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潮汕,很多人會想到牛肉丸,但其實真正潮汕人每天最離不開的是功夫茶。 潮汕人不把茶葉叫作“茶葉”而是“茶米”,因為茶已經(jīng)和米一樣,成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盛產(chǎn)“老茶腳”,就是從小喝茶長大的潮汕人。 作為一枚正宗的老茶腳,總有一些關(guān)于“吃茶”的學(xué)問是你要知道的:
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茶杯不便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從最年長的開始斟起,第二遍時就可以按序斟茶。
司爐,在這里指沖茶人,在一些嚴(yán)格講究的場面,司爐要等到其余人都喝過茶了才可以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從年長者開始敬起,還需要先敬客人來賓。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把杯腳放在茶盤沿上輕磨,茶喝完放杯時要輕手,不能發(fā)出很大的聲響,否則有“強(qiáng)賓壓主”、“有意挑釁”的含義。
不過這是傳說,現(xiàn)在的茶葉都是經(jīng)過工廠加工的,但“頭沖腳惜,二沖茶葉”的習(xí)慣還在,目的是醒茶、去灰塵去雜質(zhì)。 賓主喝茶時,如果途中有新客到來,主人要換新茶沖泡,否則被認(rèn)為是“慢客”、“待之不恭”。 換茶葉之后要新客先飲,如果新客一再推卸便是“卻之不恭”。 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換新茶,沒有的話會被人認(rèn)為“無茶色”。 “無茶色”有兩個意思,一是茶都無色還在沖,是沒有對客人盡地主之誼;二是引申為對人不恭,辦事不利索,效果不顯著。 茶必三人同喝,酒必四人為伍,游以二人最宜。 飲茶最好三人,哪怕再多人也用三個杯,大家輪流用這三個小杯喝,飲一次洗一次。 三個小杯,即為“品”字,一方面有細(xì)細(xì)品味的含義,另一方面,三個小杯也代表天、地、人,因為茶生長于田間或山頭,汲取風(fēng)霜雨露,集天地精華于一身,而沖茶者心平氣和,享受其中,亦能泡出一壺好茶。 在蓋碗斟茶前要有意漾出少許,既有敬天地之意,更含有舍得之道。先舍而后得,方可品到一杯芬芳留香的潮汕功夫茶。 ▼ 一壺普通的功夫茶,卻沖出了潮汕人待人處事中的講究和睿智,沖茶的方式和味道的分享都各有韻味,這就是潮汕功夫茶的“功夫”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