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盆景
翠柏,柏科,檜柏屬,常綠喬木,高15至30米,胸徑達11米,樹皮灰褐色,呈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互生,幼時綠色,扁平,排成一平面,直展,葉鱗形,二型,交互對生,4片成一節(jié),長3至4毫米,中央一對緊貼,先端急尖,側(cè)面的一對折貼著中央之葉的側(cè)邊和下部,先端微急尖(幼樹之葉呈尾狀漸尖,小枝上面的葉深綠色,下面的葉具氣孔點,被白粉或淡綠色。 翠柏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著生雌球花的小枝圓或四棱形,長3至17毫米,彎曲或直。球果當年成熟,長圓形或橢圓狀圓柱形,長1至2厘米,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紅褐色,具3至4對交互對生的種鱗,種鱗木質(zhì),扁平,先端有凸尖,下面1對小,微反曲,上面1對結(jié)合而生,僅中部的種鱗各生2個種子,1個短翅,1個與種鱗近等大的翅,種翅膜質(zhì)。 翠柏僅兩個古老殘遺的種,間斷分布于北美與中國,我國臺灣還有其變種。在國內(nèi)及貴州的分布區(qū)均十分狹窄,種群數(shù)量稀少。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中下游各地園林苗圃均有栽培,作庭園樹或盆景,供觀賞。 一,苗源。 翠柏通常以扦插、壓條或嫁接法繁殖。扦插以春季4至5月份為好,壓條繁殖全年皆可進行,而以春季3至4月份為好。壓條可選用徑粗1至2厘米的枝條,進行環(huán)剝切割,深達木質(zhì)部,將枝條埋入土中培土壓實,細心管理養(yǎng)護,一般壓后3至4個月即可發(fā)根。嫁接繁殖多用靠接法進行。選用檜柏或側(cè)柏苗作砧木,砧木的干徑以1厘米為宜,接穗宜選用生長充實并仍為綠色的2年生枝。靠接時間宜在5月份進行,約2個月后自接口下方將接穗剪掉,第2年春重栽時將接口上面的砧木苗剪掉。用種子繁殖,有隔年結(jié)果特性球果成熟后,種鱗開裂,種子散落,要及時采收,晾干后篩出種子,干藏至春季3月播種,約20至30天發(fā)芽,出苗后要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 二,造型。 翠柏的整姿加工以攀扎為主,修剪為輔。攀扎可用棕絲或金屬絲,翠柏枝條柔軟,富有韌性,加工容易,可隨意盤曲整形。重點把主要枝干攀扎好,小枝用棕絲攀扎,翠柏成型后其側(cè)枝多呈圓球團簇狀,故加工時要注意上下、左右枝葉的空隙距離,不能過于擁擠,造成閉塞感。翠柏養(yǎng)護管理得當,生長較快,須隔1至2年即松綁重新整姿造型。翠柏還可利用其局部枝干作成枯干,以模仿自然界樹木因長期遭受風雨雷電襲擊,而形成某些枝干劈斷、樹皮剝落的現(xiàn)象,從而產(chǎn)生古拙奇特的效果。 翠柏的可塑性較強,適于加工成各種樹形。常見的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臨水式、三臺式等,樹形忌矯柔造作,生硬呆滯,以自然蒼勁,古樸健茂為佳。主干須自然彎曲,要注意曲折的方向和彎曲的程度變化,做到上枝與下枝、左枝與右枝之間既有聯(lián)。 三,養(yǎng)護。 翠柏喜光,稍耐蔭,較耐寒,中性土、微酸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長,要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不耐水濕,耐修剪。 翠柏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輕度酸堿。盆栽常用熟化的田園土或腐葉土,配以20%的礱糠灰或沙土摻拌使用。栽種宜在春季3至4月進行,秋季亦可。栽前要注意在盆底用碎瓦片墊空,并鋪一層蛭石或泥炭土,以利透水。上盆栽種后,澆一次透水,以后須等土干后再澆水。 翠柏宜置于空氣流通,陽光充足之處,夏季經(jīng)常噴葉面水則利于生長,冬季可在室外越冬,如置于室內(nèi)須注意通風,以免造成葉片黃枯脫落,影響美觀。 翠柏不耐水濕,盆土利水不良過于潮濕可引起葉枯脫落,故盆土宜常帶干。澆水須干透澆透,不干不澆,雨季久下不停時須將盆側(cè)倒,不可積水。 翠柏較喜肥,故施肥可略多于其它松柏類,在4至6月生長旺季可每隔15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夏季施2次稀薄的淡肥水,秋季在盆中放置發(fā)酵過的餅肥屑即可。 翠柏不宜多修剪,可將影響造型美觀的平行枝、重疊枝及枯弱枝剪除,抽出過長的嫩枝梢可用手指掐摘去,以保持樹形之美觀。 翠柏宜用紫砂陶盆,盆形以較淺或中深的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圓形等均可。大型盆景可用深大馬槽盆或深圓形盆。盆色以赭紅、紫砂等深色為好,以使翠柏盆景愈顯古樸自然,蒼翠遒勁之姿。 翠柏宜每隔2至3年翻一次盆,時間宜在春季3至4月份,秋季亦可。翻盆時將舊土去掉一半,并整理疏剪根部,換以肥沃疏松的培養(yǎng)土。 翠柏抗病性較強,偶有柏蚜和紅蜘蛛為害。柏蚜可噴灑80%的亞胺硫磷1000倍液或80%的敵敵畏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噴射氧化樂果1000至1200倍液或0.3度的石硫合劑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