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追求并沒有相應提高,甚至忽視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從而導致學前兒童的家庭德育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是家庭德育觀念落后,過分強調對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忽視了道德教育。家長們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tài),從小就向孩子灌輸“高分數(shù)、高標準”的觀念,使孩子的周末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家長以功利性的目光期望孩子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而不是真正關切孩子是否在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個人的藝術審美是否有所提高,更忽視了孩子美好品格的養(yǎng)成。 二是家庭德育行為缺失,父母一方面強調要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卻主動降低基本道德規(guī)范,“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對孩子學習基本道德規(guī)范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三是家庭德育方法出現(xiàn)偏差。在過分溺愛型家庭,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很容易助長唯我獨尊的性格。在自由放任型家庭,家長不能及時矯正孩子不正確的道德行為,易養(yǎng)成孩子自我放縱的習慣。在專治集權型家庭,家長對于孩子的德育行為表現(xiàn)過于嚴厲,缺乏慈愛,容易造成孩子叛逆的心理。在情感冷漠型家庭,家長完全忽視了孩子的身心感受。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對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其中一些方法可以為當前的兒童教育提供不少借鑒。當代父母應當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傳統(tǒng)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同時,把這些知識中所蘊含的智慧運用到兒童教育中。 首先,轉變觀念,德智并舉。 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一直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德不僅是個人經(jīng)營和諧美滿家庭的重要條件,而且也是成為治理國家棟梁之材的首要前提。例如,儒家文化中儒學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是“五常五德”,其主要內容包括“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孔子把“仁”視為個人的首要道德原則和最高道德境界。“仁者,愛人”中,“仁”的培養(yǎng)源于對周圍事物的愛,強調愛人、愛父母、愛家人、愛兄弟姐妹、愛國家和愛社會。具體表現(xiàn)為:對父母要孝順體貼,對兄弟姐妹要恭敬尊重,對子女要溫柔體恤,夫婦之間要和睦友善,朋友之間要誠實守信,對國家要忠心耿耿,對人類要懷有一顆“仁愛”之心,對自然要敬畏順應?!叭蕫邸彼枷霃墓胖两瘢催h流長,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融化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里,成為中華民族對最高境界的道德品格的理想追求。 其次,改變行為,言傳身教。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睆娬{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改變的,并且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人一生的發(fā)展是影響深遠的。學前兒童有活潑好動、愛模仿、獨立性差等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這要求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言行合一。“孩子是父母的另一面鏡子”,父母若廉潔奉公、剛正不阿,孩子則在父母的言談舉止的影響下表現(xiàn)出正義感和責任心;父母若貪贓枉法、趨炎附勢,孩子則在父母一言一行的影響下容易缺乏公正的情感態(tài)度。 再其次,改善方法,借鑒經(jīng)驗。 德育要從小開始?!叭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比说谋拘栽陂_始階段是善良的,之后呈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性情主要是在不同環(huán)境作用下的結果。顯而易見,早期教育對學前兒童今后的身心發(fā)展甚至人生軌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提出,父母在幼兒“識人顏色,知人喜怒”的階段,有效地實施家庭教育,“使之則為,使止則止?!痹诋敶彝サ掠校瑧裱皬淖晕易銎?,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原則,結合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優(yōu)秀蒙學教材,提高學前兒童對良好道德品格的認知水平,向學前兒童傳遞高尚的道德情感,塑造學前兒童正確的道德行為。 德育應嚴慈相濟?!额伿霞矣枴そ套印分刑岢觯骸叭酥異圩樱币嗄芫?;自古及今,此弊多矣?!币源烁嬲]后人,父母在家庭德育中要避免過于溺愛子女,以免釀成難以挽回的惡果。同時,父母也不要忽視或者放任學前兒童家庭德育,學前兒童正處于良好道德品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采取科學的家庭德育方法進行積極主動的有效引導。司馬光在其《涑水家儀》中明確闡述了教育方法:“慈而不訓,失尊之義;訓而不慈,害親之理。慈訓曲全,尊親斯備?!边@是一種嚴慈相濟的家庭德育方法。嚴慈結合、剛柔結合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學前兒童家庭德育,我們應該科學合理地運用于其中。 最后,直面“互聯(lián)網(wǎng)+”機遇與挑戰(zhàn),著眼未來發(fā)展。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父母在進行學前兒童家庭德育的時候,不僅享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帶來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的便捷,而且也要把握好碎片化知識學習所導致的難以集中精力進行深度思考的挑戰(zhàn)。父母應該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相對來說不受場地限制的優(yōu)越性,遇事則誨,和學前兒童及時共享學習。同時,由于學前兒童容易受魚龍混雜的信息的干擾,父母在德育中要選擇適合的家庭德育內容。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