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戰(zhàn)國中后期趙國的君主。 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云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筑了“趙長城”。
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謚號為武靈王(“靈”為貶義謚號,表示“亂而不損”,趙國君主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魏、楚、秦、燕、齊各派銳師萬人來參加會葬,對于十五歲的少年趙武靈王來說,父親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lián)軍滅掉。 趙武靈王決定采取針鋒相對、魚死網(wǎng)破的強硬應對措施,擺開決戰(zhàn)的架勢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吊唁使者。 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于戒嚴狀態(tài),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準備隨時戰(zhàn)斗。 趙武靈王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只許五國使者攜帶各國國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趙國負責接待的大臣將他們直接送往邯鄲。 魏惠王發(fā)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被趙武靈王挫敗了,年少的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jīng)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趙武靈王元年(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圖趙不成后,即開始著力彌補魏、趙關系裂痕,帶領太子嗣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 趙武靈王與肥義也以禮相待。趙國的重要盟國韓國的韓宣王與太子倉也來趙國祝賀趙武靈王登基。 趙武靈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趙國向中山國壓迫,在靠近中山邊境的鄗(今河北柏鄉(xiāng)北)筑城。四年(前322年),與韓會于區(qū)鼠。 五年(前321年),娶韓女為夫人。三年時,三晉與燕國、中山等五國的國君互相稱王,武靈王也參加稱王活動,成為首任趙王。 八年(前318年),趙國參加五國聯(lián)軍伐秦之役,聯(lián)軍打了敗仗,武靈王說:“沒有王的實力,怎么敢竊取王的名號?”下令取消王號,命國人稱自己為“君”。 武靈王即位之初,對外作戰(zhàn)屢次戰(zhàn)敗,北方又受少數(shù)民族威脅,趙國處境危險。 十九年(前307年)正月,武靈王招肥義談論天下大事,(史記是這么說的,實際的情形,可能是召集肥義及以下官員,舉行軍事會議。) 談了5天才結束。會后,武靈王帶領軍隊進攻中山國,到達中山國南境的邊防城市:房子(今河北高邑縣西南),第一戰(zhàn)就吃了敗仗,只好退兵。 武靈王帶領干部作邊境考察,沿著中山與趙國的邊境到達代(今河北蔚縣),北到“無窮之門”(位于今河北張北縣),西到黃華(可能是黃河邊的山丘)。 考察回來后召見樓緩謀劃,說:“先王趁世事變化,作了這里的主人,依靠漳水、滏水的天險,修筑長城,攻取藺、郭浪,在荏打敗了林胡,但功業(yè)還沒完成?,F(xiàn)在中山在我國中間,北有燕,東有東胡,西有林胡、樓煩和秦、韓的邊境。 如果沒有強大的兵力救援,就要亡國了,怎么辦?要有高于世俗的功名,一定會受到背離習俗的拖累。我想要全國軍民都改穿作戰(zhàn)與工作方便的胡服?!?/span> 樓緩說:“好,臣支持大王的決定?!钡撼级疾幌敫拇┮靶U人的服裝,武靈王再與重臣肥義討論,肥義也支持武靈王的構想。 武靈王想讓德高望重的叔叔公子成帶頭穿胡服,為群臣榜樣,公子成反對,稱病不朝。武靈王親自前往公子成家勸說。 二十一年(前305年),再進攻中山,二十六年(前300年),再次進攻中山,這一次,趙國決定要消滅中山國,出動大軍連續(xù)進攻五年,前296年終于消滅中山國,另立一位傀儡中山王,次年又把傀儡取消,中山國徹底的消滅了。 在進攻中山時,還繼續(xù)攻伐北方及西方的胡人部落,領土向北擴大到燕、代,向西擴大到云中(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縣)、九原,并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筑“趙長城”。 前297年,趙主父巡視新領土時碰到樓煩王,樓煩王不想打仗也不想逃跑,他向趙主父投降,把軍隊交給趙主父收編,樓煩人成了趙國人。 二十八年(前298年),五月一日,武靈王傳位趙何為王,新王到太廟行完禮儀后,出來上朝。大夫都作為新王的臣子,肥義為相國,并任新王的老師。 趙何是為趙惠文王,惠文王是吳孟姚的兒子,武靈王自號主父。 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群臣朝見惠文王,主父在一旁觀看,看見趙章作為兄長而今面對趙何稱臣,心中憐憫,想把國一分為二,讓趙章作代王,但這個決定沒有做出就被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出游沙丘,分宮而居,趙章和田不禮帶領他們的黨羽作亂,詐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 肥義先去,被殺。高信和惠文王與趙章作戰(zhàn)。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來平亂,擊敗趙章,殺田不禮。 趙章逃到主父宮中,主父接納了他。公子成和李兌包圍了主父宮,殺死趙章。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為趙章的緣故而圍攻主父,休兵的話,一定會被滅族?!?/span> 于是繼續(xù)圍困,對宮中人說:“后出來的人滅族”,宮中人都逃了出來。主父逃不出來,又找不到食物,把樹上的小鳥都掏出來吃了,過了三個月左右在宮中餓死。 趙雍謚號武靈王,葬于蔚州靈丘縣東三十里(今河北蔚縣)。 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解釋:“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趙從武靈王起始稱王。 |
|
來自: 鄧超越夢想 > 《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