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衛(wèi)生寶鑒》(元代羅天益撰,第二十卷)。 處方: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白丑)3兩,白蒺藜3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2兩,白蘞2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以上共為細末。(一兩約合30克) 主治:風(fēng)濕郁熱所致的痤瘡、黑斑、膚色黯淡。 典故:八白散曾是一款有效祛斑、亮白肌膚的宮廷秘方。滿族叱咤風(fēng)云、氣吞山河的大英雄努爾哈赤,奠定了清朝基業(yè)。他最寵愛的女子阿巴亥,是一位白白嫩嫩的大美女。阿巴亥皮膚原本并不嫩白,其美白秘訣就是堅持用八白散洗臉。因此,宮女們爭相仿效,八白散流傳了開來,被當(dāng)作養(yǎng)顏至寶。慈禧當(dāng)政年代,中年的她為自己臉部皮膚粗糙、黑斑、失去光澤而焦慮煩惱。御醫(yī)李德昌、王永隆在八白散基礎(chǔ)上制定了一則妙方——玉容散,集美容、治病、養(yǎng)生于一體,終使慈禧面部的肌膚恢復(fù)了細嫩、柔滑,富于彈性。玉容散方中即包含了八白散的主要八種藥材: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細辛、白蒺藜、白芷、白附子、白茯苓。 八白散的歷史聽說源遠流長,市面上很多品牌的八白散美容產(chǎn)品都打著“慈禧御用”的招牌,價格不菲。有一次和中醫(yī)師朋友閑聊,他說那方子沒那么神秘,做法更簡單,不過是研粉罷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做。 我聽了將信將疑,央他尋了張比較通用的處方(據(jù)說八白散的加減方很多),去中藥店抓藥。這張八白散實際上有11味藥,朋友說主藥是“八白”,其他藥是引經(jīng)、提香的。 我去的是上海最大的老字號中藥店,11味藥中獨缺白丁香。怎么辦?我在柜臺前糾結(jié)起來。思來想去,咱平頭百姓哪能跟慈禧一個檔次呢?少一味就少一味吧。于是,我提著另十味藥回家了。 接下來的事確實比較簡單,把所有藥混在一起,倒到粉碎機里磨粉就行了。按處方量抓的藥有滿滿一大海碗,估計用上一年也沒有問題,我便先取十分之一試做。我在粉碎機盛杯里裝了半杯量的藥,一直磨到粉碎機不再發(fā)出“咔咔咔”的聲音,估計塊狀藥全磨成粉了,就罷了手。 自制八白散呈淺黃色粉末狀,細膩程度雖然及不上市售產(chǎn)品,不過手感跟面粉也差不多了。藥末煙塵飄散在空氣中,香氣撲鼻之余也讓我噴嚏連連,下回再做一定戴上口罩、手套。 只是不知道這缺了白丁香的八白散效果怎樣?我也沒啥奢望,如果有慈禧當(dāng)年的十分之一,就滿意啦。想想看,這估計能用上一年的八白散,統(tǒng)共才花了100元,這點錢如今能買啥稍有點名氣的美容霜呢? 方解: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 達美君 本方祛風(fēng)泄?jié)幔邼櫮w。白丁香,即雄麻雀屎,浸蜜外用,能祛面上粉刺、面瘡?,F(xiàn)在這類中藥確實比較少用了,市民尋常買不倒,比較遺憾,不過這并不影響功效。八白散的加減方本來就很多,在元代八白散基礎(chǔ)上,后人多有加減改良,而有玉肌散、玉容散等,“八白”也略有差別,綠豆、白細辛、白扁豆、白蓮心等也常被選用。本方實際上有“九白”,減去一味白丁香,仍是“八白”。 方中的白及,是常用的美容藥,被譽為“美白仙子”,可治面黯、面黑、痤瘡,手足皸裂;白僵蠶,祛外風(fēng)、散風(fēng)熱,亦能治皮膚風(fēng)瘡;白牽牛,其性通泄,流暢氣血,而除面黑、雀斑、粉刺;白蒺藜,平肝明目、祛風(fēng)熱止癢,外用洗面可治黑眼圈、瘢瘡;白蘞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白芷氣味芳香,長肌潤澤,歷代美容養(yǎng)顏諸方中多作主藥;白附子祛風(fēng)香身,外敷滅瘢,治雀斑、黑斑;白茯苓利濕健脾,可消粉刺、黑斑,又能烏發(fā)牢牙、延年益壽;三賴子,即是三奈,行氣溫中、消食止痛,借其芳香辟穢之力,以建抑菌消斑之功;升麻升散透疹、發(fā)表風(fēng)熱、清熱解毒,又能升舉清陽之氣,或如“引經(jīng)”藥,引領(lǐng)諸藥作用于臉面。 俗話說,“十女九斑”,美白祛斑已成為時尚女性特別關(guān)注的話題,“八白散”古方成了深受歡迎的經(jīng)典方。市售的八白散工藝先進、粉極細膩;自制的話必須研磨極細,以防劃傷。 使用方法:每取15克,以蛋清或黃瓜汁調(diào)和,外敷于臉如面膜,10~15分鐘后清水洗去;或先用水洗濕面部,取散粉5克涂抹,并輕輕按摩,5分鐘后清水洗去。每周可使用3~5次。 注意:在第一次使用前,可先取少量藥粉,水調(diào)后涂抹于耳后皮膚,靜候幾分鐘后觀察之,如有皮膚泛紅、發(fā)癢等過敏現(xiàn)象,則不可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