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壺,壺的一種樣式。因形如皮革縫制的水囊,故名。系遼代契丹族特有的陶瓷用器;契丹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隨身攜帶皮制水壺,定居后,孤壺取替了皮壺。其造型為扁體,直身,下部豐滿 ,壺兩面隨形起線,如縫合皮革的痕跡,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間凹下,另一端翹起與流口平齊,形似駝峰,兩側有圓孔,可系繩提拿。。多陶制品,施綠釉,遼寧及內蒙地區(qū)出土較多。也有白瓷者,為遼代早期產品。早期造型壺身較短,下部肥碩,因形如馬蹬,故又稱“馬蹬壺”;中期以后壺身增高,縫合痕也逐漸消失。 (本刊整理發(fā)布) 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尊重作者原創(chuàng)。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chuàng)好文章。 《收藏內參》是一家致力傳播收藏知識、關注業(yè)內動態(tài)、指導藏友收藏、分享藏友藏品的公益性微信平臺。歡迎廣大藏友添加關注,促進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提高收藏水平。 客服微信:zqd1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