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2016年1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全國高等學校獲得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3項,占授獎項目總數42項的81.0%。 全國高等學校獲得2015年國家技術發(fā)明獎通用項目一等獎1項、二等獎31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50項的64%。 全國高等學校獲得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08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創(chuàng)新團隊獎3項,二等獎98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141項的76.6%。其中,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59項(一等獎1項,創(chuàng)新團隊獎3項,二等獎55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的41.8%。 全國共有120所高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174項,占通用項目總數233項的74.7%。其中,有67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數為125項,占授獎總數的53.6%。 另外,全國共有17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國防專用項目23項,占授獎總數的39.0%。 高校在全國授獎項目中的繼續(xù)保持高比例,說明高等學校的科研實力在不斷提升,對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和經濟發(fā)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尤其是高校獲得的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項目,充分體現了高校的基礎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創(chuàng)新研究在我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相關閱讀: 【信息公告】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來源、教育部科技發(fā)展中心、微言教育) 圖解 | 一圖看懂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來源:銳科技) 視頻 |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怎么評出來的為調動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綜合國力,1999年,國務院發(fā)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和組織。2011年以來,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體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指導下,科技部以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優(yōu)化結構、規(guī)范程序為重點,穩(wěn)步推進改革。 視頻:國家科學技術獎 視頻:改革進行時——近年來國家科技獎勵改革的實踐探索 視頻:推薦提名 (來源:銳科技) 解讀|關于國家科技獎,你不好意思問的都在這兒!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共評選出295個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面對這個我國科技界至尊無敵的“瑯琊榜”,小伙伴們紛紛端來板凳圍觀,冒出了很多好奇的問題。別急!俺們《經濟日報》敬業(yè)體貼的記者經前方打探,給你答案! 1、今年最高科技獎咋空缺了? 親,最高科技獎空缺可不是頭一回。200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就空缺過。國家最高科技獎從2000年開始頒發(fā),到2015年,共有25位科技大拿獲獎。當當當當當!他們是:吳文俊、袁隆平、黃昆、王選、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吳孟超、葉篤正、李振聲、吳征鎰、閔恩澤、徐光憲、王忠誠、孫家棟、谷超豪、王振義、師昌緒、吳良鏞、謝家麟、鄭哲敏、王小謨、張存浩、程開甲、于敏。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最多頒發(fā)給兩人,親自己扳指頭算算就知道,有些年是空缺的,有些年只獎勵了一位。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要求那可是相!當!高!親聽聽: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在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yè)化中,創(chuàng)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并仍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fā)工作。 《經濟日報》記者打探到,今年被推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候選人,在最終投選票環(huán)節(jié),沒有通過評審?!翱杖薄敝皇菄栏駡?zhí)行評選流程的客觀結果,沒必要太大驚小怪! 2、國家科技獎是咋評出來的? 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guī)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400項。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各獎種評審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若干評審組,對候選人和候選項目進行初評。 評審工作流程為:推薦(推薦機構或有資格的專家)→形式審查受理(獎勵辦)→初評(隨機遴選專家網絡評審或審讀、評審組會議初評)→評審(各評審委員會)→審定(獎勵委員會)→審核(科技部)→審批(國務院)→頒獎(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還需報請國家主席簽署。推薦評審工作全程接受科學技術獎勵監(jiān)督委員會的監(jiān)督,同時為了加強社會監(jiān)督,在推薦、受理、初評等環(huán)節(jié)都向社會公示。 3、這個問題有點俗,但是人家真真想知道哇……請問得了這個大獎,能獎多少錢? 哈哈,其實記者也很好奇啦!所以特地咨詢了權威人士。國家最高科技獎是500萬元,其他獎項的特等獎是100萬元,一等獎20萬元,二等獎是10萬元。當然,對這等大獎,精神榮譽還是要擺在第一位噢! 4、這些獲獎人都是多大歲數?。?/strong> 今年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齡是54.3歲,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是47.6歲。自然獎和發(fā)明獎完成人中,“70后”超過一半。自然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潘建偉45歲,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教授49歲獲自然獎一等獎的記錄。今年自然獎和發(fā)明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8歲。 5、請問有多少女性獲得國家科技獎哩? 根據近5年的國家科技獎統(tǒng)計數據,所有獎項中女性第一完成人占6.10%,主要完成人占13.20%。差不多100個獎項中,有6個是由女科研工作者牽頭完成的。 6、國家科技獎的獲獎項目都打哪來啊? 從近5年的數據變化來看,獲獎項目中以大專院校最多,占34.73%,其次是國有企業(yè)(21.90%)和研究單位(16.76%)??傮w趨勢是大專院校作為完成單位的比例減少,國有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作為完成單位的比例增加,企業(yè)參與數量增加,產學研結合項目比例平穩(wěn),民營企業(yè)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數量有所增加。 7、如果俺是普通的一線工人或者農民,但是創(chuàng)新成績突出,有機會得國家科技獎嗎? 當然啦??!國家科技獎不以資歷身份論英雄,創(chuàng)新是它唯一的“門檻”。來自河南省才智種子開發(fā)有限公司的農民小麥育種專家徐才智,依靠“高產早熟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國審偃展4110選育及應用”項目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勞動模范、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木業(yè)有限公司設計部部長白偉東,憑借“異形承載木梁拼板制造技術與應用”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董碧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