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有一種聲音特別大:
要不就是高喊著經銷商必死,要不就是高喊著零售商必死!
好像不詛咒兩句別人必須死就顯示不出來自己在農資行業(yè)里面的存在感一樣。事實上,時間已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到底誰死了?
死的只是不思進取的人,那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人死,甚至于廠家死的更多。
當然了,我也有一個理念,批發(fā)商和零售商中間肯定只會留一個。但是,我必須要承認,我這種理念是錯的。如果,有一天,一家大的電商平臺出現了,直接針對代購或者零售商的情況下,那么,這個電商平臺就是一個大的分銷商,只不過他比原來的代理商更加的高效而已。
這幾天下去又見了好多零售店老板和批發(fā)商,更加堅定了我當初的一個想法: 生產廠家做電商或者做直銷這條路困難重重,如果他們能做的特別成功的話,那基本上就屬于自殘,不搞生產去搞分銷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分工成了一個必然。
什么叫分工?分工就是你適合干生產,你能把產品生產好,你就好好的搞生產,最可能的把產品生產好,我適合做流通我就好好的搞流通,我最可能的把產品流通成本降到最低。這就是分工。
你明明只會生產好產品,非得去搞什么流通,只會讓流通的成本更大,進而會失去競爭力;而你明明對產品的生產不懂,對流通懂,知道如何可以讓流通的成本更低,你非得去搞生產,生產出來了一些根本就不能用的產品,這就是浪費。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肯定會問:有沒有即可以把產品生產好,又可以把流通成本更降低的企業(yè)出現? 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不太相信會有這樣的企業(yè)。我相信一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個小時,你把時間用在了生產上,就無法用在流通上,用在了流通上就無法用在生產上。直接戰(zhàn)略投資之類的肯定是有可能,那屬于集團運作了。
從這里,我得出來一個結論,未來生產企業(yè)可能會出現三個環(huán)節(jié):
產品生產(生產企業(yè)),產品流通(電商或者更大的分銷商),技術服務商。
任何一個想通吃的人,都不可能做的特別的大。
所以,我不看好那些生產企業(yè)自己去做電商平臺或者流通的,除非,他們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拋棄生產,專門去攻克流通環(huán)節(jié),這叫自殘。不然的話,魚和熊掌,肯定是不可能都有的。
事實上,目前農資行業(yè)流通商中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的同行,比拼的就是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而不是其他。至于說什么顛覆之類的,也只是生產企業(yè)的自殘,放棄了生產從而過來和流通商去爭奪飯碗而已。
我們知道的是,中國的好多生產企業(yè)根本就沒有什么生產優(yōu)勢,所以有好多企業(yè)其實是準備放棄生產和流通商搶飯碗的,但是,請相信我,他們自殘的勇氣還不夠大,所以很難成氣候。當然了,一旦成了氣候,那就不是你的合伙伙伴了,而成為了你的競爭對手。
說白了,就是你和你隔壁老王的競爭,你非得把給你們供貨的生產廠家扯進來是為什么呢?沒有任何意義。要不你和你隔壁老王比拼誰的技術服務好,要不你和你隔壁老王比拼誰的經營成本低。你不和你隔壁老王去比,你天天去關注給你供貨的生產廠家,就有點跑題了。
好了,我知道我的想法肯定有人不認同,不過沒有關系,我說了這是我的想法,而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對的。事實上,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現在都沒有一個邏輯和推理是正確的,而所有的想法和推理都只有一個作用:
告訴那些堅持的人堅持下去!
就比如,有一些一心想做大的流通商,看到這個文章,他們可以認同并且能夠堅持做下去,我就知足了,至于其他的,愛誰誰去,和我沒有關系。你說呢?
至于目前流行的跨界和打劫,我們要知道,基本上都是在貿易這個環(huán)節(jié),說白了就是流通領域內部的跨界和打劫,或者是在一些標品行業(yè)。什么是標品行業(yè)?就是誰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都沒有什么區(qū)別了,這個時候可以跨界一下,說白了這些常規(guī)到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行業(yè)才可以打劫,而任何一個需要技術支撐的產品和行業(yè)都需要沉淀。那么問題來了,小米屬于什么企業(yè)?我不知道小米屬于什么企業(yè),但是小米一定不是手機和凈化器硬件生產企業(yè)。小米更像是一個流通企業(yè),在硬件的基礎上開發(fā)系統(tǒng)。
事實上,廠家做直銷這個路子,大家去想吧,當初廠家走代理商,然后又走終端,走終端后結果就好嗎?很多企業(yè)的成本是降了還是升上去了?這是一個問題。 參與《風雨農資路》小說眾籌的朋友注意了,風雨農資路已經全部發(fā)出去,如果有沒有收到,請聯(lián)系客服詢問訂單了:1469405498。微信和QQ都可以,謝謝大家的支持和等待,使你們讓我有了更多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