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是指民間俗稱的“疬子頸”或“老鼠瘡”,中醫(yī)稱之為“瘰疬”,西醫(yī)稱它為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榜ю摺敝家娪诙Ф嗄昵啊饵S帝內(nèi)經(jīng)》靈樞·寒熱篇:“寒熱瘰疬,在于頸腋者”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其小者為瘰,大者為疬,因其互相串連,連貫如串珠狀,故稱之為瘰疬。本病特點初起如豆,不覺疼痛,逐漸增多,累累如串珠狀,成膿時皮色轉(zhuǎn)為暗紅,潰后膿水清稀,往往此愈彼破,形成竇道,狀如老鼠洞。治療頗為棘手,在舊社會,有“十疬九死”之說。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該病已不再可怕。瘰疬科就是以治療這類疾病為特長的???,并以“瘰疬”二字作為科室的名稱。中醫(yī)所稱“瘰疬”和民間俗稱“老鼠瘡”,均指淋巴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以頸部為最常見,頸部淋巴結(jié)核還可合并縱隔肺門部、腋窩部、腹股溝部淋巴結(jié)核。
1、貓眼草膏 [藥物]貓眼草 5000 克。 [用法] 上藥洗凈加水 15000 克,浸泡水內(nèi) 3 天后,慢火熬 3 小時, 去渣,再慢火熬至起泡似魚眼時即成糊狀,裝瓶備用,根據(jù)瘡口情況,在局 麻下清除創(chuàng)面壞死組織及胬肉后,用涂有貓眼草膏的無菌紗布覆蓋(有竇道 者用刮匙刮除豆渣樣物及膿汁后,取適量藥膏納入),包扎固定。視膿汁多 少每天或隔大換藥 1 次,直至瘡口愈臺。重者可加服抗癆藥。 [療效] 此方治療破潰型頸淋巴結(jié)核 245 例, 306 個瘡口,均痊愈。 [來源]耿太峰,等,河北中醫(yī) 1991; (3) : 24 2、一嗅靈 [處方組成]麝香2克、煅珍珠1粒、雞爪皮(烘干)5個、蜈蚣3條、輕粉1.5克、壁虎半條,上藥共為細末,以大棗3枚研泥調(diào)勻,裝瓶,石蠟密封瓶口備用。同時,取以上藥量的一半,用鼻嗅1-3小時,10日1次。用藥7日內(nèi)禁食鹽、堿、油等,1個月內(nèi)禁房事。孕婦及肝功能損害患者禁用。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41例,痊愈37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張小順等。
3、黃精夏枯膏 [藥物] 鮮黃精 100 克,鮮夏枯草 200 克。 [用法]將上藥切碎,加水500毫升煎煮,濃縮成膏。用時根據(jù)患 處大小,將藥膏攤于消毒的紗布上貼于患處。如有潰瘍處,將紗布剪1小孔, 便于徘膿。每天換藥1次。 [療效]此方治療淋巴結(jié)核 39 例,痊愈 26 例,好轉(zhuǎn) 11 例,無效 2 例。未潰者一般須貼 20 次即愈,已潰者需 2 個月左右。 [來源] 鄧朝綱,遼寧中醫(yī)雜志 1988: (1l): 23 4、拔瘰藥 [處方組成]輕粉3克、紅升3克、黃升3克、丹底3克,兩面針3克、廣丹3克、砒礬化合物(紅砒l份、明礬2份,共研末置瓦壺中火煅成雪白色)3克、白降丹30克,共研末,加米飯制成如芝麻粒大小,置于潰瘍面中心,外貼黑膏藥固定。7日后將膏藥剝離,壞死組織已附其上,腐肉脫盡改用收口藥收口。 [療程療效]治療113例,治愈93例,占37%;有效8例,占7%;無效7例,占6%。總有效率達94%。療程約l-3月,有竇道患者約4-6個月。 [處方來源]安徽省安慶地區(qū)醫(yī)院中醫(yī)查龍華。 5、消瘰疬方
[藥物]玄參20克,貝母、海藻、夏枯草、生地各15克,穿山甲 9 克。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療效]治療淋巴結(jié)核120例,痊愈98例,好轉(zhuǎn)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5%。 [來源] 郭振堂,陜西中醫(yī) 1992; (6): 246 6、浙貝玄參方 [處方組成]浙貝母15克、玄參10克、牡蠣30克、生地15克,瓜蔞皮12克、太子參12,水煎服。小兒劑量酌減。 [療程療效]治療30例,其中治愈20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 [處方來源]廣東省湛江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周廖笤。 9、雄黃蛋方
[處方組成]雄黃0.6克、活蚯蚓2條、鴨蛋1個(小兒量酌減)。將鴨蛋開一小孔,倒出少許蛋清;蚯蚓放入冷水內(nèi)浸泡,待排盡體內(nèi)泥土后,切碎,與雄黃末共入鴨蛋內(nèi),攪拌均勻,用白面或膠布封口,置火邊焙黃,熟透后食用。每天1個,間隔3天再服第2個(如法泡制)。3個藥蛋為l療程,效果不著可再服1個療程。 [療程療效]治療瘰疬102例,有效93例,無效9例,一般10天見效,月余痊愈,無副作用。 [處方來源]河南省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史壽之等。 10、三貓湯
[處方組成]貓爪草50克、貓人參20克、貓兒眼睛20克、生牡蠣30克、天葵子15克、玄參15克、象貝母15克、夏枯草15克、僵蠶9克、當歸9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以本方治療淋巴結(jié)結(jié)核未潰及已潰者320例,療效顯著。未潰122例,在2個月療程之內(nèi)腫塊消失64例,占52.46%;顯效25例,2個月內(nèi)腫塊消減一半,占20.49%;有效26例,占21.31%;無效7例,占5.74%。已潰198例,在1月以內(nèi)痊愈收口82例,占41.41%;治療l-2月內(nèi)愈合101例,占5l.01%;2月以上未愈合15例,作為無效,占7.58%。 總有效率為94.25%。 [處方來源]陸孝夫。 11、抗結(jié)核湯
【主治】小兒肺門淋巴結(jié)結(jié)核
[藥物]魚腥草20克,夏枯草、白及、百部、麥芽、金銀花各10克, 百合、淮山藥、牡蠣各15克,甘草6克,大棗2枚。此為4歲的兒童用量。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肺門淋巴結(jié)結(jié)核 100 例,痊愈 78 例,好轉(zhuǎn) 13 例,無 效 9 例。總有效率為 91%。
[來源] 張道誠.浙江中醫(yī)雜志 1991; ?。ǎ担骸 ?/font> 12、蜈蚣散 [藥物] 蜈蚣 2 條,新鮮雞蛋 2 個。 [用法]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末分2份;取新鮮雞蛋分別將其一端破 一小口,流出蛋清少許。每個雞蛋倒入1份蜈蚣末,用紙或面餅糊住小口。 早上用夏枯草30 克煮1只蛋,吃蛋喝湯;晚上用數(shù)層濕紙包裹另 1 只雞蛋, 置灰火中煨熟食之。10 天為 1 療程。 [療效] 此方治療淋巴結(jié)核 13 例,痊愈 12 例,無效 1 例。 [來源] 孫伯琴,山東中醫(yī)雜志 1986;(3) 13、清熱化痰軟堅湯 【來源】程爵棠,《山東中醫(yī)雜志》(4)1983年 【組成】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龍膽草9克,浙貝母,生牡蠣(先煎)各15克,橘核、橘絡、元參、山慈菇、西黃醒消丸(中成藥)、丹皮、黑山梔各9克,柴胡、白芥子、防風各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療效】多年使用,屢用屢驗,療效頗著。一般連服5~10劑即可見效,堅持服用,可獲痊愈,總有效率可達100%。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