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法律職業(yè)的不同,“法官之家”并不是我主要關注的法律類微信公眾號。綜合類的,我比較喜歡“法律讀庫”和“法律讀品”。個人公眾號,比較喜歡CU檢、桂公梓及法眼觀瀾。“法官之家”也不錯,但講法官的過多,所以只是偶爾看看。當然,人家叫“法官之家”,多發(fā)法官喜歡的稿件也是自然。 現在這個號被封了。 我不想去評價里面的內容是否合適,封號應不應該。除了法律外,我還喜歡營銷學和管理學,現在,只單純從營銷這個角度談談“法官之家”被封這件事。 一、封號讓更多人知道了有個“法官之家” 如果不是不可能,我甚至懷疑這是一次完美的事件營銷。 封號后,很多法律圈的公號大V都紛紛發(fā)文談論,朋友圈中轉文四起,更多圈內人了解到了有一個叫“法官之家”的公眾號——被封了。要知道這個圈子不大,法官、檢察官、律師,加起來也就100多萬人,之前,大家可能關注的公眾號都不一樣,現在好了,眾多大V都一同為“法官之家”打了一次免費的“大廣告”?,F在李量又注冊了一個新的“法官之家”公眾號,我猜這個新號短時間內關注人數會超過老的“法官之家”。 更有意思的是,現在圈外人(如新聞人)也關注到了這件事,真不知道這是在封號呢還是在做推廣。 二、可能會激起一部分法律人的好奇心理 從營銷的角度看,這是法律類第一個被封的10萬以上關注的公眾號,這很可能會激起一部分法律人的好奇心理。 ——這個號里講了什么?為什么會被封了? 你不讓我關注,我就非要看看講了些什么!注意了,不是看看內容好不好,講的對不對,而是只想看看。別小看了這種“只想看看”的心理!現在,老號封了,新號又來了,喜歡“法官之家”的老訂閱者自然會再次去關注,不知道的或者不喜歡的也可能會去關注,對于營銷來說,這就不得了了! 你說李敖的文章好不好?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喜歡,但他的名氣會讓更多的人去讀他的作品。不知道有的人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沒有? 三、還宣傳了“李量”及“尚格法律人” 這次封號,還讓“法官之家”的創(chuàng)辦人李量、他新辦的“尚格法律人”走進了更多法律人的視野,多少人做事件營銷不就是要這個效果嘛?為什么很多人寫文章不管合不合適都得把當下的熱點結合起來,不就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嗎?我們現在知道,李量已經不是法官去了律師事務所,知道了民商法是他的長項,你看,這次事件,客觀上還宣傳了李量本人(如果他做律師的話,可是件好事情喔)及一家律師事務所。 四、一些感想 1.封號是最笨的辦法。你看桂公梓在他的文章中寫到:晚上,我在微信上安慰李量,說法官之家沒了,我給你寫兩句悼詞吧?結果他很豁然地說:“沒事,我又重新注冊了一個!” ——你看,人家又注冊了一個。 2.其實,對付“法官之家”的辦法很多,在這方面,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某視的“某某訪談”,香港的“某某周刊”。當然,新的“法官之家”會不會好“對付”,又或者根本不需要“對付”,關鍵還得看這個新號之后發(fā)些什么。又如桂公梓所說:不知道在新的法官之家里,李量會不會吸取教訓,重新做人。如果他會,那可太沒勁了。 3.各位自媒體人也要注意思考這一事件。不管是司法改革還是加工資,不管是改革還是改良,法治總還是有所進步的,中國幾千年就不是一個法治國家,這個責任是歷史造成的。我們沒理由要求一兩年就取得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減肥一樣,一個200公斤的大胖子,就算是去了“超級減肥王”,你也得給他一些時間。這個時間可能還會有點長,可能是五年、十年,也可能是幾代法律人。所以,管理者應該多些寬容,自媒體人也要多些鼓勵。 4.下面是新的“法官之家”: 5.如果你心情好,順便也將就關注了我的微信公眾號吧:gepengq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