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惡 子貢問孔子: 君子有惡耶? 君子亦有惡, 孔子告之曰。 惡稱人之惡, 居下訕上者, 勇而無禮者, 果敢而窒者。 問賜有惡乎? 賜曰有之也: 惡徼以為知, 不孫以為勇, 訐以為直者。 【原文】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①?”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②,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③?!痹唬骸百n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④,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⑤。” 【注釋】 ?、賽海╳ū)——憎惡。 ?、谟槪╯hàn)——毀謗。 ③窒(zhì)——窒塞,不通。或曰固執(zhí)。 ?、茚瑁╦iāo)——抄襲。 ?、萦摚╦ié)——揭發(fā)、攻擊他人的隱私。 【原文今譯】 子貢說:“君子也有什么憎惡的嗎?”孔子說:“有憎惡:憎惡喜歡說別人壞處的人,憎惡身居下位而毀謗在上位的人的人,憎惡好勇而不知禮的人,憎惡固執(zhí)己見盲目蠻干的人?!庇终f:“子貢你也有什么憎惡的嗎?”“憎惡抄襲別人的成果卻自以為聰明的人,憎惡不謙遜卻自以為勇敢的人,憎惡揭發(fā)別人的隱私卻自以為直率的人?!?/font> 【吟余淺語】 孔子還說過這樣的話:“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闭瘴蚁雭?,他老人家的意思,不是說除了仁者其他人就沒有好惡之情了。人只要有是非之心,就有好惡之情。但是,只有仁者才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能夠正確地好人和惡人。有些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以是否于己有利為標(biāo)準(zhǔn),對我有好處者就好之;相反,則惡之。所以孔子還有相關(guān)的話:“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辈徊炀碗y保不把人看偏。 子夏論仁 博學(xué)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子夏謂之曰: 仁在其中矣。 【原文】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①,切問而近思②,仁在其中矣。” ?、俸V志——專心一志,立志不變。 ?、谇袉柖肌?,重要,切要。切問,謂就切要的問題向別人詢問請教。近思,思考當(dāng)前應(yīng)該解決的問題。 【原文今譯】 子夏說:“廣泛地學(xué)習(xí)并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向別人請教并思考當(dāng)前應(yīng)該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可以修養(yǎng)自己的仁德?!?/font> 【吟余淺語】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為人在世,修德就是最重要的遠(yuǎn)慮。就修德而言,子夏又強調(diào)“切問而近思?!薄敖肌奔此伎籍?dāng)前應(yīng)解決的問題。不慮遠(yuǎn)難免近憂,要慮遠(yuǎn)又須由近處著眼,這是人生之遠(yuǎn)與近的辯證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