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即便是走在法蘭西的大街上,潘玉良的回頭率仍是很高的。不是因為她的美,而是源于她的丑。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過分,但也未有太多偏差。潘玉良不美,至少沒有她自畫像中的自己美。然而,這并不妨礙世人用感性去欣賞她,她用另外一種方式讓世人看到一朵絕美的花。
潘玉良出生在古城揚州一個貧民家里。14歲那年,被好賭的舅舅偷偷哄著將她賣給了蕪湖縣城的怡春院,當了雛妓。彼時,她還叫張玉良,也并非是一些野史所杜撰的那樣,明眸皓齒粉面含春,似蓓蕾一朵,任人見了都想注目一番。潘玉良的老師劉海粟曾說,潘玉良是個相貌平平,甚至可以稱得上丑陋的女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一生卻充滿著曠世的傳奇和悠長的傷感。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浠ㄩ_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咳舻蒙交ú鍧M頭,莫問奴歸去。 1912年,一曲《卜算子》中,17歲的江蘇姑娘張玉良遇到了改變了她一生命運的男人——蕪湖海關(guān)監(jiān)督潘贊化,潘贊化用他的傳家之寶和多年積攢的銀兩把潘玉良從妓院救出,做了他的二夫人并移居上海。張玉良的人生,從此改變。不僅僅收獲了愛情,還尋覓到了讓她鐘情一生的事業(yè)。 潘贊化的大夫人,是一個裹著小腳的舊式女人,極為陳腐,對于這個突然闖入她的生活、與她爭奪丈夫的女子,她睚眥必報,寸土必爭。大主小卑,是她堅信的原則??傊?,就是與潘玉良勢不兩立。潘玉良突然感覺自己愛的無能為力。此刻正值她舉辦個人第五次美展。非常轟動,不料在收展時,有人卻居心叵測在一張畫上,貼了惡毒的紙條。紙條上的內(nèi)容是:妓女對嫖客的頌歌。傷害之下,潘玉良別無選擇,開始了孤身旅居巴黎的生活。但是她仍固執(zhí)地相信真愛不怕距離,就像她一直把嵌有同潘贊化合影的項鏈戴在脖子上一樣。 或許人都是自戀的,潘玉良的人物畫有近二百張,而其中有不少都是自畫像。不同時期不同服飾不同背景,認為自己最美,是每一個女人不能言說的秘密吧,對于一個畫家來說,展示自己的美麗,有時,是自戀,更是宣戰(zhàn)。
時光流轉(zhuǎn),這個性格格外剛烈,倔強的女子,依然堅守著心中的愛和信念,即使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王守義。在最艱難的歲月中她感謝王守義的幫助,卻仍在心底保持著那份對于一個人的守候。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xué),先后進了里昂中法大學(xué)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xué),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shù)學(xué)院。1929年,潘玉良歸國后,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學(xué)藝術(shù)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shù)會會長。 特約作者:三月容顏 現(xiàn)居山西 原文標題《獨自綻放的花——潘玉良》,特此致謝 更多“民國那些事兒”點擊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