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心緣(11歲、5年級)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當(dāng)下雨的時候我都格外開心。 你看,下雨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雨點好像逃出了烏云的魔爪,迅速地飄落下來。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濕了;落在河里,河面蕩起層層漣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幾口,累得不禁彎下了腰;落到人們身上,人們趕緊四處躲避,紛紛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時候,雨點落在大樹上,就像一個音樂指揮家,指揮著大樹東搖西擺,彈起快樂的進行曲;雨點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個鼓手,猛烈地敲打著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搖滾樂。雨小的時候,雨點落在落葉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竊竊私語;雨點落在屋頂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著催眠曲。 細雨綿綿的時候,可以伸出舌頭,品嘗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點甘甜讓人不?;匚丁I詈粑?,一股冰涼而清新的氣息貫穿整個身體,會讓人感受到無比舒暢、神清氣爽。小雨中,伸開雙臂,任由雨絲輕撫全身,好像打開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多么愜意啊。 雨,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春雨帶給我們?nèi)f物復(fù)蘇的力量,夏雨消除我們酷暑的煩躁,秋雨和我們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冬雨讓我們保持一份冷靜的心情。我,能不愛雨嗎? 大家看完之后,可以結(jié)合媽媽的感言,自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想法、收獲。然后再來看一看、學(xué)一學(xué):這位媽媽是怎么輔導(dǎo)的?(備注:孩子的作文原文用綠色字,媽媽的輔導(dǎo)過程將用紅色字來呈現(xiàn))。 1.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當(dāng)下雨的時候我都格外開心。(既然寫雨,一開始就要點題,就是要寫到“雨”。寫作文之前,我告訴孩子,要寫什么事物,盡量在三句之內(nèi)就能寫出來。為什么呢?我講了今天老師講評《我的小妹妹》中“開門見山”。怎么樣開門見山?方法很簡單:“作文的第一句話里,就要有主題——與題目緊緊相扣。就本文來說,第一句話里面,就要有妹妹兩字的出現(xiàn)。如果第一句話沒有,前三句話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話沒有妹妹,那妹妹就讓小作者拐跑了?!钡呛⒆訂柫艘痪?,如果我寫一個人,為什么不能前面不說他是誰,只說他各方面特點,最后像揭示謎底一樣說,我說的這個人就是某某某呢?難道不好么?(這個問題,請老師明示。) 下文學(xué)用“六根六塵”來寫雨,現(xiàn)在感覺我輔導(dǎo)的時候有些教條,孩子不是特別能一下子接受,恐怕還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聲、味怎么結(jié)合講給孩子,只是單純強調(diào):從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嘗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再說。所以,孩子想半天寫不出來,因為他無法單純寫一個方面,他覺得這些感覺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時,也在聽到,那么看和聽可以體現(xiàn)在一起,我覺得他的說法是對的,但我當(dāng)時很準確給予孩子答復(fù),不過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寫的文字,寫出來,總比卡住要好吧? 2.你看,下雨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雨點好像逃出了烏云的魔爪,迅速地飄落下來。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濕了;落在河里,河面蕩起層層漣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幾口,累得不禁彎下了腰;落到人們身上,人們趕緊四處躲避,紛紛和雨玩起了捉迷藏?!闶且曈X方面(雨落在地上、落在河里、落在花草上、落在人們身上。這是對稱的寫法么?) 3.雨大的時候,雨點落在大樹上,就像一個音樂指揮家,指揮著大樹東搖西擺,彈起快樂的進行曲;雨點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個鼓手,猛烈地敲打著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搖滾樂。雨小的時候,雨點落在落葉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竊竊私語;雨點落在屋頂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著催眠曲。----聽覺與視覺(雨大的時候和雨小的時候,對稱,雨點落在大樹上、落在窗玻璃上、落在落葉上、落在屋頂上,是對稱么?有沒問題呢?)——嗅覺、味覺、觸覺(寫的少了點,主要是語言能力有限)。 4.細雨綿綿的時候,可以伸出舌頭,品嘗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點甘甜讓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涼而清新的氣息貫穿整個身體,會讓人感受到無比舒暢、神清氣爽。小雨中,伸開雙臂,任由雨絲輕撫全身,好像打開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多么愜意啊。——意識方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對稱。輔導(dǎo)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對稱,但同時告訴他,對稱不僅是簡單的字詞、字數(shù)、含義的對稱,更多是結(jié)構(gòu)上的對稱,即句子,段落,內(nèi)容等的前后對稱。 好,媽媽的輔導(dǎo)過程講完了。好與不好,各人自有說法。我們接下來點評一下這篇作文。我們再來看一下原文: 《雨》心緣(11歲、5年級)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當(dāng)下雨的時候我都格外開心。 你看,下雨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雨點好像逃出了烏云的魔爪,迅速地飄落下來。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濕了;落在河里,河面蕩起層層漣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幾口,累得不禁彎下了腰;落到人們身上,人們趕緊四處躲避,紛紛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時候,雨點落在大樹上,就像一個音樂指揮家,指揮著大樹東搖西擺,彈起快樂的進行曲;雨點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個鼓手,猛烈地敲打著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搖滾樂。雨小的時候,雨點落在樹葉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竊竊私語;雨點落在屋頂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著催眠曲。 細雨綿綿的時候,可以伸出舌頭,品嘗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點甘甜讓人不?;匚丁I詈粑?,一股冰涼而清新的氣息貫穿整個身體,會讓人感受到無比舒暢、神清氣爽。小雨中,伸開雙臂,任由雨絲輕撫全身,好像打開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多么愜意啊。 雨,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春雨帶給我們?nèi)f物復(fù)蘇的力量,夏雨消除我們酷暑的煩躁,秋雨和我們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冬雨讓我們保持一份冷靜的心情。我,能不愛雨嗎? 首先,我們還要講點評的原則:看孩子最值得表揚、發(fā)揮得最好的地方,要看主流,看孩子的可取之處;哪怕只是一個好苗頭,我們都要去表揚。這不僅是我們點評的原則,也是我們家長回到家要學(xué)習(xí)的原則。絕對不能以苛刻的心,對孩子一陣批頭蓋臉地訓(xùn)。實在地說,這些孩子的作文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們要看到的是主流。所以,希望大家本著寬容、理解、贊揚的心來看孩子們的作文,來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 昨天和今天,我們看了兩位媽媽的輔導(dǎo)介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引導(dǎo)加表揚。所以我們要講,即便孩子有不足的地方,我們也不能說你寫得不好,你這個地方太死板,你這個詞用得跟沒動腦子一樣。相反地,我們要說你這個寫得很不錯,但是不是還可以再提高一下呢?你這個詞是動了腦子的,但你再想想,是不是還可以用其他更準確、更生動的詞?總之對孩子要多鼓勵,多幫助,少一些苛求。 我們在前面講過,要制定一個孩子跳起來夠得著的目標,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在外面當(dāng)領(lǐng)導(dǎo),在家里當(dāng)戶主。就是要以這樣的口氣——你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了嗎?你是不是盡力了???你不能說,你怎么這么懶,推一推,動一動;你怎么這么笨,笨得比“笨”還笨!這樣說,誰要是還屁顛屁顛地,興高采烈地去干活,不是裝,就是病。對不?所以對于孩子的輔導(dǎo),我們天天在講“扶上馬、送一程”,不要把孩子當(dāng)曹植,生下來就能寫七步詩。同樣的,也不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自己帶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帶。不要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的孩子。別人的孩子有多好、多聰明、多優(yōu)秀,那是別人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要是沒有耐心,看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那孩子可憐啊,只有找罵、挨打的份。你把作文拿來,我一改,改得跟花兒一樣的美,有什么用?這樣改來改去,改得不是他自己的東西。 我們要看到的、要講到的,是孩子真正的水平。點評、修改,是為了孩子還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空間;是為了讓孩子看到跳著腳夠得著的那個目標在哪里——這是我們要講評的目的。 我們回到正題上來,今天大家看到了這個作文,贊嘆聲多,羨慕聲多。這篇作文好在哪里?大體來講,有三個方面。我們簡單地說一下:一是“頭—身—腳”,像模像樣。為什么說像模像樣?作者有這個意識—開門見山;也有這個意識—回家關(guān)門。這個作文寫的是雨,現(xiàn)在夏天了,雨水也多,所以小作者一開門“老天,媽,老天下雨了”。呵呵,絕不能這樣說:“七月夏天,陽光明媚,心情不錯,早點吃肉。昨天睡得不錯嘛。媽,外面下雨了!”好笑吧,不能白笑,回家要記住這么輔導(dǎo)孩子哦。所以我們認為小作者“開門見山,回家關(guān)門”的意識很好。有頭有腳,就顯出章法來了。“頭—身—腳”,看上去很分明。這些都是章法的體現(xiàn),也就是文章結(jié)構(gòu)性和邏輯性的體現(xiàn)。 當(dāng)然,我們?yōu)槭裁凑f像模像樣而不是說有模有樣呢?不說真模真樣呢?這是因為,這篇文字還是有一些待提高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就來試分析——簡單地把全文作一個壓縮。 一、每當(dāng)下雨的時候我都格外開心。 二、作文的“身”,分了三個對稱段,用三個角度來寫“雨之行、雨之聲、雨之味”。 三、結(jié)尾寫了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結(jié)論是——雨,讓人愛。 看出什么問題了嗎?對,有些唐突。別忘了,前面寫的可是夏雨啊!我們這樣來寫文章的結(jié)尾是不是更好一些:一年四季,都會有雨。雨,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雖然春雨帶給我們?nèi)f物復(fù)蘇的力量,雖然秋雨和我們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雖然冬雨讓我們保持一份冷靜的心情,但不如夏雨更富于變化、更充滿音樂、更飽含激情。我最喜歡夏雨!這樣是不是“頭—身—腳”就一致了?所以我們說,作者的“頭—身—腳”的意識是非常值得發(fā)揚的,但還要有一致性。那么,整體上我們看到這個主題明確了、中心突出了。其中的對稱也好,“六根六塵”也好,圍繞著這個來,是不是就錦上添花了? 好,我們現(xiàn)在來看“身子”。剛才我們簡單地捋了一下:“身子”是三個對稱段。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個對稱段是“雨之行”(或是形),是用色法加意法寫出來的;第二個對稱段,寫的是“雨之聲”,是用聲法加意法寫出來的;第三個對稱段,寫的是“雨之味”,是用味法加意法寫出來的。什么叫色法?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寫下來,就是色法。什么是聲法?就是把耳朵聽到的寫下來,就是聲法;什么是味法?就是把嘗到的寫下來,就是味法;什么是意法?就是把想象中的、比喻中的、好像中的寫出來,就是意法。 好,我們現(xiàn)在針對性地來回答當(dāng)時媽媽在輔導(dǎo)孩子時,孩子提的一個很好的問題:下面學(xué)用“六根六塵”來寫雨,現(xiàn)在感覺我輔導(dǎo)的時候有些教條,孩子不是特別能一下子接受,恐怕還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聲、味怎么結(jié)合講給孩子,只是單純強調(diào):從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嘗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再說。所以,孩子想半天寫不出來,因為他無法單純寫一個方面,他覺得這些感覺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時,也在聽到,那么看和聽可以體現(xiàn)在一起,我覺得他的說法是對的,但我當(dāng)時很準確給予孩子答復(fù),不過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寫的文字,寫出來,總比卡住要好吧? 這是當(dāng)時孩子提的問題,也是媽媽困惑而不能解答的問題。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孩子的問題應(yīng)該是這樣的——有的時候我同時聽到了,同時看到了,同時摸到了,那怎么表達呢?這個問題,問到了深處,問得很實在。一方面,我們所謂的感受,必定是同時的。比如說,讓開水燙了一下,我們除了感覺熱之外,還會感受到水的液體形態(tài)。我們在吃烤紅薯的時候,既會感覺到燙,也會感覺到軟,也會感覺到香,也會感覺到甜,同時感受,這是必然的。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是文字,不是動漫。動漫就不一樣,有聲、有影、有光。文字,只能是一句一句地來。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對不? 但孩子的問題正好引出了一個話題。大家先要感謝孩子的問題,不然這個話題也引不出來。什么話題呢?就是我們在“作文八法”里講的第七條:意境深遠,有畫面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什么意思?什么叫意境?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不系統(tǒng)地說。但簡單地說,寫作文是用文字來作畫,作畫就要體現(xiàn)此景和彼景的關(guān)系。通過擺關(guān)系,更好地把景物統(tǒng)一在一個畫面上,就有了層次感。再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六個字:擺關(guān)系,講意境。簡單起見,我們就用《作文,多大點事兒》這本書里的幾個文字游戲來讓大家感悟。 文字游戲: 舉個簡單的例子,天是藍色的,樹是綠色的。這是兩句話,一個是講天,一個是講樹;一個是藍色的,一個是綠色的。如果把這兩句話簡單一放,還顯得不夠力??梢栽贁[一下這兩者的關(guān)系。可以寫成:天是藍色的,樹是綠色的。綠樹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出了那一份綠的生機。 我們再來玩兩個文字游戲: 1.描寫下雨:天,打雷了,下雨了。一個聲法,一個色法。要是把這個關(guān)系再搭配一下,就可以這樣寫:天,打雷了,下雨了。雨絲催著雷聲,雷聲促著雨絲,好像一首交響樂。這樣就成了三句話了。 2.寫馬路上的景:馬路上,一輛輛的車飛馳而過,自行車相互追逐,還有在便道上慢行著的人們,這是三個事物。我們要是把這三個關(guān)系再統(tǒng)一一下,就可以寫成:馬路上,一輛輛的車飛馳而過,自行車相互追逐,還有在便道上慢行著的人們。車的快速、自行車的穿梭與行人的悠閑,構(gòu)成了一個城市道路上快慢交錯的動感。 這樣輔導(dǎo)孩子,就有得寫了。一句可以變兩句,兩句可以變四句。文字就是游戲。 看了這幾個文字游戲有收獲了嗎?有體會了嗎?這樣一擺關(guān)系,是不是就立體了、豐富了、更有字數(shù)可湊了?就不怕同時感受了?
|
|
來自: 昵稱30360981 > 《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