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老北京人還大批住在大雜院,四合院的時候,誰家門前不擺個花,養(yǎng)只鳥,沒事兒斗斗蛐蛐兒什么的。所以說北京人愛玩也會玩。今兒個,小編就給您說說北京人曾經鐘愛的動物。 老北京人會玩---玩鷹 過去,老北京民間曾經玩鷹之風大勝,這是滿族人的習俗。那時有專門捕鷹的鷹戶。為什么要玩鷹呢?因為人們每年要向宮廷交納稅銀,如果交鷹,則可折銀。 后來,玩鷹就慢慢的變成了老北京人的一項愛好。北京人玩鷹很講究,鷹不管是買的還是自己打的,都是用繩子緊著的,到了馴鷹人手里,先把它打扮起來,用兩根腳袢先拴在鷹腿上。 現在,玩鷹的北京人幾乎找不到了。傳說北京西山有一84歲徐氏老人,是打鷹的高手,此人性格怪癖,對人冷淡從不收徒,但最近幾年收一徒,也是為了不讓打鷹技藝失傳。 老北京人會玩---玩鳥 北京人玩鳥也叫“提籠架鳥”。首先說“提籠”,不是什么太難的技術活兒,主要看您想養(yǎng)什么鳥,體型大小不一,一般不會太大,難度在于買籠子,多大的鳥適合多少條的籠子那都是有說法兒的。再說“架鳥”,這項技能之所以面臨失傳的危險,個人認為有以下兩點: 1、“架鳥”實際上是一種訓練,對于鳥本身的種類、智商、忠誠度、靈活性都是有較高的要求的,并非100%能訓練成功。2、訓鳥技藝的傳承比較困難,就像籠中鳥的鳴叫訓練一樣,非一日之功。 老北京人會玩---斗蛐蛐 如果說逮上一兩條蛐蛐兒擱在罐兒里養(yǎng)著,稱不上是玩家兒。真正的玩家兒斗蛐蛐兒是很正規(guī)的。事先要備好“戰(zhàn)場”,要下請?zhí)?。玩家兒們帶著自己的蛐蛐兒赴約,沒有帶一兩條的,一般還要帶上一兩個人,幫助照看自家的蛐蛐兒。 正式比賽有專門的“斗盆”作為戰(zhàn)場,有專人擔任裁判,還有專人負責核準參賽蛐蛐兒的體重。比賽開始以后,賽場上鴉雀無聲,多少只眼睛都盯著賽盆里的蛐蛐兒,蛐蛐兒的主人心里甭提多緊張了,手心里能攥出汗來!因為蛐蛐兒之間的爭斗也是很激烈、很有觀賞性的。蛐蛐兒和人一樣,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來我往,有進有退,有時兩蟲糾纏撕咬在一起,猶如摔跤場上的兩名勇士!斗勝了的蛐蛐兒帶給主人的必然是心花怒放;斗敗了,主人自然沮喪。但玩家兒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彼此會客客氣氣的。 老北京人會玩---玩鴿子 鴿子是北京人的幾大玩之一。養(yǎng)鴿子跟養(yǎng)鳥兒略有不同。養(yǎng)鳥兒講究“遛”,必須把它關在籠子里。真正消遣養(yǎng)性的是養(yǎng)鳥人。養(yǎng)鴿子則不然,鴿子經過調馴,可以讓它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北京人玩鴿子已經玩出了文化。雖說這種民間文化難以上教科書傳世,但從“套”鴿到養(yǎng)鴿,從馴鴿到斗鴿,甚至包括“鴿子挎”和鴿子哨,都有一套相當講究的藝術手法。 北京人愛玩也會玩,如果把北京人的玩藝兒和絕活寫出來,定會讓其他人對北京文化大開眼界。 |
|
來自: 昵稱3026089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