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嫁女娶媳彩禮盤點 60年代3塊錢吃頓飯就嫁人
農(nóng)村婚嫁成本30萬起步,彩禮不堪重負現(xiàn)象不僅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彩禮仍被一些人哄抬不止,一些人為了顧面子,也只好跟隨其“定價”。
你結(jié)婚花了多少錢?國人好面子,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彩禮故事,每一個年代故事的背后,都是一種別樣的浪漫。我們擷取了6名網(wǎng)友、6個年代的彩禮故事,以饗讀者和網(wǎng)友。希望大家理性對待身邊親朋好友的婚事,與攀比之風說拜拜,新事新辦,應該把更多的祝福,送給那些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們比較合適。
網(wǎng)友故事
〖1961年〗3塊錢吃頓飯嫁了人
奶奶口述 網(wǎng)友“淺淺”整理
“沒有彩禮,什么都沒有,拿著證件辦了個手續(xù),我就嫁給你爺爺了?!蹦棠梯p聲告訴我。
上世紀60年代,奶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與爺爺是相親認識的。當時爺爺是高中老師,家里兄弟姐妹多,比較窮,又加上太爺爺是地主,所以被人說成分不好。奶奶說第一次見到爺爺時,印象最深的是他衣服上大大小小的補丁,不夸張地說,那只能算是一件用補丁拼接成的衣服。
奶奶家里人沒有相中爺爺,嫌他窮。但是,奶奶看重爺爺老實有知識,于是不顧家里的反對,堅決要和爺爺在一起。
1961年開春后,沒有任何彩禮,爺爺家里拿出3塊錢辦了婚禮,請前來幫忙的鄰居吃了頓飯后,小家庭正式組成了。這一過,便是55年。
〖1973年〗
隨份子也就5元錢
網(wǎng)友“旭日東升”
我是1973年結(jié)的婚,那時候結(jié)婚,送一對枕巾或者一個搪瓷臉盆就是不錯的禮物了。朋友間隨份子的彩禮錢,也就是5元錢。5元錢,在當時也是不少的。我們那個時候,一個月工資還不到40元錢。當時的5元錢,至少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0元,人情重啊。
當時物資匱乏,去提親的那天,好像提了一條煙和一瓶酒,婚事就這樣定下來了。那時候的回憶,確實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煙酒憑票,買酒還要舊的酒瓶。糖,憑結(jié)婚證買了一點,還不容易買到家具,也要憑結(jié)婚證,只能買兩樣。朋友送禮只能買枕巾、臉盆之類的生活用品。
當時真的和現(xiàn)在沒有比對的地方,現(xiàn)在年輕人太幸福了,要啥有啥,缺啥買啥,真是趕上好日子了。
〖1981年〗
140塊錢娶個老婆
網(wǎng)友“劉元明”
1981年陰歷九月二十一,我要結(jié)婚了。
我是獨子,她是末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雖然身在農(nóng)村,但是要結(jié)婚了,彩禮還是要提上議事日程的。
她的家緊鄰我的家,相距不到20米,可謂青梅竹馬。兩家知根知底,我家有多少碗米,她的爹娘都知道。說起彩禮,她的爹娘說:給孩子扯兩件衣裳就行了。
是啊,做一回新娘不容易。她跟著我委屈了一輩子,這一輩子怕是再也沒有機會做新娘了。雖說給新娘扯兩件新衣裳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卻也讓我的爹娘作了好大的難,東拼西湊來160塊錢,我和她進城了。
進到城里,她只往男裝看。我很奇怪:給你買衣裳,你不瞅花褂子,瞅中山裝干啥?
正狐疑間,她向營業(yè)員問清了價錢:“把那一套絳紫色的中山裝拿給我。”
你要中山裝干啥?我問。給你買的呀!她答。乖乖,140塊錢。我只帶了160塊錢,給她買啥?
我啥也不買,有你就中!
穿著這套中山裝,我把她娶回了家中。后來,我常常炫耀:140塊錢娶回個老婆,錢還花在了自己身上,誰有這么大的本事?
〖1999年〗3萬元彩禮在農(nóng)村完婚
網(wǎng)友“深呼吸”
我出生在農(nóng)村,家里條件一般,沒有能力在市區(qū)買新房,于是就在老家結(jié)婚。彩禮錢是結(jié)婚的一個前奏,只有把彩禮錢送到女方家,才說明結(jié)婚已經(jīng)提上日程。
彩禮錢的多少由女方?jīng)Q定,一般來說都是岳母最有話語權(quán)。當時我的岳母和媳婦都很開明,直接就說多少都行。話雖如此,但是我家想著也不能太少,起碼得趕上我們附近鄉(xiāng)村的大眾水平,于是拿了3萬,那年是1999年。因為彩禮錢的多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此次婚姻的認可和滿意度。所以我很感激我老婆和岳母沒有讓我為難,過多的彩禮錢加上隨后的結(jié)婚儀式和酒席,是很多家庭不小的負擔。
今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金錢價值觀的形成,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彩禮錢越來越高,儼然已經(jīng)成為男女雙方結(jié)婚的最大阻力之一。想想我的一些朋友、同事不少婚前都因為彩禮錢吵過架、鬧過矛盾,甚至揮手再見,就覺得自己很幸福。
〖2006年〗好煙好酒加8888.8元彩禮
網(wǎng)友“海蘭蘭”
經(jīng)過兩年自由戀愛,終于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我和老公在2006年結(jié)婚,雖然約定一切從簡,但按照當?shù)仫L俗,男方要到女方家提親送彩禮,才能定下婚期。
記得那天,他的父母來到我們家里,帶了兩箱劍南春,兩條中華煙,還留下一個信封。后來我媽說里邊是8888.8塊錢,寓意是讓今后的日子“發(fā)發(fā)發(fā)”的意思。開明的爸媽說,對于嫁閨女,他們不在意彩禮多少,讓優(yōu)秀的女兒找個好女婿,和和美美過日子,比什么都金貴。
一個月后,我們順利結(jié)婚了,這個信封爸媽又給了我?;楹螅液屠瞎剜嵵莨ぷ?,狹小的房子,不多的收入,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快樂指數(shù)。現(xiàn)在,有了乖巧的女兒,經(jīng)過努力,我們也換了房子,有了車,日子越過越幸福!
〖2014年〗10萬元彩禮讓婚期拖三年
網(wǎng)友“黑白棋魂”
本來和老婆商定要2011年結(jié)婚的,家住洛陽市的一個小縣城,家庭條件算是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母工作了幾十年,也算有些積蓄。大學畢業(yè)留在鄭州工作,談女朋友后,父母幫我在鄭州買了一套小戶型,積蓄一下掏空。
2011年,商量婚事時,岳父母提出要10萬元彩禮錢,一下子讓我犯了難。老婆是鄭州人,獨生女,父母都有工作,家里不缺錢?;槠诰瓦@樣拖了下來,為了這10萬元彩禮錢,我甚至召集了幾個要好的弟兄商量此事,婚事幾乎作罷,一直拖到2014年才結(jié)婚。
10萬元彩禮最終還是送了,結(jié)婚時老婆裝在卡里帶了回來,岳父母還買了一輛價值15萬元的轎車作為女兒的陪送。
我知道,岳父母要的不是彩禮,就是一個“面子”??墒?,我有時候就是不明白,相對于女兒一輩子的幸福,父母一時的面子真的那么重要嗎?相信很多人有和我類似的經(jīng)歷吧。
網(wǎng)聚觀點
婚姻不應成為利益輸送
網(wǎng)友“老辛”:彩禮始于奴隸社會,到西周時期上升為國家法律,對完成婚姻關(guān)系的過程制定了一整套禮儀,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個步驟,并稱六禮。后來雖幾經(jīng)變遷,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六禮的范圍,在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guī)定。婚姻程序的設(shè)定,是為了保障人們對婚姻的足夠慎重和充分公示,但逐漸演變成一種利益輸送,成為婚姻不堪承受的負擔或者屏障,或許就違背了六禮的本意。
網(wǎng)友“蘆葦叢中”:如今社會上不少女方尤其是家長們,始終把婚前的彩禮錢當作一棵“搖錢樹”,必須得為自己的女兒爭取結(jié)婚的最大利益,而不考慮男方家庭是否可以承受,可是他們不知道,有些男方父母為了這事舉債親朋,借貸結(jié)婚,真是可嘆可悲。當金錢價值充斥每一個角落,這是社會最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