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淺談清代琺瑯彩瓷中的詩詞與印章

 一 一 一 2016-01-16

《正文》

雍正朝中期,由于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琺瑯作燒制的瓷胎畫琺瑯在制作工藝上出現(xiàn)明顯突破,即釉上琺瑯彩與底部釉面成功結(jié)合,使往后的琺瑯彩瓷迅速掙脫單調(diào)色地裝飾,革新為白地彩繪、詩詞、書法、印章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品。該變化不僅促進、完善了清代彩瓷制作,也成就了琺瑯彩瓷曠古未有的藝術(shù)生涯。

一.琺瑯彩詩詞應(yīng)用的發(fā)展與背景

從明清官窯器繪畫發(fā)展看,器身最早出現(xiàn)文字書寫(落款除外)的制品應(yīng)是明初永宣年間御廠燒制的梵文器。雖然不同于漢字,但該類制品無意中促進了文字在官窯器上的應(yīng)用。明代中期,除梵文外,官窯器上書寫“福壽”、“伍谷豐登”等短語現(xiàn)象也逐漸增多,明末清初景德鎮(zhèn)民窯中文字書寫尤其盛行,并影響了清初官窯制作風格。康熙時期景德鎮(zhèn)御廠制作了一些書寫《赤壁賦》、《圣主得賢臣頌》等歷史名篇的筆筒,還成功燒制了十二花神杯等繪畫、詩詞、印章于一身,文人氣濃厚的官窯精品。可惜康熙后期琺瑯彩瓷制作工藝并不完善,色地彩釉上難以書寫詩文,局限了詩印在琺瑯彩瓷中的應(yīng)用。否則,該類裝飾風格琺瑯彩瓷的制作出現(xiàn)就不會推遲到雍正中期。

隨著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御廠督陶官年希堯開始大量進貢“有釉水磁器”,表明造辦處已經(jīng)能夠熟練燒制白地有釉琺瑯彩瓷。同時,雍正帝又是文雅之人,他的積極參與與配合無疑加速了詩詞、繪畫、工藝等各項指標的提升,極大程度影響了當時瓷胎畫琺瑯的制作。

二.雍乾琺瑯彩詩詞的分類與出處

雍正中期至乾隆朝,題詩琺瑯彩瓷涉及的五言、七言律詩很多,所屬年代久遠,進一步研究它們對解析當時琺瑯彩瓷設(shè)計關(guān)系很深。通過對所用詩詞的整理,筆者把“已查明出處的”細分為“完全引用”與“部分引用”兩種。

1.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類詩詞在歷代文獻中可以找到確鑿出處,除某字、詞可能略有變化外,基本引用原句原意,與器物上的繪畫題材相互襯托、搭配。這些詩詞以唐詩最多,西漢、隋、宋、元、明時期的相對較少,這與唐詩久負盛名關(guān)系極深。

1)西漢詩詞:

“芳蕊経時雪裏開出自《爾雅》的《芳蕊經(jīng)時雪里開》,原詩為:“羞梅入夜風中寐,芳蕊經(jīng)時雪里開。俏傲枝頭香四海,冰清玉潔待春來。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出自西漢詩人蘇武的《梅花落》,原詩為:“中庭一樹梅,寒多葉未開。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上郡春恆晚,高樓年易催??棔幸?,教逐錦文回?!?/font>

2)隋代詩詞:

“新枝含淺緑,暁萼散軽紅。”出自隋代詩人魏澹的《詠石榴詩》,原詩為:“分根金谷里,移植廣庭中。新枝含淺綠,晚萼散輕紅。影入環(huán)階水,香隨度隙風。路遠無由寄,徒念春閨空?!?/font>

3)唐代詩詞:

“嫩蕊包金粉”與“嫩蕊包金粉,重葩結(jié)繍雲(yún)?!本鲎蕴拼娙?span id="bc3mz9k" class="style6" style="color: rgb(255, 0, 0);">韓琮的《牡丹》,原詩為:“殘花何處藏,盡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結(jié)繡囊。云凝巫峽夢,簾閉景陽妝。應(yīng)恨年華促,遲遲待日長?!?span id="zapvbip" class="style6">(原詩中“”被后人改為“雲(yún)”)

香傳少女風”與“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均出自唐代詩人李嶠的《》,原詩為:“徒步尋芳草,忘憂自結(jié)叢。黃英開養(yǎng)性,綠葉正依籠。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還依北堂下,曹植動文雄。

粧面廻青鏡,歌塵起畫梁。”出自唐代詩人李嶠的《》,原詩為:“大庾斂寒光,南枝獨早芳。雪含朝暝色,風引去來香。妝面回青鏡,歌塵起畫梁。若能遙止渴,何暇泛瓊漿。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font>出自唐代詩人李嶠的《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yīng)制》,原詩為:“別業(yè)臨青甸,鳴鑾降紫霄。長筵鹓鷺集,仙管鳳凰調(diào)。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承恩咸已醉,戀賞未還鑣。”

枝生無限月,花満自然秋?!?/font>出自唐代詩人李嶠的《》,原詩為:“未殖銀宮里,寧移玉殿幽。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愿君期道術(shù),攀折可淹留?!?/font>

“粉著蜂鬚膩,光凝蝶翅明?!?/font>出自唐代詩人朱慶馀的《題薔薇花》,原詩為:“四面垂條密,浮陰入夏清。綠攢傷手刺,紅墮斷腸英。粉著蜂須膩,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況復(fù)值初晴。”

雲(yún)霞交瑞色,草樹喜春容。”出自唐代詩人張說的《侍宴浐水賦得濃字》,原詩為:“千行發(fā)御柳,一葉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氣濃。云霞交暮色,草樹喜春容。藹藹天旗轉(zhuǎn),清笳入九重。(原詩中“暮”被后人改為“瑞”)

蝋珠攢作蒂”與“蝋珠攢作蒂,緗綵剪成藂。”均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海榴》,原詩為:“海榴開似火,先解報春風。葉亂裁箋綠,花宜插鬢紅。蠟珠攢作蒂,緗彩剪成叢。鄭驛多歸思,相期一笑同。

分黃倶笑日,含翠共揺風。”出自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原詩為:“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出自唐代詩人盧象的《和徐侍郎叢筱詠(一作蔣渙詩)》,原詩為:“中禁夕沉沉,幽篁別作林。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為重凌霜節(jié),能虛應(yīng)物心。年年承雨露,長對紫庭陰。

“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出自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夏日仙萼亭應(yīng)制》,原詩為:“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font>

“動揺金翠尾,飛舞玉池陰。”出自唐代詩人武元衡的《四川使宅有韋令公時孔雀…妓興嗟久之因賦此詩用廣其意》,原詩為:“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上客徹瑤瑟,美人傷蕙心。會因南國使,得放海云深?!?span id="hb9tzod" class="style6">(原詩中“碧梧”被改為“玉池”。)

“細枝清玉潤,繁蕊碎金香。”出自唐代詩人廣宣的《九月菊花詠應(yīng)制(一作清江詩)》,原詩為:“可訝東籬菊,能知節(jié)候芳。細枝青玉潤,繁蕊碎金香。爽氣浮朝露,濃姿帶夜霜。泛杯傳壽酒,應(yīng)共樂時康?!?/font>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得香字)》,原詩為:“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font>

“軽盈照渓水,掩斂下瑤臺?!?/font>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原詩為:“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錄三》,原詩為:“自知清靜好,不要問時豪。就石安琴枕,松枯壓酒槽。山晴因月甚,詩語入秋高。身外無余事,唯應(yīng)筆硯勞。閑堂新埽灑,稱是早秋天。書客多呈帖,琴僧與合弦。莎臺乘晚上,竹院就涼眠。終日無忙事,還應(yīng)似得仙。林下無拘束,閑行放性靈。好時開藥竈,高處置琴亭。更撰居山記,唯尋相鶴經(jīng)。初當授衣假,無吏挽門鈴?!?/font>

“睡軽旋覚松花落,舞罷閒聴澗水流。”出自唐代詩人鄭谷的《》,原詩為:“一自王喬放自由,俗人行處懶回頭。睡輕旋覺松花墮,舞罷閑聽澗水流。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應(yīng)嫌白鷺無仙骨,長伴漁翁宿葦洲?!?span id="8odbgki" class="style6">(原詩中“”被改為“”。)

“細枝涼葉動,極浦早鴻聲。”出自唐代詩人郎士元的《酬蕭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懷》,原詩為:“楚客秋多興,江林月漸生。細枝涼葉動,極浦早鴻聲。勝賞睽前夕,新詩報遠情。曲高慚和者,惆悵閉寒城。”

浦浄漁舟遠,花飛樵路香?!?/font>出自唐代詩人韋述的《春日山莊》,原詩為:“初歲開韶月,田家喜載陽。晚晴搖水態(tài),遲景蕩山光。浦凈漁舟遠,花飛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一叢嬋娟色,四面清冷風?!?/font>出自唐代詩人楊巨源的《池上竹》,原詩為:“一叢嬋娟色,四面清冷波。氣潤晚煙重,光閑秋露多。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圓荷。歲晏瑯玕實,心期有鳳過?!?/span>(原詩中“”被改為“”)

“風光新社燕,時節(jié)舊春濃”出自唐代詩人薛能的《桃花》,原詩為:香色自天種,千年豈易逢。開齊全未落,繁極欲相重。冷濕朝如淡,晴干午更濃。風光新社燕,時節(jié)舊春農(nóng)。籬落欹臨竹,亭臺盛間松。亂緣堪羨蟻,深入不如蜂。有影宜暄煦,無言自冶容。洞連非俗世,溪靜接仙蹤。子熟河應(yīng)變,根盤土已封。西王潛愛惜,東朔盜過從。醉席眠英好,題詩戀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臨邛。(原詩中“農(nóng)”被后人寫做。

“一枝穠艶留教住,幾処春風借與飛?!?/font>出自唐代詩人徐夤的《蝴蝶二首》,原詩為:“縹緲青蟲脫殼微,不堪煙重雨霏霏。一枝秾艷留教住,幾處春風借與飛。防患每憂雞雀口,憐香偏繞綺羅衣。無情豈解關(guān)魂夢,莫信莊周說是非。拂綠穿紅麗日長,一生心事住春光。最嫌神女來行雨,愛伴西施去采香。風定只應(yīng)攢蕊粉,夜寒長是宿花房。鳴蟬性分殊迂闊,空解三秋噪夕陽?!?/span>

4)宋代詩詞:

“連村多緑樹,長日囀黃鸝。”出自宋代詩人戴昺的《初夏郊行》,原詩為:“晴雨天難測,寒晅氣未齊。連村多綠樹,終日囀黃鸝。田水衝塍斷,山雲(yún)著地低。偶隨農(nóng)叟語,不覺過橋西?!保ㄔ娭小敖K”被琺瑯作改為“長”)

數(shù)枝橫翠竹,一夜遶朱闌。”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和羅巨濟山居十詠》,原詩為:“園花皆手植,梅葉獨禁寒。色與香無價,飛和雪作團。數(shù)枝橫翠竹,一夜遶朱闌。不惜吟邊苦,收將句里看?!?/span>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原詩為:“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span>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也是出自楊萬里的《臘梅》,原詩為:“栗玉圓雕蕾,金鍾細著行。來從真蠟國,自號小黃香。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南枝本同姓,喚我作它揚?!?/span>

“一派讙聲和鼓吹,六街燈火楽昇平。” 出自宋代詩人朱淑貞的《元夜詩》,原詩為:“月滿今宵霄色澄,深沉簾幕管弦清??浜炼凡蔬B仙館,隨翠遺珠滿帝城。一派讙聲和鼓吹,六街燈火楽昇平。歸禁漏余三四聲,窗上梅花瘦影橫?!?/span>

5)元代詩詞:

“非煙非霧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徑?jīng)?。?/font>出自元代詩人白珽的《竹陰》,原詩為:“占斷人間瀟灑地,全身水墨畫筼筜。非煙非霧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徑?jīng)觥?/span>翠袖佳人黯空谷,白須道士隱南塘。數(shù)竿醉日君須記,移向西軒補夕陽?!?/span>

“晩峰晴露巓”出自元代詩人高克恭的《種筆亭題畫》,原詩為:“積雨暗林屋,晩峰晴露巓。扁舟入蘋渚,浮動一溪煙。”

6)明代詩詞:

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出自明代詩人申時行的《》,原詩為:“誅茅疏野徑,種菊擬山家。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凌霜畱晚節(jié),殿嵗奪春華,為道餐英好,東籬興獨賒?!?/span>

粧凝朝日麗,香逐晩風多。”出自明代詩人申時行的《蓮花》,原詩為:“碧沼停寒玉,紅蕖映綠波。妝凝朝日麗,香逐晚風多。游戲金鱗出,飛揚翠羽過。納涼依水榭,還續(xù)采蓮歌。

影轉(zhuǎn)團團月,香含細細風?!?/font>出自明代詩人薛蕙的《海棠畫扇》,原詩為:“西蜀繁花樹,春深亂蘂紅。還憐彩扇上,宛似錦城中。影轉(zhuǎn)團團月,香含細細風。江淹才力減,賦爾若為工?!?/span>

迎風似逐歌聲起”與“宿雨那経舞袖垂”均出自明代詩人徐茂吳的《詠虞美人》,原詩為:“紅顏一日盡江湄,芳草能傳易代姿。尚想施朱留片萼,翻疑化碧有單枝。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jīng)舞袖垂。微艷莫教輕委地,徘徊猶似美人貽。

7)其它詩詞:

蹊上紅泉分徑路,山中香雨有神仙。”出自錢謙益編選《列朝詩集》中的《題武夷》,原詩為:“初聞雞犬異人間,漸入青霞細可憐。蹊上紅泉分徑路,山中香雨有神仙。每逢水盡奇峰出,若為天回曲道前。一鑒澄潭思千古,誰當先掃石爐煙。”

“青扶承露蕊,紅妥出欄枝。”也出自該詩集中的《蘇子川宅觀芍藥》,原詩為:“為掩群芳色,開花獨后時。青扶承露蕊,紅妥出枝。綽約東憐子,風流鄭國詩。合歡還有恨,名字是將離?!?/span>

2.部分引用

“部分引用”是設(shè)計者對原詩句進行添加、修改得來,目的使所題寫的詩詞與器物中的繪畫圖案相互吻合。例如:

“幾度送風臨玉戸,逐時傳喜上瑤墀?!?/font>是根據(jù)唐代詩人韓溉的《》修改而來,原詩為:“才見離巢羽翼開,盡能輕飏出塵埃。人間樹好紛紛占,天上橋成草草回。幾度送風臨玉戶,一時傳喜到妝臺。若教顏色如霜雪,應(yīng)與清平作瑞來?!?/font>

“數(shù)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與“勁節(jié)亭亭千尺緑,芳枝長占四時春。”都是根據(jù)唐代詩人沈傳師的《贈毛仙翁》修改而來,原詩為:“安期何事出云煙,為把仙方與世傳。只向人間稱百歲,誰知洞里過千年。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天?!?/font>據(jù)說北京故宮延春閣有副對聯(lián)為:“奇石盡含千古秀,好花長占四時春?!惫烙嬕才c該詩有些關(guān)聯(lián)。

數(shù)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是根據(jù)唐代詩人李咸用的《庭竹》修改而來,原詩為:“嫩綠與老碧,森然庭砌中。坐銷三伏景,吟起數(shù)竿風。葉影重還密,梢聲遠或通。更期春共看,桃暎小花紅?!?/span>

青青自帯山中色,藹藹長含洞裡春?!?/font>是根據(jù)唐代詩人李正封的《貢院樓北新栽小松》修改而來,原詩為:“青蒼初得地,華省植來新。尚帶山中色,猶含洞里春。近樓依北戶,隱砌凈游塵。鶴壽應(yīng)成蓋,龍形未有鱗。為梁資大廈,封爵恥嬴秦。幸此觀光日,清風屢得親?!?/p>

“鵲鳴傳喜氣”與“鵲鳴傳喜氣,鸜語報秋光。應(yīng)是出自宋代許顗所著《彥周詩話》中的“天上飛來兩烏鵲,為傳喜色到人間?!?/font>

“玉剪穿花過,霓裳帯月帰?!?/font>出自明代詩人申使行的《應(yīng)制題扇》,原詩為:“羣芳爛熳吐春輝,雙燕差池雪羽飛。玳瑁梁間寒色瑩,水晶簾外曙光微。輕翻玉剪穿花過,試舞霓裳帯月帰。一自銜恩金屋裏,年年送喜傍慈幃?!?/span>可以看出后人對原詩做了刪改。

“露浥黃花得意香”出自明代詩人陸深的《陸深題畫詩》,原詩為:“誰傳徐趙手,寫此秋一幅。黃花得意香,芙蓉映江綠?!焙笕嗽谠娚下晕⒆隽颂砑犹幚?。

“春暖芝蘭花自香”與“雲(yún)深瓊島開仙逕,春暖芝蘭花自香?!本?/font>出自明代詩人葉子奇的《塘上聞蘭香》,原詩為:“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尋根竟不見,茅草如人長?!?/font>

“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span>可能是根據(jù)北宋詩人歐陽修的《畫眉鳥》修改而來,原詩為: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span>

仔細觀察這些詩詞出處,就會發(fā)現(xiàn)繪畫內(nèi)容必然與原詩一致,即畫梅引用梅詩、畫竹引用竹詩、畫蓮引用蓮詩,決不會出現(xiàn)錯亂情況。

3.其它

詩詞中還也有一些暫未查明出處的,隨著日后手邊文獻資料不斷增多,相信都應(yīng)該找到來由。這些詩詞主要有:

  1. 晴日舞翔鶯
  2. 歳歳占長春
  3. 碧樹俯清流
  4. 翠蕊開長夏,佳音報好秋。
  5. 介如君子德,韻似美人粧。
  6. 月幌見疎影,墨池聞暗香。
  7. 微風舒露臉,小雨濕煙鬢。
  8. 拂羽瓊花麗,穿林寶樹垂。
  9. 蔥翠知何似,朝陽見鳳毛。
  10. 風天吟綵鳳,晴日舞翔鸞。
  11. 朝朝籠麗月,歳歳占長春。
  12. 鵲鳴傳喜氣,鸜語報秋光。
  13. 鮮鮮叢葉茂,燦燦瑞英芳。
  14. 丹寶瑤光接,仙根玉露滋。
  15. 吳天楓葉落,六出舞霏霏。獨有江湖客,飄然風雪磯。披蓑不知冷,把釣欲忘歸。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
  16. 露香秋色淺深中
  17. 仙樓綺閣環(huán)瀛漢
  18. 也教蘆蓼遠依行
  19. 淡妝踈影両依依
  20. 日麗芳藂呈瑞色
  21. 風喧蘆葦自飛鳴
  22. 上林苑裏春長在
  23. 長日香風細細吹
  24. 艷陽輕雨濕芳菲
  25. 一江緑水浮嵐影,両墀青山夾翠濤。
  26. 翠繞南山同一色,綠圍滄海綠無邊。
  27. 永奠金甌開壽域,昇平同楽萬年春。
  28. 素萼枝枝封蜜蝋,明珠顆顆迸珊瑚。
  29. 暎水卻疑乗浪暖,縁堐故是倚雲(yún)栽。
  30. 塔光倒暎千人石,寺影遙連萬井煙。
  31. 翠葉纔分清露潤,鳳雛時送好音多。
  32. 盛世鳳凰應(yīng)紀暦,羽儀四佐協(xié)綱常。
  33. 歳歳彩筵雕幾上,歓聞百勝報雙鵪。
  34. 靈禽送喜梅花上,一個依時報一聲。
  35. 斜依風葦藂藂裊,遠颺煙波渺渺平。
  36. 萬物光輝占大有,九衢煕皞楽昇平。
  37. 上林苑裏春長在,三友連枝作壽図。
  38. 可人鸜鵒知春色,長占東風第一枝。
  39. 仙樓綺閣環(huán)瀛漢,鳳艑龍舸遶翠流。

三.雍乾琺瑯彩瓷的印章

題寫詩詞的琺瑯彩瓷中,印章也必不可少,兩者基本形影不離。從這點看,已經(jīng)與古代書畫的裝飾方式非常接近了。

1.印章與圖案題材的搭配

與詩詞相比,印章方面顯得簡單很多。大多情況下句首一印與句末兩印共三印組成。句首為陽文,句末或皆為陽文,或一陰一陽,三章都與所引詩詞、繪畫相互聯(lián)系。少數(shù)情況下僅用一印或兩印。為簡潔說明前后印章與圖案繪畫間關(guān)系,特整理列表如下:

句首印章句末印章繪畫主圖案
佳麗金成、旭映;四時、長春;壽古、香清;碧霞、旭映;翠鋪、霞映;旭、映;香清、君子;石榴、牡丹、萱草、薔薇、柳燕、菊、蓮、海棠、梅竹、虞美人、芝蘭、臘梅、月季等。
先春壽古、君子;壽古、香清;梅、臘梅等。
壽如山高、水長;山、高;水、長;四時、長春;水長;山水、樓閣等。
高致碧露、秋水;秋水;秋菊、秋景、桂、鶴等。
翔采彬然、君子;翠鋪、霞映;壽古、香清;君子;竹鳥、孔雀、鵲等。
郁心壽奇、香逸;壽、奇;芝蘭等。
仁化山高、水長;山水、桃、雁等。
三秀四時、長春;松、竹、梅等。
春和翠鋪、旭映;旭映;萱、芍藥等。
太平盛、世;人物等。
仁和四方、清宴;雁、鵪鶉等。

2.印章解釋

琺瑯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麗”句首印,有美好之意;與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敖稹睘椤扒锾臁?,“成”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樣子?!?font color="#0000cc">彬然”為“文質(zhì)兼?zhèn)涿病!惫糯小拔馁|(zhì)彬彬,然后君子”之說,應(yīng)用在竹紋題材中比較多?!叭收睘椤吧普臉藴省?,“四方”為“天下各所”?!叭恪笔恰爸ヌm的総稱”,“香清”有“香味之意”,也是古代女子物品及女子的代稱,二者在繪畫芝蘭時經(jīng)常使用。“清宴”為“単純、清靜的宴席”?!坝粜摹睘椤皽嘏男摹??!八臅r”為“四季;君子的四時,朝,聴政;晝,訪問;夕,修令;夜,安身”??傮w看,印章各有深意,用詞不俗。

四.圖案題材與詩詞、印章間的聯(lián)系

根據(jù)以上整理的詩詞、印章,再聯(lián)系器物的繪畫題材,可以簡單發(fā)現(xiàn)三者間關(guān)系。如:牡丹圖案多用“嫩蕊包金粉”、“嫩蕊包金粉,重葩結(jié)繍雲(yún)。”等描寫牡丹的古詩句;菊圖案多用“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露香秋色淺深中”、“分黃倶笑日,含翠共揺風?!钡仍伨展旁娋?。這些花卉圖案中習慣使用“佳麗”、“金成”、“旭映”等印章;竹圖案慣用“數(shù)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數(shù)枝橫翠竹,一夜遶朱闌?!?、“數(shù)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钡仍佒窆旁娋洌≌聞t習慣使用“翔采”、“彬然”、“君子”等。山水題材喜歡使用“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蹊上紅泉分徑路,山中香雨有神仙。”、“細枝涼夜勁,極浦早鴻聲”、“晩峰晴露巓”、“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等古代描寫自然山水的詩句,印章偏用“壽如”、“山高”、“水長”等。......。

可以看出,制作者根據(jù)繪畫內(nèi)容選擇吻合的歷代詩詞,再搭配恰當?shù)淖w印章,三者形成緊密聯(lián)系。這一使用規(guī)律印證了清檔中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記載的:“內(nèi)務(wù)府總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對、奉旨:著將此碗上多半面畫緑竹、少半面著戴臨選詩句題寫。地章或本色,或配緑竹,或淡紅色、或何色,酎量配合燒琺瑯。欽此?!?,進一步表明這些頂級藝術(shù)載體自繪畫題材、至詩詞印章都是經(jīng)過設(shè)計者深思熟慮醞釀而來。同時,了解這些詩詞印章使用特點對鑒別琺瑯彩瓷也會起到很大補助作用。

    《全文完》


    *****************************************************************************************

    *****************************************************************************************

    附各朝詩詞作者簡介:

    西漢:

    1. 蘇武: (前140—前60)字子卿, 杜陵 (今 陜西 西安 西南)人, 代郡 太守 , 蘇建 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jiān)。 天漢 元年(前100)拜 中郎將 。

    隋:

    1. 魏澹,字彥深,巨鹿下曲陽人也。祖鸞,魏光州刺史。父季景,齊大司農(nóng)卿, 稱為著姓,世以文學自業(yè)。澹年十五而孤,專精好學,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詞采贍 逸。齊博陵王濟聞其名,引為記室。及瑯邪王儼為京畿大都督,以澹為鎧曹參軍, 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尋與尚書左仆射魏收、吏部尚書陽休之、國子博士熊安生同修《五 禮》。又與諸學士撰《御覽》,書成,除殿中郎中、中書舍人。復(fù)與李德林俱修國 史。周武帝平齊,授納言中士。及高祖受禪,出為行臺禮部侍郎。尋為散騎常侍、 聘陳主使。還除太子舍人。廢太子勇深禮遇之,屢加優(yōu)錫,令注《庾信集》,復(fù)撰 《笑苑》、《詞林集》,世稱其博物。數(shù)年,遷著作郎,仍為太子學士。

    唐:

    1. 韓琮:字成封,初為陳許節(jié)度判官,后歷中書舍人,湖南觀察使。詩一卷。
    2. 朱慶馀: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人。受知于張籍,登寶歷進士第。詩二卷。
    3. 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兒時夢人遺雙筆,由是有文辭。弱冠擢進士第,始調(diào)安定尉,舉制策甲科。武后時,官鳳閣舍人。每有大手筆,皆特命嶠為之。累遷鸞臺侍郎,知政事,封趙國公。景龍中,以特進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懷州。明皇貶為滁州別駕,改廬州。嶠富于才思,初與王楊接踵,中與崔蘇齊名,晚諸人沒,獨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編詩五卷。
    4. 張說: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后策賢良方正,說所對第一。授左補闕,擢鳳閣舍人。忤旨,配流欽州。中宗召還,累遷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睿宗拜為中書侍郎,知政事。開元初,進中書令,封燕國公。尋出刺相州,左轉(zhuǎn)岳州,召拜兵部尚書,知政事,敕令巡邊。后為集賢院學士,尚書左丞相。卒謚文貞。說為人敦氣義,重然諾,喜延納后進,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與蘇颋號燕許大手筆。謫岳州后,詩益凄惋,人謂得江山之助。集三十卷,內(nèi)詩九卷,今編詩五卷。
    5. 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宰相彥博裔孫。少敏悟,才思艷麗,韻格清拔,工為詞章小賦,與李商隱皆有名,稱溫李。然行無檢幅,數(shù)舉進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成,時號溫八叉。徐商鎮(zhèn)襄陽,署為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后商知政事,頗右之,欲白用。會商罷相,楊收疾之,貶方城尉,再遷隋縣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編詩為九卷。
    6. 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屬文,尤妙于五言詩,嘗作《帝京篇》,當時以為絕唱。初為道王府屬,歷武功主簿,又調(diào)長安主簿。武后時,左遷臨海丞,怏怏失志,棄官去。徐敬業(yè)舉義,署為府屬,為敬業(yè)草檄,斥武后罪狀。后讀之,矍然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yè)事敗,賓王亡命,不知所終。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shù)百篇,集成十卷。今編詩為三卷。
    7. 盧象:字緯卿,汶水人。開元中,由前進士補秘書郎,轉(zhuǎn)右衛(wèi)倉曹掾。丞相張九齡深器之,擢左補闕、河南府司錄、司勛員外郎,名盛氣高,少所卑下,為飛語所中。左遷齊、邠、鄭三郡司馬,入為膳部員外郎。祿山之亂,象受偽署,貶永州司戶。起為主客員外郎,道病卒。集十二卷,今編詩一卷。
    8. 宋之問,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人。弱冠知名。初征,令與楊炯分直內(nèi)教。俄授雒州參軍,累轉(zhuǎn)尚方監(jiān)丞,預(yù)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張易之,左遷瀧州參軍。武三思用事,起為鴻臚丞。景龍中,再轉(zhuǎn)考功員外郎。時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之問與薛稷、杜審言首膺其選,轉(zhuǎn)越州長史。睿宗即位,徙欽州,尋賜死。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9.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jiān)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nèi),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fù)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jié)度使。八年,征還秉政,早朝為盜所害,贈司徒,謚忠愍?!杜R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10. 沈傳師:字子言,吳人。貞元末登第,歷官拾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寶歷中,由尚書右丞出為宣歙觀察使,復(fù)入為吏部侍郎。有才行,工楷法。詩五首。
    11. 李咸用:與來鵬同時,工詩,不第,嘗應(yīng)辟為推官。有《披沙集》六卷,今編為三卷。
    12. 廣宣:姓廖氏,蜀中人。與劉禹錫最善,元和、長慶兩朝,并為內(nèi)供奉,賜居安國寺紅樓院,有《紅樓集》。今存詩十七首,編為一卷。
    13.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陽人,曾祖依藝為鞏令,因居鞏。甫天寶初應(yīng)進士,不第。后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安祿山陷京師,肅宗即位靈武,甫自賊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遺。以論救房琯,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guān)輔饑亂,寓居同州同谷縣,身自負薪采梠,餔糒不給。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枕江結(jié)廬,縱酒嘯歌其中。武卒,甫無所依,乃之東蜀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蜀帥相攻殺,蜀大擾。甫攜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亦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卒年五十九。元和中,歸葬偃師首陽山,元稹志其墓。天寶間,甫與李白齊名,時稱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壯浪縱恣,擺去拘束,誠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詞氣豪邁,而風調(diào)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卑拙右滓嘣疲骸岸旁娯灤┕沤瘢M工盡善,殆過于李。”元、白之論如此。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于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舊集詩文共六十卷,今編詩十九卷。
    14.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二年,擢進士第,復(fù)舉賢良方正。沈傳師表為江西團練府巡官,又為牛僧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擢監(jiān)察御史。移疾,分司東都,以弟顗病棄官。復(fù)為宣州團練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累遷左補闕、史館修撰。改膳部員外郎。歷黃、池、睦三州刺史。入為司勛員外郎,常兼史職,改吏部,復(fù)乞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卒。牧剛直有奇節(jié),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其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甫云。《樊川》詩四卷,《外集》詩一卷,《別集》詩一卷,今編為八卷。
    15. 韓溉:江南人。詩一卷,今存七首。
    16. 鄭谷:字守愚,袁州人。光啟三年擢第,官右拾遺,歷都官郎中。幼即能詩,名盛唐末。有《云臺編》三卷,《宜陽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編詩四卷。
    17.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寶十五載擢進士第。寶應(yīng)初,選畿縣官,詔試中書,補渭南尉。歷右拾遺,出為郢州刺史。與錢起齊名。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二君無詩祖餞,時論鄙之,故語曰:“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集二卷。今編詩一卷。
    18. 韋述:京兆人。家有書二千卷,兒時記覽皆遍。綴文,操牘便就。舉進士時甚少,儀形眇小。考功郎宋之問曰:“韋學士童年有何事業(yè)?”對曰:“性好著書?!敝畣栐唬骸氨厩螽惒?,果得遷、固?!遍_元中,詔馬懷素編次圖書。乃奏用元行沖、齊浣、王珣、吳兢并述等二十六人,同于秘閣詳錄四部書,五年而成。述好譜學,又于柳沖《姓族系錄》外,撰《開元譜》二十卷。張說引為集賢院直學士,累遷尚書工部侍郎。在書府四十年,居史職二十年。勒成國史,事簡記詳。蕭穎士以為譙周、陳壽之流。后陷賊,流渝州卒。詩四首。
    19. 徐夤:
    20.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故世稱“張水郎”或“張司業(yè)”。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zhí)!?。是韓愈的學生,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
    21. 楊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貞元五年擢進士第,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fù)召除國子司業(yè),年七十致仕歸,時宰白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集五卷。今編詩一卷。
    22.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會昌六年進士第。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李福鎮(zhèn)滑,表署觀察判官,歷御史、都官刑部員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攝嘉州刺史,遷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權(quán)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書,節(jié)度徐州,徙忠武。廣明元年,徐軍戍溵水,經(jīng)許,能以舊軍,館之城中。軍懼見襲,大將周岌乘眾疑逐能,自稱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詩,日賦一章,有集十卷,今編詩四卷。

    宋:

    1. 歐陽修: (1007~1072年)】 北宋 時期 政治家 、 文學家 散文家,和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枺魏??”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謚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集》 吉州 永豐 (今屬 江西 )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 廬陵郡 。
    2. 朱淑貞: 南宋 女詞人朱淑貞“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郁郁不得志?!?/li>
    3. 楊萬里: (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吉水縣)人。 南宋 杰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勉勵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后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zhèn)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yīng)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wù),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zhàn)。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jiān)。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lǐng)祠祿,等于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 韓侂胄 弄權(quán)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jié)”。
    4. 許顗

    元:

    1. 白珽:一二四八至一三二八,字廷玉,錢塘(今杭州)人。官至蘭溪州判官。所居西湖,有泉自天竺來,及門而匯,榜之曰湛淵,因以自號。晚歸老棲霞,又號棲霞山人。長于詩文,書學米芾。卒年八十一?!稌窌贰ⅰ稘撓?。
    2. 高克恭: 中國 元代 畫家。清河書畫舫作名士安。 回族 。字彥敬,號房山道人, 大都 (今 北京 )房山人。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總管、太中大夫。擅山水 、墨竹,尤精云山。山水師法米芾父子,后參以董源、巨然 、李成等人畫法,形成筆墨凝重蒼渾,淋漓酣暢的獨特風格 。墨竹師法王庭筠,并結(jié)合趙孟頫、李等畫竹名家之長,筆法凝練,墨氣清潤,頗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蕭爽姿態(tài)。合諸家之長,自成一格,被推崇為 “當代第一”。有《云橫秀嶺圖》、《春山晴靄圖》、《春云曉靄圖》、《墨竹坡石圖》等傳世。 

    明:

    1. 申時行: (1535-1614)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長洲人。舉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第一,授修撰,以文字受知張居正,萬曆中累官吏部尚書,繼張四維為首輔,政務(wù)寬大,世稱長者。然務(wù)承帝意,不能大有建立。時鄭貴妃生子常洵,頗萌奪嫡意,時行屢請建儲,不從。會內(nèi)閣亦有疏入,首列時行名,時行方在告,密疏辨之,言官論其巧避首事,排陷同官,求罷歸。萬曆四十二年卒,年八十,有賜閒堂集。
    2. 葉子奇:明代學者。反對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記載元末紅巾軍起義事跡頗詳。
    3. 陸深:1477~1544,明藏書家、學者。初名陸榮。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嘉靖中為太常卿兼侍讀學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謚文裕。善書法,仿李邕、趙孟頫體,如鐵畫銀鉤,道勁有法。家富藏書,中年時游都市,多見藏書之家,遂多方收集載籍而歸。而他限于財力,不能多購精本,有殘本而廉價購之,藏書有殘缺者,加以抄補。有家藏書目為《陸文裕藏書目》,已佚。別撰有《江東藏書目》?!督瓥|藏書目·序》載于《式古堂書畫考》中,其著錄類例為經(jīng)書、理書、史、古書、諸子、文集、詩集、類書、雜史、諸志、韻書、小學醫(yī)藥、雜流13大類,葉昌熾論其將小學和醫(yī)藥合為一類,為諸家所未有。藏書樓有“綠雨樓”,東稱“素軒”,北稱“澹室”、中為“書窟”。著有《春雨堂雜抄》、《愿豐堂漫書》、《玉堂漫筆》、《春風堂隨筆》、《史通會要》、《蜀都雜抄》、《南遷日記》、《儼山集》、《金臺紀聞》、《古奇器錄》、《傳疑錄》、《溪山余話》等20余種。
    4. 南中有名士徐茂吳,性好潔,隱居僻處,有亭榭水竹之盛,善品茶,為時人所重,其友馮開 之云﹕「同徐茂吳至老龍井買茶,山民十數(shù)家各出茶,茂吳以次點試,皆以為贗,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為諸山贗品。』得一二兩,以為真物,試之果甘香若蘭,而山人 及寺僧反以茂吳為非。吾亦不能置辨,偽物亂真如此。茂吳品茶,以虎丘為第一,常用銀一兩購其斤許,寺僧以茂吳精鑒不敢相欺﹔他人所得,雖厚價亦贗物也。
    5. 薛蕙: (1489-1539年),字采君,號西原。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內(nèi)薛家巷。12歲就能詩能文,于書無所不讀。明正德九年(1514年)舉進士,授刑部主事。因諫武宗皇帝南巡,受廷杖奪俸,引疾歸里。后復(fù)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薛蕙性情耿直,明嘉靖初,朝中發(fā)生“大禮”之爭,薛蕙撰寫《為人后解》《為人后辨》等萬言書上奏,反對皇上以生父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鎮(zhèn)撫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病死家中。薛蕙一生著有《西原集》10卷,《補遺》1卷,《五經(jīng)雜錄》、《大寧齋日錄》5卷、《老子集解》、《莊子注》、《考功集》、《約言》和《西原遺書》2卷。崇禎二年(1630年)薛蕙被追封為太常少卿。
    6.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蒙叟,江蘇常熟人。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入清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藏書之富,幾埒內(nèi)府。后來常熟一帶藏書蔚然成風,跟錢謙益的提倡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