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嘉靖朝(公元1522一1566年)的青花瓷,在制瓷史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它以色調鮮美濃艷,器形粗獷,燒造數(shù)量之多,在陶瓷工藝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時代。 嘉靖青花瓷出現(xiàn)工藝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民窯與官窯并進,民窯技術活躍;國外市場的需要;朝廷征瓷量大增,御窯廠將部分瓷器分派民窯,開展“官搭民燒”,官窯和民窯互相促進和創(chuàng)新技術。 一、嘉靖官窯青花瓷的特征 青花用料——在總結弘治、正德青花用料的經驗基礎上,主要使用三種青料:“平等青”、“石子青,和“回青”,其中以“回青”為主,并將“回青”參人“石子青”。形成嘉靖青花“幽菁”的獨特風格。以濃烈見長,并且在濃色中很少出現(xiàn)鐵銹斑點,在濃重中而泛紫,更為嘉靖時典型的上乘顏色。 青花瓷釉與造型——嘉靖官窯器的小器物制作精良;而大器物胎質不如前朝,多粗糙,接痕明顯,胎壁趨向厚重。小型器物底足,接痕都打磨光致;大型器物底足修整不工整并有跳刀現(xiàn)象。 嘉靖胎釉為明代瓷釉中最厚。釉面較厚之處閃有鴨蛋青色,在腳下和足底處更為明顯,這種釉也叫“亮青釉”。仿制品無此效果,只能出現(xiàn)閃黃色,或桔皮紋。這是鑒定嘉靖胎釉真、偽的重要標志。 嘉靖朝瓷器的造型,主要以凝重風格為主,大器增多,如大盆、海碗、大龍缸等。由于受宗教的影響,具有時代風格,如葫蘆瓶始于正德,嘉靖盛行。此外還有天圓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等。壺的品種也增多,如有高把高流壺。酒杯出現(xiàn)細薄,玲瓏剔透。塑像有諸多神仙、文昌、壽星等。塑像在工藝上不僅以手塑為主,而且還用壓印模子,或手塑與印模二者結合。 嘉靖青花紋飾——紋飾多為雙勾平涂,好的填色講究,不流向外在輪麻線內,工藝差者有外流現(xiàn)象。畫風瀟灑自然,多寫意。此外受時代精神的影響,特別是嘉靖皇帝本人祟尚道錢,瓷器上也相應的反映有關道教的內容,如八仙、八寶、八卦、如意、老子講經、靈芝捧八卦、纏枝蓮托八卦,以及云鶴等圖案。在紋飾上也表現(xiàn)出追求“吉祥祈福”等吉祥物的畫面,如靈芝、瑞獸祥麟、福壽康寧、壽山福海以及團壽或“?!弊值取V劣邶埣y更趨向纖弱。明代青花畫風的演變規(guī)律,一般發(fā)展為從繁瑣到疏朗,再由琉朗向繁瑣發(fā)展。嘉靖時的畫面已趨向富麗繁縟,畫筆雖清麗,但軟弱,更缺乏層次感。 嘉靖款識特征:嘉靖朝由于長達四十五年,所以字體非一人所寫,這樣就出現(xiàn)了有書寫款也有刻劃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書雙圈或兩框款,也有“嘉靖年制”四字款。一般書法剛勁有力,如竹刀。嘉靖前期具有弘治、正德遺風,字體清秀工整;中期逐漸向粗筆劃發(fā)展,但比后期為細;后期粗獷,用色也濃厚,蒼勁中藏秀逸,缺少前期的細膩圓滑。 在字體上,“靖”字“立”旁寫得高,仿者“立”“青”對稱、且無力;“立”旁中的兩點,真器寫成豎直,呈垂直狀,仿者無此特點。從整體觀察,“大”“嘉”“靖”“制”這四個字較大,“明”“年”二字略細。 二、嘉靖民窯青花瓷特征 胎體與造型——嘉靖民窯制瓷胎體細良,體壁薄。釉質有的透明光亮,釉色呈灰青。有的因含微小氣泡而乳濁狀,釉色呈卵白色,也有因燒制原因而呈炒米黃色。 在形制上,出現(xiàn)了四方罐、瓜楞方罐等造型獨特的器物。有一種深腹、侈口、鈴擋式的薄胎小盅是當時的流行器物。生產較多的是大罐、大盤等大件器物,但制作粗糙,不注意修胎。圓器多有翹棱,夾扁狀,底心下凹。圓器圈足內斂,薄胎小件器物圈足則矮窄而修磨圓熟。 民窯青花的紋飾與款識——裝飾紋用雙勾分水畫法。雙勾較少圓潤流利的筆劃,線條細硬,有冷峻之感。亦見有較粗線條單筆勾勒的畫法。 在裝飾紋樣上,帶有道教色彩的內容較為普遍,常見的有鐵拐李煉丹圖,八仙朝圣圖、云鶴、仙鶴、麋鹿、萬壽藤、卍字云、靈芝、八卦、螭、飛龍、乳虎等。此外以花捧吉語、鯉魚跳水、欄桿樹石、劉海戲金蟾、蜻蜓、魚藻等紋較常見。在寫實紋樣中,有一些紋樣富有時代特征,如:青花的花卉葉子較小,葉脈密,形同西瓜籽。有些葉脈畫成密密的平行橫線。牡丹、芍藥、菊花的葉片似鵝掌狀。鋸齒狀葉,葉邊齒以細弧線連成。纏枝蓮的卷葉呈級動的彩帶形。牡丹花的花瓣邊沿用小弧線連接而成,瓣內密勻莖線,似芍藥、芙蓉畫法。靈芝“菌傘”上畫網格。嬰戲圖上的小孩后腦大,穿深色衣服,有的頭上畫三撮小發(fā)。其他還有纏枝或折枝的并蒂菊、并蒂牡丹和并蒂蓮。 自嘉靖開始,青花器上的題字驟增,除帝王年號本款外還有寄托款、吉語佳句等。民窯青花器上的年號有“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等三種??钭滞庥星嗷▎尉€或雙線圈,有的無圈線邊欄。此外,還可見“大明年造”,單圈、雙圈、窗格式花押等記號。 嘉靖民窯青花上的吉語佳句有:草字“?!?、“壽”,行書“善”、“狀元及第”,楷書“長命富貴”、“萬福攸同”、“萬福長春”、“長春佳器”、“富貴佳器”、“福壽康寧”、“天下太平”、“太平”、“正”、“貴”、“長春”等。此外,嘉靖民窯青花題寄托款的為數(shù)相當多。書宣德款的以青花雙重圈內“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兩種最為常見,其他還有些無圈線邊欄。寄托成化款的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外有青花單圈、雙圈和雙線長方邊欄等三種。反之,以后天啟、崇禎朝有不少瓷題嘉靖款,一般為“大明嘉靖年造”六字,以天啟居多。 所謂“寄托款”是指在器品中制造時,本應書寫本朝年號,但為了好古或其它原因不寫本朝年號,卻書寫前朝年號。我們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寄托年號款”簡稱“寄托款”。如上述嘉靖朝民窯制瓷,卻書寫“宣德年制”。 用“寄托款”最早開始于明正德,以后嘉靖、萬歷、天啟、祟禎各朝均有,以天啟朝用“寄托款”最多,所以鑒定瓷品時要多加注意。寄托款在書法形式上有兩種,一種是完全仿前朝字體;二是信手書寫,一般以后者為多,民窯器書寫更較草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