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就是臘八節(jié),臘八的到來,意味著春節(jié)序幕已經(jīng)拉開。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拆被褥、洗窗簾、蒸饃饃、炸丸子、祭灶王、掃房子、買年畫、購爆竹、貼對聯(lián)、掛燈籠……但是你真的了解臘八嗎? -臘八初識-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jié)又謂之“佛成道節(jié)”,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而臘八的形成與演變更是源遠(yuǎn)流長: 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臘八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真不來虛的,經(jīng)歷了千年的更迭,可謂古老。 -臘八神話典故- 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 ,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最盛行的傳說是來自佛祖釋迦牟尼的。但其實還有許多神話典故和臘八有關(guān)~ 傳說一:據(jù)說當(dāng)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jiān)里受苦時,當(dāng)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jiān)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他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出獄正式訂立臘八節(jié)。 傳說二: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嘈兄?,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jì)念。 傳說三: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zhǔn)?,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認(rèn)為大人小孩中風(fēng)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當(dāng)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yán)冬,岳家軍衣食不濟(jì)、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jié)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jì)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熬粥喝,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 ![]()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jié)儉,省下一筆大家業(yè),可是寶貝兒子兒媳,很快就敗了家業(yè)。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jì),煮了一鍋“雜合粥”,渡過難關(guān)。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xùn)記心頭?!边@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xí),走上正道。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fēng)俗,就是人們?yōu)榱艘源私逃?xùn)警告后人。 -臘八習(xí)俗- ![]() ·祭祀 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jīng)紀(jì)念,相沿成節(ji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qū)疫禳災(zāi),而成為臘八節(jié)的主旋律。 ![]() ·臘八粥 也叫“七寶五味粥”。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fēng)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 ![]()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xí)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fēng)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jié)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jīng)一夜文火煮熬用以供佛和食用。 -臘八粥哪家強(qiáng)- 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guān),而粥喝在臘八,各地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到底臘八比粥哪家強(qiáng)?看看你們家的粥是什么樣的▼ 【天津】: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蕓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bǔ)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河北】:河北的臘八粥也與北京的相似,也叫八寶粥,有大米,紅豆,綠豆,大棗,蓮子,黑豆,花生,葡萄干八種食材配合煮粥,色香味俱全,煮粥的時候加些許的冰糖還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山東】: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guī)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dāng)差們喝的。 【山西】: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tuán)聚共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qū)邪避災(zāi),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 【陜南】: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qū),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浚?/span>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jīng)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河南】: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江蘇】: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咸排。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diào)和,五味香摻入?!?/p> 【浙江】: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jù)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nèi)含若干傳說。 【四川】: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nóng)村人吃咸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xiāng)人來此品嘗,雖入鄉(xiāng)隨俗,但很難習(xí)慣,現(xiàn)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fēng)味各異。 -臘八讀詩-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陸游 臘月風(fēng)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顧夢游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yīng)水月無新恨,且喜云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fā)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臘日》 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臘節(jié)》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沈從文:臘八粥- 初學(xué)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的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fā)瘋了。一個人出出進(jìn)進(jìn)灶房,看到那一大鍋正在嘆氣的粥,碗盞都已預(yù)備得整齊擺到灶邊好久了,但他媽總說是時候還早。 他媽正拿起一把鍋鏟在粥里攪和。鍋里的粥也象是益發(fā)濃稠了。 “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 “要到夜里!”其實他媽所說的夜里,并不是上燈以后。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鍋子中,有聲無力的嘆氣正還在繼續(xù)。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 “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準(zhǔn)吃。” 餓了,也得到太陽落下時才準(zhǔn)吃。你們想,媽的命令,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shè)什么法來反抗嗎?并且八兒所說的餓,也不可靠,不過因為一進(jìn)灶房,就聽到那鍋子中嘆氣又象是正在呻喚的東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嘗嘗這奇怪東西罷了。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準(zhǔn)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準(zhǔn)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 “是呀!孥孥說得對。”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卜……”鍋內(nèi)又嘆了聲氣。八兒回過頭來了。 比灶矮了許多的八兒,回過頭來的結(jié)果,亦不過看到一股淡淡煙氣往上一沖而已! 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栗子會已稀爛到認(rèn)不清楚了罷,赤飯豆會煮得渾身透腫成了患水臌脹病那樣子了罷,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東東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 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作多了,它會起鍋巴……“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罷!”于是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惡……”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jìn)了他的眼中。 這不能不說是奇怪呀,栗子跌進(jìn)鍋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見過跌進(jìn)到黃燜雞鍋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飯豆害水臌腫,那也是往常熬粥時常見的事。 花生仁兒脫了他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傊?,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不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眿尩慕忉尩慕Y(jié)果,是撿了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但大家都承認(rèn)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飯桌邊,靠到他媽斜立著的八兒,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熱天,總免不了又要為他媽的手掌麻煩一番罷。在他身邊桌上那兩只筷子,很浪漫的擺成一個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媽,媽,你喊哈叭出去了罷!討厭死了,盡到別人腳下鉆!” 若不是八兒腳下棄得臘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會單同他來那么親熱罷。 “哈叭,我八兒要你出去,快滾罷……”接著是一塊大骨頭擲到地上,哈叭總算知事,銜著骨頭到外面啃嚼去了。 “再不知趣,就賞它幾腳!”八兒的爹,看那只哈叭搖著尾巴很規(guī)矩的出去后,對著八兒笑笑的說。 其實,“賞它幾腳”的話,倘若真要八兒來執(zhí)行,還不是空的?憑你八兒再用力重踢它幾腳,讓你八兒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氣,頑皮的哈叭,它不還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東西嗎? 因為“賞它幾腳”的話,又使八兒的媽記起了許多他爹平素袒護(hù)狗的事。 “賞它幾腳,你看到它欺負(fù)八兒,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寶精似的,養(yǎng)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歡喜,一吃飯就來桌子下頭鉆,趕出去還得丟一塊骨頭,其實都是你慣死了它!”這顯然是對八兒的爹有點揶揄了。 “真的,媽,它還搶過我的鴨子腦殼呢?!逼鋵嵾@也只能怪八兒那一次自己手松。然而八兒偏把這話來幫助他媽說哈叭的壞話。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帶到場上去,不再讓它同你玩?!惫姘藘旱牡男允钦?,那以后八兒就未免寂寞了。 然而八兒知道爹是不會把狗帶到場上去的,故毫不氣餒。 “讓他帶去,我寶寶一個人不會玩,難道必定要一個狗來陪嗎?”以下的話風(fēng)又轉(zhuǎn)到了爹的身上,“牽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兒爭東西吃!” “你只恨哈叭,哈叭哪里及得到梁家的小黃呢?” “要是小黃在我家里,我早就喊人來打死賣到湯鍋鋪子去了。”八兒的媽說來臉已紅紅的! 小黃是怎么一個樣子,乃值得八兒的爹提出來同哈叭相較呢?那是上隔壁梁家一只守門狗,有得是見人就咬的一張狠口。梁家因了這只狗,幾多熟人都不敢上門了。但八兒的媽,時常過梁家時,那狗卻象很客氣似的,低低吠兩聲就走了開去。八兒的媽,以為這已是互相認(rèn)識的一種表示了,所以總不大如別人樣對這狗防備。上月子,為八兒做滿八歲的生日,八兒的媽上梁家去借碓舂粑粑,進(jìn)門后,小黃突然一變往日態(tài)度,毫不認(rèn)賬似的,撲攏來大腿腱子肉上咬了一口就走了。這也只能怪她自己,頭上頂了那個平素小黃不曾見她頂過的竹簸。落后是梁四屋里人為敷上了止血藥,又為把米粉舂好了事。轉(zhuǎn)身時,八兒的媽就一一為他爹說了,還說那畜生連天天見面的人也認(rèn)不清,真的該拿來打死起!因此一來,八兒的爹就找出一句為自己心愛這只哈叭護(hù)短的話了。 譬如是哈叭頑皮到使八兒的媽發(fā)氣時,八兒的爹就把“比梁家小黃就不如了!”“那你喜歡小黃罷?”“我這哈叭可惜不會咬人!”一類足以證明這只哈叭雖頑皮實天真馴善的話來解圍,自然這一類解圍的話中,還夾著點逗自己奶奶開心的意味。 本來那一次小黃給她的驚嚇比痛苦還多,請想,兩只手正扶著一個大簸簸,而那畜生閃不知撲攏來就在你腱子肉上啃一下,怎不使人氣憤?要是八兒家哈叭竟頑皮到同小黃一樣,恐怕八兒的爹,不再要奶奶提議,也早做成打狗的楊大爺一筆生意了。 八兒不著意的把頭轉(zhuǎn)到門簾子腳邊去,兩個白花耳朵同一雙大眼睛又在門簾下腳掀開處出現(xiàn)了。哈叭象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個頭伸進(jìn)房來看里面的風(fēng)色,又象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搖擺)。 “混賬……”很懂事樣子經(jīng)過八兒一聲吆喝,哈叭那個大頭就不見了。 然而八兒知道哈叭這時還在門簾外邊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 THE END — 編輯:張婷敏 灼見 講新知識青年的故事 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 聚合有愉悅感的藝術(shù)作品 微信:penetratingview 今日頭條:灼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