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有兩個專門賣雞蛋的家伙,叫小A和小B。 有一天,冰凍三尺,小A在還剩100個雞蛋的時候,實在熬不住寒冷,于是跟小B商量說:“小B啊,我要回家,但是剩這100個雞蛋又怕媳婦罵。 你看我把這100個雞蛋100元給你如何?”小B想現(xiàn)在去上貨肯定會漲價,1元每個太劃算了,就答應下來了。但是小B今天賣的很不好,只有10元錢。 雞蛋賣出去之后,小A再把10元錢還給小B,小B按約定將100元給小A。 不管小B將雞蛋賣多少錢都和小A沒關系了,他都會得到100元。而小B用雞蛋十分之一的價錢—10元就換來了100元錢的雞蛋買賣權。后果出現(xiàn)了三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小B按成本100元賣出。那么小B沒賺沒虧,只是幫忙小A和買主交換雞蛋和錢。 第三種可能,小B也想早回家,于是小B賣90塊錢賣了出去,小B過后給小A100元錢,小B虧了10元錢。 因為雞蛋銷路好,所以小A和小B的這種交易方式傳播開來。市場里的小C,小D,小E,F(xiàn),G都來效仿這種方式。有的人選擇當小A,大量批發(fā)雞蛋,來博取低廉的雞蛋價格; 有的人選擇當小B,簽訂保證金合同,只和小A和買家交換錢,博取雞蛋買賣利差。這種模式又從雞蛋市場,到了白菜市場,土豆市場,……還有貨幣市場。 被廣泛應用的杠桿 可能看到這,有的人就明白過來了,小A就是經(jīng)紀商,小B就是交易者。這種用少量保證金來交易的市場,就是保證金交易,又可以叫杠桿交易。 至于保證金的多少,通常都是按照實際總體價格的比例來計算,比如,小A和小B的保證金交易中,保證金就是10元錢,杠桿就是1:10。如果用1元錢來進行100元的交易,杠桿就是1:100。 如果杠桿是1:100(或叫100倍杠桿),那么1000美金就可以撬動10萬美金的交易。這就是杠桿的巨大威力。 為什么要用杠桿 在外匯交易中,貨幣兌的報價往往是六位,按人民幣來說,就是精確到元角分厘毫絲。如美元兌人民幣報價為6.61234,也就是1美元等于6元6角1分2厘3毫4絲。 如果你買入1美元的美元兌人民幣,美元兌人民幣報價上漲到6.61240,那你就賺了0.00006美元。還不如上大街撿錢賺的多。 同樣是上面的例子。你買1手,也就是10萬美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6.61234上漲到6.61240,則獲利6美元。 比如說,使用100倍的杠桿,1手的所用資金就從10萬變成了1000基礎貨幣。400倍杠桿,1手的所用資金就變成了250基礎貨幣。 目前全球的外匯交易總量逾5億美元。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投資市場。這也造就了外匯投資市場公平的特性。 杠桿大小應因人而異 通過上面的闡述,杠桿的好處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是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以小博大。 二是擴大了外匯市場的波動率,把外匯交易平民化。有的外匯平臺可以交易0.01手,最低入金50美元就足夠交易了。 你使用的杠桿比例取決于你的資金總量,投資風格偏好,及交易策略及個人投資水平等綜合因素。 總之,控制好保證金及資金總量比,保守交易者,倉位在5%比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