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很多氣功保健法簡便易行,隨時可練。下列小功法任選一種練習,或選擇1~3種配合鍛煉,定會有益健康。
中國古代,有許多醫(yī)學著作中,都記載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稱之為醴液、華池、玉泉、瓊漿等。 如晉·《抱樸子》記載:“能養(yǎng)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齒三百過,永不動搖”。 又如東漢文物《銅尚方規(guī)矩鏡》中銘文記載:“渴飲玉泉,饑食棗”,這里浸醴液、飲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養(yǎng)生氣功,而道家把它稱為玉液煉丹,流傳久遠。常年堅持鍛煉,可以卻病、保健、延年。 姿勢:靜坐、靜臥、靜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靜氣后,鼻吸口呼,輕輕吐三口氣。 叩齒生津:閉嘴,輕扣牙齒20~30次。然后將舌頭伸出齒外唇內(nèi)上下攪動,古代稱謂赤龍攪海。5~10次后津液可生滿口。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3口,再用意念隨吸氣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氣海部位)。每次練生津法3次,每次分3口咽津。每日可練3~6次。 無病者,每日早晚各練一次。叩齒、攪海既可生津又可固齒、保健、治牙病。為幫助記憶可用下面歌訣。 咽津歌訣:一咽二咽,氣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內(nèi)景充實;七咽八咽,腎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氣充實,氣通三關(guān)(任督交流);常年鍛煉,壽可百年。 用1分鐘時間,可以練習增力抓閉法。 操作:臥、坐、站姿都可以。吸氣時手慢慢攥拳,停閉2~4秒,之后呼氣。做2~3次即可。每日3~6次。有增力作用。久練可有增強腸胃功能、增強腹肌力度、減肥和治療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過敏性哮喘等作用。 用1分鐘時間,可以練習吐氣法。 操作:臥、坐、站均可。把兩只手(或單手)放在小肚子上,不要注意吸氣,只注意呼氣。呼氣時首先要輕輕用力壓一下丹田部位(肚臍下3寸為中心部位)做3~4次。每日做4~8次。有放松、安靜、降血壓等作用。 用3~5分鐘,可練撒豆法。 操作:取盤坐、平坐位均可。用2~3兩黃豆(黑豆、綠豆或自行車的軸承珠子)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捏幾粒往前、后、左、右撒(扔)出去,然后用蹲式撿回來。如果有興趣可以練30分鐘。有放松、解疲勞、治失眠等作用。 如果沒有黃豆、綠豆等,也可以用“抓空法”。用想象法,在手里抓空,之后扔出去,也會起到相同作用。 采取坐、臥、站姿式都可以。打開音響(或?qū)⑿∈找魴C、錄放機放在身邊),選擇山林音樂、絲竹樂等,播放聲音先稍大一些,1~2分鐘后再慢慢把聲音調(diào)小,保證自己能聽得見就可以了。 每次5~15分鐘。每日2—3次。最好不采用銅管樂或過于歡快的音樂。有安靜、放松、解除心煩和急躁,康復、養(yǎng)性等作用。
|
|
來自: qiaoyuan2009 > 《健身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