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擁有這么多 人就這么奇怪,擁有的不知道珍惜,一旦失去才念念不忘,殊不知,如此人生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 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堅強女孩胡艷艷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從來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硬是扛過了三年。等到生命之燈即將燃盡,小女孩竟然希望到學(xué)校上半天的課,盡管沒有上結(jié)束,《今天》這篇作文沒有寫完,但是,胡艷艷的事跡已經(jīng)感染了身邊的許許多多的人。人活著就應(yīng)該用一盞天堂的燈去照耀每個正在行走的人。 如皋籍作家趙美萍女士就寫過一篇自傳體書籍《誰的奮斗不帶傷》,說實在的,人活著,如果不認(rèn)真審視自己,一味地隨大流,這樣渾渾噩噩的日子至少不是我所向往的。人們總希望生活可以無憂無慮,不需要怎么樣的努力,就可以享受到一切,這種幼稚的想法著實讓許多人頹廢。 大冬天,我們可以躲在暖暖的被窩里等著太陽的到來,殊不知,真正喜歡生活的人,他會珍惜新的一天那平平淡淡的一點一滴,只要你用心去呼吸,生命的樂章從來就不缺乏精彩。人不是只有轟轟烈烈才算真的人生,只有把平淡的生活活出滋味來,如此才有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們老是缺什么,在擁有健康時,我們想到自己沒錢,在擁有金錢時,我們又想著要更多的錢,在擁有更多錢的時候,我們又會羨慕誘惑力極強的權(quán)力,從來沒有停止我們的追求,總是欲壑難填,不知什么時候才是頭。 走到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的車流,總是那么的匆匆忙忙,我知道,缺讓許多人沒辦法停留,說話做事一直是陀螺式的。人們?nèi)绺咚俟飞系男涡紊能囕v,戰(zhàn)戰(zhàn)兢兢,誰也不敢有絲毫大意,殊不知,無論什么樣的車輛,都需要休憩,人也不例外,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我們真的應(yīng)該找一個沒有喧鬧的地方去靜靜地思索。 周國平先生就是一個懂得人生的智者,他知道,人到底應(yīng)該怎么樣的打理自己,無需驚濤駭浪,只要能夠把眼前的一切收拾清楚,人生就是最美的。讀先生的文章,沒有什么過分的欲望,就像做到茶館里,上一壺像樣的鐵觀音,聽著閑人說著閑事,自己樂哉悠哉,完全忘記世外那是是非非。 我明白了,人一旦愛上了寫作,那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原來呀,我們走進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從來沒有想著要多大的收成,只要有美麗陽光沐浴,有幸福花香可聞,大路上的喧囂又與我有啥關(guān)系呢? 問題是,人在大千世界,總是甘愿成為現(xiàn)代化的奴隸,千方百計地戴上名槍利索,整個人都變了樣。本來,平日里這個人說話做事還算正常,等到評什么榮譽,得什么好處時,原形畢露,一個好好的人,一旦利益熏心,那么不算自己痛苦,給周圍的人也帶來特別的味道,想來又何必呢? 有人說,你做教師到底為什么,你到什么崗位,為啥不喜歡抱怨,說實在的,人活著,無論在什么樣的地方,都要認(rèn)清自我,知道自己每天都不能白白的揮霍,否則,你干一行就會怨一行,實在是不值得。 如果做教師就是為了評職稱,拿許許多多的榮譽,殊不知,你的急功近利說不定會蒙蔽雙眼,看上去得到了一些東西,但是,教育真正的享受你沒有了。為了一張紙片,我們可以與同事大吵大鬧,可以濫用自己的職權(quán),可以不科學(xué)地教育孩子,這確實不利于內(nèi)心平和的生活。 人的追求應(yīng)該學(xué)會與周圍的環(huán)境和諧,如果你的行為傷害了和諧的環(huán)境,就算得到了許多東西,也不過是高處不勝寒,實在沒有什么味道。莊子說得對,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人要想與天地祥和地相處,只有超脫了這些身體之外得東西,你才能真正地認(rèn)識自我。 原來我也擁有這么多,一個經(jīng)常與內(nèi)心對話的人,他會覺得自己是富足的,他的臉上一定會保持微笑,因為知足才能常樂。如果你整日里迷失本性,為花花綠綠的世界所左右,覺得累是肯定的,留下遺憾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許多人就是不甘心,他們分析時事政事頭頭是道,骨子里又何嘗不對官場羨慕?只不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已。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們對于名利的羨慕來自骨子里,好像歷史書上記載得也不算少,那種一旦擁有富貴,馬上家門口喧鬧不堪,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一旦走下坡路,你就成了臭狗屎,人人避得遠(yuǎn)遠(yuǎn)的,生怕沾上了自己就會晦氣。臺上、臺下,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真正如范仲淹先生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人世上又有幾人歟?難怪范老爺子感嘆道,微斯人,吾誰與歸? 孟子曰,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也就是說,人的富有與內(nèi)心的平和修煉有很大關(guān)系。一個人,如果不能夠時不時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及時反思自己的道德行為,那么,你說不定就會在歧路上愈滑愈遠(yuǎn),等到找不到北了,那就麻煩了。世上,許多的貪污犯,他們都是天生的嗎?答案顯然不成立。這些人,在官場上,稍微掙扎了幾下,就迷失了自己的心智,忘記了自己當(dāng)官到底為了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盡想著貪圖享樂,什么樣的怪事自然會發(fā)生。難怪有人會說,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似乎無可奈何,殊不知,不還是自己沒有堅定信念有關(guān)系嗎? 漢朝的大臣楊震顯然就是其中的杰出者,他的四知堂一直激勵著后輩,要為官清廉,不要忘了,你干什么事兒,天地之間都會有神靈的,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后世子孫又有誰敢貪腐受賄呢? 其實,官場的可怕就在于圈圈特別多,許多人意志不堅定,寧愿在圈子里想盡榮華富貴,也不愿意堅守自己的道德信仰,這是人活著的最大悲哀。凡是物極必反,人只有時時認(rèn)清自己,才能不被欲望所迷惑。天地間,你哪怕是曬太陽的第歐根尼,同樣有勇氣與亞歷山大較勁,誰的生活品質(zhì)如何,有時未必完全是金錢和權(quán)勢,更多的應(yīng)該是你的心如何認(rèn)識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回過頭來想想,人來到這個世界,其實,老天爺給的東西已經(jīng)算很多了,有溫暖的陽光,有和煦的風(fēng),有新鮮的空氣,土地上長出許多東西,供我們果腹,然而,許多人就是不滿足,房子愈大愈好,錢愈多愈好,權(quán)力愈大愈行,就是不考慮子孫后代,等到資源枯竭,連呼吸都沒有干凈的空氣,這不是害人又害己嗎? 直覺告訴自己,我們要在物質(zhì)上學(xué)會滿足,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在精神上,我們要不斷修行,不要整日里抱怨自己缺這缺那,唯有道德達(dá)到了一定的高度,你才會更好地與自己的內(nèi)心相處,這樣的人才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康德就認(rèn)為,人應(yīng)該關(guān)注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要時時仰望天上璀璨的繁星,如此,你就不會覺得自己空虛無聊,只覺得活著是那么的幸福,簡簡單單,快快樂樂,這樣的日子又有什么不好呢? 大智慧者,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無比的,就算陋室空堂,也不能阻礙自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漫步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思緒萬千,原來我們擁有這么多!不知多少人知呢?(錢永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