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面相”一說么?我們真的可以從人的長相上看出Ta的性格么? “面相學”(physiognomy)并不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chǎn)物。東西方各個時代的人都對這一領域有所討論,態(tài)度褒貶不一。《亞里士多德全集》中的“面相”(physiognomonica)一章中提出,面容能反映一定的性格特質(zhì):柔軟的頭發(fā)可能意味著你比較怯懦,粗硬的毛發(fā)則意味著性格剛強;飽滿的嘴唇意味著愚蠢,嘴唇薄的人則比較驕傲。——聽上去就不太靠譜,是不是? 但到了現(xiàn)代,科學試圖用實證研究抵抗神秘主義,學者們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嘗試用實驗來研究長相和性格的關系。的確有一系列研究證明,我們外貌不僅是健康水平的反映,也影響著我們性格的形成,而且這種影響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過程。 臉“肉嘟嘟”的人,更容易抑郁和焦慮 你的臉部是肉肉的,還是瘦瘦的?這可能預示著你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 研究顯示,臉越是有一種“肉嘟嘟”的感覺,通常意味著你的臉部脂肪越多;而就像那些身體過于肥胖的人一樣,你的身體素質(zhì)可能更差,也會更容易患病。臉部更瘦的人,受到疾病感染的幾率則會下降;不僅如此,他們一旦患病,也往往病得不那么重。 為什么圓嘟嘟的臉是不健康的標志?格拉斯哥大學的Benedict Jones說,與脂肪“多不多”相比,脂肪“長在哪里”,更能決定你的健康水平。如果脂肪長在一些“不健康的部位”,就會加速釋放你體內(nèi)的炎性分子,你就會比較容易患病。比如,那些“梨形”身材,即腰較細,脂肪分布在臀部、大腿的人,往往會比較健康;而“蘋果形”身材,即下肢纖細、但脂肪在腹部的人,就比較容易患病。而臉部和腰腹一樣,也屬于不應該長脂肪的地方。 而且,肉肉的臉不僅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你的精神健康——研究還表明,臉上肉更多的人,患有抑郁癥、焦慮癥的比例更高。 “臉色”決定你的吸引力 我們通常會說,一個人的“臉色”,即臉部皮膚呈現(xiàn)的顏色和光澤,能夠看出你是否健康;但其實不僅如此,臉色還與你的吸引力有關。 在一項2014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讓被試按照男女分組(全都是異性戀),并給他們看一組不同膚色的異性照片,再讓他們給看到的照片按照吸引力程度排序。結果顯示,被試們認為膚色較暗(黑色素較多)的男人更具有吸引力;而那些面色泛黃(散發(fā)出有光澤的金黃色,而非暗黃)或者泛紅的女人更有吸引力。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面色泛金黃的人更加健康。因為金黃色往往是類胡蘿卜素較多的體現(xiàn),這是一種在橙色、紅色的水果、蔬菜中的常見元素,是我們體內(nèi)的重要元素,它幫助維持健康的免疫系統(tǒng);而當我們攝入的類胡蘿卜素足夠多,免疫系統(tǒng)也足夠健康時,它就無需履行抵抗病毒的責任,而是會顯現(xiàn)在我們的臉上。 此外,那些臉部微微泛紅的女性也會具有較高的吸引力。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雌性激素有關,臉頰泛紅是雌性激素水平比較高的體現(xiàn),就像在月經(jīng)期的女性往往也會臉部泛紅一樣。 臉寬的人更具有領袖氣質(zhì) 你的臉型還可能決定了你是否能成為領袖人物:臉部的寬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被證明與領袖氣質(zhì)、野心、進攻性聯(lián)系在一起。那些臉部更寬、顴骨更突出(往往是由睪丸激素水平較高造成的)的人,日后可能會發(fā)展出更堅毅、獨斷的個性,同時,也可能具有較強的進攻性。 臉型與領袖氣質(zhì)的聯(lián)系被廣泛證明。2014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Carmen Lefevre對卷尾猴進行了研究,這是一種與人類很相近的靈長類動物。他們發(fā)現(xiàn),卷尾猴的臉部越寬,就越有可能在猴群中獲得統(tǒng)治地位。 對足球隊員的研究得出了同樣的結果。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Keith Welker研究了2010年世界杯的參賽隊員,他們發(fā)現(xiàn),在一個足球隊中,隊員的臉部寬高比影響了進球數(shù)量和犯規(guī)率。如果隊員中寬臉的比例較高,不僅前鋒的進球數(shù)較多,中場的犯規(guī)率也比較高。 對于政治領袖臉型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結論。針對29名歷任美國總統(tǒng)的研究表明,他們的野心和成就動機都與臉部的寬度呈正相關,那些舉措較為激進、領導力更強的總統(tǒng),臉部更寬。比如,約翰·肯尼迪就比切斯特·阿瑟的臉要寬得多,前者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當選總統(tǒng),政治手段激進;后者則被廣泛評價為較圓滑、喜歡平衡,并且是在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情況下當上的總統(tǒng)(因為前任總統(tǒng)遇刺)。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好奇,什么樣的臉叫“寬”?你可以試著量一下:你的左耳到右耳的距離就是你的臉部寬度,臉的高度則是指當你睜開眼睛時,上眼皮與上嘴唇邊緣的距離,而高除以寬,就是臉部的寬高比。人的平均臉部寬高比是2左右,超過就屬于“寬臉”了。 ▲ 臉型的寬高比 我們會根據(jù)面相判斷對方的聰明程度 盡管我們常常被教育不要“以貌取人”,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根據(jù)一個人的外表形成刻板印象,幾乎是自然而然的。(關于不同顏值的人會得到的不同待遇,可延伸閱讀:長相影響命運么?) 我們甚至會不自覺地從面相上來感覺對方聰不聰明。2014年的研究讓男人和女人分別根據(jù)異性的臉部照片來判斷對方的聰明程度,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眼睛的距離分得較開、鼻子較大、嘴角輕微上揚、下巴較尖的人,在他人的眼中比較聰明。與之對應的是,如果臉更圓、眼睛的間距更近、鼻子短小、嘴角下垂、下巴比較寬,則會被認為沒有那么聰明。 有趣的是,這個實驗還驗證了他們判斷的準確度,發(fā)現(xiàn)女性的判斷比男性準確度更高:女性參與者根據(jù)男性的照片判斷的智商水平,與他們真實的智商水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而相反,男性判斷出的女性智商水平,則與實際水平不符。
是“相由心生”,還是長相決定性格? 寫到這里,盡管上述許多研究都證明了性格與長相的相關性,但有一件研究者也難以言明的事是:究竟是面部的特征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吸引力和人生,還是我們本身的內(nèi)在、自我評價寫在了我們的臉上? 有一個實驗也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研究者讓一些女性分別身著不同的衣服拍下照片,其中一些衣服是她們自己特別喜歡的,另一些則是很舒適、但并不好看的,然后讓男性來評判這些照片。結果表明,盡管自拍只是針對臉部,衣服并不會體現(xiàn)在照片中,但當參與者身著他們認為很美的衣服自拍時,她們拍攝出的照片仍然在異性眼中更有魅力。這可能表示,我們的自我評價的確會影響我們?nèi)菝矊λ说奈Γ拖袢藗兂Uf的“自信的人比較美”——這可能是我們的性格影響長相的一個例子。 但同時,我們的性格也會體現(xiàn)在我們的長相上,關于年齡和長相的研究可以略微說明這一點。 在年齡的增長與面容的關系間,有一種效應被稱為“道林·格雷效應”(Dorian Gray Effect),取自王爾德的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它說的是,當你年紀漸長,你的容貌會比年輕時更明顯地反映出你的性格特質(zhì)。 比如,從青春期到30多歲,女性的美麗程度與其吸引力直接相關;而到了50歲,那些年輕時不覺得很美、但擁有吸引人的性格特質(zhì)的人,會受到更多關注,被認為更美。基因、激素水平、容貌都是不能改變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整形),但我們的自尊、性格和自我評價則是流動的。有時,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更懂得自己身上哪些是美的,并且更明白如何運用那些美。 此外,如果一個個體的長相看起來和ta的實際年齡不符,也能反映出ta的一些心理特點。比如一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的人,往往確實在一些方面的成長上有所阻滯。
不知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現(xiàn)在多大,是否已經(jīng)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特點對自己外貌的影響?或者你是不是總是被同一類長相的人吸引?盡管我們要警惕對長相的解讀也成為刻板印象的一種,看臉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身和他人。這個觀點,你認同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