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考點解讀】
【熱點題型】
題型一
例1、(2014·課標卷Ⅱ)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11分)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①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 漁 家
(宋)郭震②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夙f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
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詩中,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卻將“流離”“別家”當作一種習慣,認為這是“等閑”之事,然而客中一覺夢醒,卻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讓人愈加惆悵,思家鄉(xiāng)、念親人之情便不禁油然而生。這種手法就是襯托。學科網
【答案】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xiàn)感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xiāng)、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寫出“襯托”方法的,給2分;進行具體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賞詩歌先從理解開始
一、《含山店夢覺作》《宿漁家》
1.《含山店夢覺作》
(1)今譯。
曾經因流落離散已經習慣于作別離家, 輕易隨便地一揮衣袖就獨自浪跡天涯。
恍惚間燈前醒來卻發(fā)現(xiàn)原是江南一夢, 滿懷惆悵起身看見山間月亮已經西斜。
(2)理解。
解答本詩,要從思想內容入手。本詩表達的是夢醒時分思念家鄉(xiāng)與親人的惆悵之情,但詩的一、二句并未寫出惆悵,而寫自己“等閑揮袂”“別家”“客天涯”的豪邁和瀟灑,毫無悲切之感,以此來襯托自己的惆悵之情。
2.《宿漁家》
(1)今譯。
世代在海邊生活,幾間小屋上面覆蓋著雪白的蘆花。白天在海上捕魚雖然辛苦,但晚上歸來,有青天明月、大海濤聲伴送到家,真是開心愜意。
(2)理解。
解答本詩,首先要結合詩歌文本,抓住關鍵詞“笑說”分析。其次,要審標題《宿漁家》,漁家是隱居(閑適)類意象,其感情應該是愉悅的。這是一首描繪漁家生活的苦樂與漁民豪爽樂觀的性情的詩。在詩中作者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
【舉一反三】
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7分)
商 調·黃鶯兒 贈燕
(清)張潮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注】。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注】 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3.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擬人,用典,虛實結合。
4.散曲中的燕子為何不銜泥而銜花?作者這樣寫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燕子不銜泥而銜花,是要去修補畫棟上面斑剝的花朵,目的是來表現(xiàn)雕梁畫棟的破落,從而表現(xiàn)一種昔盛今衰的景況,進而抒發(fā)一種惜花傷春、感傷衰敗的思想情感。
【答案】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斑剝的花朵。抒發(fā)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
題型二
例2.(2014·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桃 夭
《詩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③。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 ①歸:出嫁。②
(fé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樣子。
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步)以“桃之夭夭”起興,通過鋪墊和渲染,熱烈而真摯地表達了對新娘的贊美和祝福。(2分)
(第二步)以桃設比,通過對桃花、桃實、桃葉的描寫,在贊美新娘美麗賢淑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孫繁衍、家族興旺。(2分)
(第三步)聯(lián)想巧妙,形象鮮明,意趣盎然。(2分)
【提分秘籍】
對于“表現(xiàn)手法”題,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點明概念
了解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概念及表達效果,貼近詩句準確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
第2步,聯(lián)系背景
表現(xiàn)手法往往與作者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有些詩歌要通過背景材料才能讀懂詩的主旨。
第3步,分析情感
欣賞詩歌不能離開詩歌整體,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關鍵處點明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舉一反三】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
答案 本詩采用了虛實相生(襯托)的手法。一、二句是實寫,用巴山夜雨襯托自己不能回家與親人相見的愁情;三、四句是虛寫,想象與親人相聚時兩人共剪窗花、深夜長談的歡樂場面。以想象的樂景襯托現(xiàn)實的悲情。
題型三
例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金 陵 懷 古
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州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逗笸セā芬磺?,幽怨不堪聽。
【注】 冶城,東吳當年冶鑄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征虜亭,東晉征虜將軍謝石的哥哥謝萬曾送客于此亭?!逗笸セā罚粗浮队駱浜笸セā?。杜牧《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队駱浜笸セā肥枪J的亡國之音。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試作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步)吊古傷今之情。冶城和吳國的雄圖霸業(yè)一樣,早已在時間的長河中消失殆盡了。日暮時分,征虜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暉當中,伴隨著它的不過是投在地上的長長的黑影而已,那東晉王謝貴族之家曾在這里餞行送別的熱鬧場面,也早已銷聲匿跡。(2分)
(第二步)揭示了六朝興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告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于人事。(2分)
(第三步)暗示當今唐朝的統(tǒng)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川之險,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后塵,希望當今的統(tǒng)治者能夠以史為鑒。(2分)
頸聯(lián)承上兩聯(lián)轉入議論。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揭示了六朝興亡的秘密,并警示當世:六朝的繁華哪里去了?當時的權貴而今安在?險要的山川形勢并沒有為他們的長治久安提供保障;國家興亡,原當取決于人事!
尾聯(lián)“《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六朝帝王憑恃天險、縱情享樂而國亡,歷史的教訓并沒有被后世記取。詩人以《玉樹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當今唐代的統(tǒng)治者依托關中百二山河之險,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正步著六朝的后塵,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玉樹后庭花》是公認的亡國之音。詩含蓄地把鑒誡亡國之意寄寓于一種音樂現(xiàn)象之中,可謂意味深長。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便是脫胎于此。
【提分秘籍】
對于“懷古詠史詩”,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弄清史實,了解作者
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慨的媒介。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shù)匾惶幗谐啾谴壍牡胤健獋髀劸褪钱斈耆龂鴷r的古戰(zhàn)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詩人站在浩浩古戰(zhàn)場、滾滾長江
邊,抒發(fā)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yè)未就的傷己之情。
第2步,分析寫法,把握內容
詠史懷古詩主要寫法有下面幾點:
(1)借古諷(傷)今(李商隱《賈生》)。
(2)今昔對比(劉禹錫的《烏衣巷》 李白的《越中覽古》)。
(3)以景襯情(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4)用 典(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議論(李商隱的《賈生》)。
(6)側面烘托(劉禹錫的《石頭城》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等)
第3步,揣摩意圖,把握主旨
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他的《石頭城》,寄托的是國運衰微的感慨。
懷古詠史詩的主旨主要分為四類:
(1)緬懷前賢,表達敬仰。
(2)類比,對比,寄托傷感。
(3)借古諷今,哀嘆興衰。
(4)總結經驗,以古鑒今。
題型四
例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旅 宿
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來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頸聯(lián)是怎樣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二、三步)虛寫鄉(xiāng)愁令人難眠,漸入夢境,夢回故鄉(xiāng)??陕愤h,醒來時天已大亮。實寫的是遠離故鄉(xiāng),書信難達。(2分)
(第四步)表達羈旅中的思鄉(xiāng)之情。(1分)
頷聯(lián)承,是首聯(lián)“凝情自悄然”的具體化,詩人融情于景,寒夜孤
燈陪伴孤客,思念故鄉(xiāng)舊年往事,失群孤雁聲聲鳴叫,羈旅之人深愁難眠,細致地描繪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鄉(xiāng)圖景?!八肌弊趾汀熬弊謽O富煉字功夫。燈不能思,卻要寒夜愁思陳年舊事,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由燈及人,顯然用意在人不在物?!熬弊忠矘O富情味。旅人孤燈,長夜難眠,一聲雁叫,引孤客嫠婦愁思驚夢,歸思難收。
頸聯(lián)轉,用設想之詞,虛實結合,想象奇特,表現(xiàn)出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中詩人因愁思難耐、歸家無望而生出的怨恨。故鄉(xiāng)遠在千里,只能夢中相見,也許是短夢,也許是長夢,但夢中醒來卻已到天明。字里行間,流露出夢短情長的幽怨。
而這一切又都由于“家書到來年”的實際情況。作為詩歌由寫景向抒情的過渡,轉句用夢境寫旅宿思愁哀怨,亦虛亦實,虛中寫實,以實襯虛的特點令人讀來回腸蕩氣。
尾聯(lián)合,收攏有力,卻并非直抒胸臆,而是以設想之詞,勾勒家鄉(xiāng)美麗的生活圖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濃烈的歸思之情融入家鄉(xiāng)優(yōu)美的風景之中。滄江煙靄,云霞明滅,月色溶溶,家門外系著釣魚船,一幅優(yōu)美寧靜祥和的家鄉(xiāng)風光圖景。畫面中雖然沒有寫人物,但一條靜靜地系于家門外的釣魚船卻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面對這樣一幅家鄉(xiāng)優(yōu)美的畫面,誰人不夢繞魂牽,更何況旅宿在外的詩人呢!家鄉(xiāng)遠隔千里,旅人歸思難收,如此優(yōu)美的家鄉(xiāng)風光圖景非但沒有給詩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詩人的思鄉(xiāng)愁苦。
【提分秘籍】
對于“思鄉(xiāng)懷遠詩”,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初讀全詩,整體感知,把握關鍵
思鄉(xiāng)類詩詞中有一些關鍵的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有時特殊的節(jié)日,也是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常常引發(fā)旅人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
第2步,抓關鍵句,挖掘手法,初悟情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從己入筆、從對方入筆。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有兩種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
①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zhàn)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卻勾畫出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②側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痹娙嗽O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懷遠的畫面,憶之深,故望之久,將老妻寫得嬌美動人,也襯出詩人的思之切,愛之深,讀來格外凄惻動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親人在思念談論自己,而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的。
第3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再悟情感
常用意象有:
月亮:對月引發(fā)思親,思鄉(xiāng)之愁,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div>
秋風、秋霜、衰草:引發(fā)行人孤獨、凄涼、惆悵之情。
梧桐: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古書上說,梧桐能知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詩人體察梧桐葉落的飄零景象,詠嘆身世的孤苦凄涼,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div>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guī),叫聲凄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口角鮮紅,故有“杜鵑啼血”之說。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div>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div>
沙鷗:往往喻指飄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xiàn)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div>
鴻雁(候鳥,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
羈旅之愁):“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浮云(因飄移不定,喻在外飄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iv>
落日、夕陽也可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
重點留心幾種意象:羈旅詩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如寒山、煙、暝色、高樓、宿鳥、煙、日暮等。特別是暝色、日暮時分,妻獨守空房,當會思念遠方的游子;飄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羈旅愁思也會驀然而生。
第4步,根據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把握題干信息,根據要求整理答案。
題型五
例5.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別 匡 山①
李白
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搖風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 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云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注】?、倏锷?,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鄉(xiāng)境內。李白青少年時代曾在此讀書習劍、訪道尋仙十年左右。
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匡山景色怎樣的特點?中間兩聯(lián)寫出了詩人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試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二步)首聯(lián)描繪了匡山清幽美麗的特點。(1分)
(第三步)首句寫匡山遠景,晨曦初露,翠峰參差,景色秀美。(1分)
次句寫匡山近景,山風和暢,藤影搖曳,輕拂欄檻,環(huán)境清幽。(1分)
中間兩聯(lián)寫出了詩人安閑舒適的生活狀態(tài)。(1分)
詩人
“將犬”為伴,“帶樵”晚歸,聽“猿啼”,看“鶴飛”,心曠神怡,安閑舒適。(1分)
【解析】 首聯(lián)“曉峰如畫參差碧,藤影風搖拂檻垂”,天色初曉,作者走出門外遠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畫,山色斑斕,不禁心情舒暢。近處,藤蔓從樹上垂下,隨風搖曳,枝條輕輕拂過欄桿,令人心曠神怡。
頷聯(lián)“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山上野徑交錯,人們常常帶著家犬一起走過。每逢夕陽西下,晚歸的農人就背著柴薪走下山來。這一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給人平靜而悠遠的感覺。
頸聯(lián)“看云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讀書讀累了,作者常倚樹休息,看云卷云舒,聆聽猿啼陣陣。有時候還會看見大明寺里的僧人出來清洗缽盂,他們洗缽的那個池塘曾有白鶴飛來,如今卻不知飛到哪里去了。短短幾句詩,描繪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達出作者對這里所懷有的深沉感情。
尾聯(lián)描繪出一幅匡山雖美、無心留戀、決心奉獻文才武藝的雄心壯志圖。詩人“將犬”為伴,“帶樵”晚歸,聽“猿啼”,看“鶴飛”,心曠神怡,安閑舒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雖美,我卻要離開了。不是我不喜愛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經決心走出大山,憑自己的文武才藝,開創(chuàng)一番偉大事業(yè)。
【提分秘籍】
對于“山水田園詩”,應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1步,把握意象
古詩意象往往寓繁于簡,寓萬于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fā)想象,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
①找準、找全典型意象。
②觀察物象的組合方式(上下、遠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體會畫面的色彩,感受畫面的色調。
④注意畫面的動態(tài)、靜態(tài)。
第2步,分析意境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①結合意象特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摹詩歌圖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第3步,體會情感
一般的寫景詩,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么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
第4步,鑒賞手法
①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iv>
③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也叫點面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
第5步,品味語言
山水田園詩的語言風格多為質樸自然、清新洗練、清幽淡雅的。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會欣賞像盛唐詩人所描寫的雄渾壯麗的景象,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要善于體會詩人細致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高考押題】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1~2題。(11分)
淚
李商隱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①。
注:①青袍,古時讀書人常穿的一種袍子,此指貧寒之士。李商隱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個地位低微的小官,經常要送迎貴客,飽受奚落和排擠,詩中常以青袍自嘲。玉珂,馬鞍上的玉石類飾物,此指騎著駿馬的達官貴人。
1.此詩題為“淚”,可全詩并不見一“淚”字,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此詩是如何扣題寫“淚”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評價此詩“前六句一氣趕下,忽以后二句撥轉,手段高明”,這里的“手段”說的是哪種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佟笆侄巍闭f的是對比(襯托)手法。前六句用了六個有關淚的典故,襯托后兩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3分)②前六句所述古時傷心之淚,皆不及詩人以一介寒士送顯貴出京時感傷之淚,從而抒發(fā)了詩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職位卑微、恥居人下的悲憤之情。(3分)
賞析 此詩以淚為主題,專言人世悲傷灑淚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別言:失寵、憶遠、感逝、懷德、悲秋、傷敗(朱彝尊批注語)等典故,七、八句寫青袍寒士送玉珂貴胄?!拔吹帧倍帜巳婈P鍵,意謂前六句所述古之傷心淚,
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淚感傷深重。程《箋》云:“此篇全用興體,至截處一點正義便住?!司浞财叻N淚,只結句一淚為切膚之痛。首句長門宮怨之淚,次句黯然送別之淚,三句自傷孀獨之淚,四句有懷睛德之淚,五句身陷異域之淚,六句國破強兵之淚。淚至于此,可謂盡矣,極矣,無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職之傷心,較之更有甚焉。故欲問灞水橋邊,凡落拓青袍者餞送顯達,其刺心刺骨之淚,竟非以上六等之淚所可抵敵也。”陳永正《李商隱詩選》(三聯(lián)書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兩句點出全詩主題。作者把身世之感融進詩中,表現(xiàn)地位低微的讀書人的精神痛苦。義山是個卑官,經常要送迎貴客,……此外對令狐陶低聲下氣,懇切陳情,還是被冷遇,被排斥。這種強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齒被打折了,還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聲?!傲涫钦嬖仠I,用了六個有關淚的傷心典故,以襯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寫的卻是流不出的淚,那是滴在心靈的創(chuàng)口上的苦澀的淚??!”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11分)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①淺,天寒夢澤②深。
羊公碑③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①魚梁:魚梁洲,沙洲名。②夢澤:云夢澤,古代大湖。③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
3.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有何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的尾聯(lián)說“讀罷淚沾襟”,結合全詩簡要概括詩人“淚沾襟”的原因。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勝跡猶存,光陰流逝。②寒冬(或者深秋)登臨,觸景生情。③懷古傷己,壯志未酬。(三方面意思對即可,聯(lián)系詩句簡要分析即可,每點2分)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5~6題。(11分)
攤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飲料、藥湯。②醞藉:同“蘊藉”。③木犀花:通稱桂花。
5.詞中所寫多為平凡之事、尋常之情,請簡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敘寫了觀景、熬藥、讀書、賞花等日常瑣事,閑靜中顯出閑適、淡泊之情。
6.詞的末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末句將木犀擬人化,“醞藉”即寫出木犀花溫雅清淡的風度。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向人”,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借以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
賞析 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后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所述多為尋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卻起扣人心弦之效。
詞中系相對病前而言,因為大病,頭發(fā)白了許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這個處理極妙,意思似乎是說,頭發(fā)已經那樣,何必再去管它,還是料理今后罷。這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的樂觀態(tài)度,行文也更簡潔。
下面接寫了看月與煎藥。因為還沒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臥著看月?!芭P看”,是因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時也說明作者心情閑散,漫不經心,兩字極為傳神?!吧稀弊终f明此乃初升之月,則此殘月當為上弦月,此時入夜還淺。病中的人當然不能睡得太晚,寫得極為逼真。上句寫的是衰象,此句卻是樂事,表明作者確實不太以發(fā)白為念了?!澳植琛奔床伙嫴?,茶性涼,與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為飲,即含有以藥代茶之意。這又與首句呼應。人兒斜臥,缺月初上,室中飄散縷縷清香,一派閑靜氣氛。
下片寫白日消閑情事。觀書、散詩、賞景,確實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時光的最好辦法?!伴e處好”一是說這樣看書只能閑暇無事才能如此;一是說閑時也只能看點閑書,看時也很隨便,消遣而已。對一個成天閑散家的人說來,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卻也較平時別有一種情趣。末句將木犀擬人化,結得雋永有致。“木犀”點出時間。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向人”,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見出她終日都把它觀賞?!搬j藉”,寫桂花溫雅清淡的風度。木犀花小淡黃,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樣只以濃艷媚人,用“醞藉”形容,亦極得神?!搬j藉”又可指含蓄香氣而言。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1分)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①
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②,回首東風淚滿衣。
注:①本詞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節(jié)。②華胥夢:
傳說黃帝夢游華胥之國,該國社會繁榮祥和。
7.這首詞煉字很有特色,此詞前兩句哪個字用得最好?
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驚”字用得最好。(1分)“驚”字與首句的“那知”相呼應,(1分)不但表現(xiàn)了時序推移之速,而且寫出了如夢初醒之情態(tài),充分表達了作者恨時思國的愛國情懷。(3分)(意思對即可。如答其它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2分。)
8.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請作簡要賞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參考答案一: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2分)。詞人通過回憶當年全盛時的歡樂反襯(對比)南渡后客居的悲涼(2分),突出了沉重的愛國之思(2分)。
參考答案二:主要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xiàn)手法(2分)。上片實寫南渡后客居的悲涼,下片轉入對當年全盛時歡樂生活的回憶,結尾兩句又跌入悲愴的現(xiàn)實(2分),表達了沉重的愛國之思(2分)。
賞析 趙鼎是宋代中興名臣,此詞作于建康(南京)上元(元宵)節(jié)時,表達了沉重的愛國感情。金兵南侵,而轉徙異
鄉(xiāng),不知不覺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因為小桃到了上元節(jié)即著花。從開封到南京雖然不遠,但總覺得到了天涯海角一般,心里特別凄涼,不禁回憶起在汴梁時的繁華景象。花枝在皎潔的月光下是何等地婀娜多姿,宮殿晶瑩剔透,云彩多么絢麗。往事晃如一場“華胥夢”。東風一吹像驚醒了似的,不禁潸然淚下。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惜 花
(清)姜宸英
一春強半是春愁,淺白長紅付亂流。
剩有垂楊吹不斷,絲絲綰恨[注]上高樓。
注:綰恨:把恨繞住。
9.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木詩通過寫東風的無情,落花付流水,(2分)表達了詩人無限的傷春之愁、惜春之緒、悼春之情,相思離別之怨、韶光流失之恨。(3分)(言之成理即可)
10.這首詩最后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效果如何?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一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將垂楊擬成人,寫垂楊一絲絲細長的枝條把恨繞住,送上高樓,表達了詩人對東風無情、百花遭劫的無限怨恨。(3分)在詩人筆下,此恨已彌漫于整個空間,以致飄拂于空中的垂楊都能隨時把恨繞住。(3分)(言之成理即可)
浣 溪 沙
蘇軾
軟草平莎①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1.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的環(huán)境之中的愉悅、愜意。一場雨
后,“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凈而無塵,作者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2分)(2)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笆帐榜罡怼?,表現(xiàn)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雨后桑麻蓬勃生長,蒿艾香氣如熏,詩人自然是熱愛這樣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將這樣的情感進一步深化。(3分)
12.
詞的下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光似潑”“氣如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對偶?!叭张B楣馑茲?。風來蒿艾氣如熏”兩句形成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每點2分,術語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張、視覺嗅覺結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賞析 詞的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
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在這種清新宜人的環(huán)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xiàn)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詞的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熏”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熏”。“光似潑”用實筆,“氣如熏”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復位。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6分)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現(xiàn)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6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賀鑄
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后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
故園又負黃華②約,但覺秋風發(fā)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東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蘇軾命名。本詩是詩人被貶徐州病后所作。②黃華,菊花。
詩的頷聯(lián)說“夢后倚樓無限情”,詩人表達的
“無限情”有哪些?并結合全詩談談此詩的抒情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懷鄉(xiāng)思歸,多病之愁,遲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對3種即可)②借景抒情,首聯(lián)兩句視聽結合,眺望故鄉(xiāng)的路,表達了懷鄉(xiāng)思歸之情。第三聯(lián)鴉投古剎落日余暉,透漏出詩人的時不我與的遲暮之感。(2分)③直抒胸臆,第二聯(lián),多病之愁,第四聯(lián)落寞感傷,失意悲涼。(可答視聽結合,用典抒情,評卷老師酌情給分。但必須有手法,必須有哪一聯(lián)或哪句詩,表達了什么情感)
賞析 詩一開首以雨后蟬鳴起興。秋高氣爽,雨過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暢快。連枝上的蟬也仿佛有所領略而在歡快地鳴叫?!暗靡狻倍郑葘懗隽讼s鳴的神態(tài),又微露了詩人的歆羨之情:蟬之躊躇滿志,正是因為它既得時、又得地。言下已隱含人不如蟬的況味。二句由“聽”轉向“見”:秋雨新洗,值此黃昏之際,行人漸少,塵土不揚,那通往故鄉(xiāng)的道路顯得分外清晰。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詩人的心事:懷鄉(xiāng)情重,思歸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懷。平日里世事紛擾,或可抑制一時,一旦除去世務的羈絆,那潛在的意念又會立即浮現(xiàn)。當此病后偷閑、偶爾登臨送目之際,思歸之念便又油然而起。
三四兩句極寫歸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頻頻把盞,不是為消渴解饞,實因鄉(xiāng)愁太深、太重,揮之不去,斥之又來,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這里字面上只寫了病后,卻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澆愁,病中被迫停飲;仿佛欠了的債要加倍償還,故病后愈是貪杯,愈可見病中難以消停的情狀。
下兩句又從憶想回到現(xiàn)實。鴉投古剎,是黃昏時萬物棲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暉,又隱隱約約透露出詩人“時不我與”的遲暮之感。第六句系從白居易的詩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處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遠還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處則是白居易著眼于枯而復榮的春草,借喻別情之“滿”、之盛;賀鑄這里寫的卻是榮而復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詩人于懷鄉(xiāng)思鄉(xiāng)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詩的思致更見深入、意蘊更見豐厚。
一年一度的秋風,最能動人歸興,詩人此時滯留他鄉(xiāng),無計歸去。眼見得夢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華發(fā)而已?!扒镲L發(fā)上生”幾字,用語生新奇警,不落陳腐。賀鑄多病早衰,又因喜談世事,每忤權貴,屢受排抑,悒郁難平。
|
|
來自: 鯉魚山九龍門 > 《古代詩歌鑒賞[考與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