以通過與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合用或應用腸溶性來解決。 ⑵另一類是與劑量不相關,如過敏等。 ⑶阿司匹林哮喘:由于服用阿司匹林而誘發(fā)的哮喘稱為阿司匹林哮喘。除了阿司匹林外,其他解熱鎮(zhèn)痛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氨基比林、布洛芬等也同樣會引起哮喘。 5. 哪些藥不能與阿司匹林合用 ⑴ 其他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布洛芬、芬必得、去痛片、消炎痛等)、甲氨蝶呤、巴比妥類藥物及苯妥英鈉:阿司匹林可增加這些藥物的胃腸道副作用。 ⑵ 阿司匹林與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長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腎臟病變的可能,如腎乳頭壞死等。 ⑶ 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和利福平可誘導肝臟產生代謝阿司匹林的酶,從而降低阿司匹林的療效。 ⑷ 抗凝藥、抗栓藥:阿司匹林與抗凝藥(雙香豆素、肝素、華法林等)、溶栓藥(鏈激酶、尿激酶)同用,有加重凝血障礙并增加出血的危險,如果必須合用需減少阿司匹林用量。 ⑸ 抗生素:阿司匹林可增加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妥布霉素等)的血藥濃度,可增加磺胺類復合物如復方磺胺甲惡唑(復方新若明)的作用。 ⑹ 糖皮質激素類:阿司匹林可增加含可的松或可的松類似物的藥物的作用。糖皮質激素可增加阿司匹林的排泄。二者同時服用有增加胃腸道潰瘍和出血的危險。 ⑺降糖藥物:大劑量阿司匹林可加強、加速胰島素或某些降糖藥(甲磺丁脲、磺酰脲)的降糖作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不存在上述作用。 ⑻抗痛風藥:阿司匹林可降低抗痛風藥的排尿酸作用;而抗痛風藥會使阿司匹林的血藥濃度升高。 ⑼ 尿堿化藥(碳酸氫鈉等)、抗酸藥(長期大量應用)可促進本藥經尿排出,使血藥濃度下降。但當本藥血藥濃度已達穩(wěn)定狀態(tài)而停用堿性藥物時,又可使本藥血藥濃度升高到毒性水平 6. 服用阿司匹林應注意什么 ⑴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續(xù)的,每天服用一次小劑量阿司匹林是最可靠的方法,不必過分強調早晨或晚上服用。偶爾一次忘記服用阿司匹林,體內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不足以發(fā)揮促進血栓栓塞的病理作用;若連續(xù)兩次忘服,體內具有活性的血小板將達到30%左右,已足夠促成血栓事件的發(fā)生。因此連續(xù)兩次或兩次以上漏服將影響其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如突然停用阿司匹林將使其發(fā)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 ⑵對于有中高度出血并發(fā)癥危險的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⑶與其他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藥合用時要將阿司匹林減少至最小維持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