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藝術(shù)到了西漢,方中寓圓,莊重典雅,已初成程式。西漢初期,少數(shù)官印仍沿襲秦篆之圓勢,如“文勝之印”、“留浦”等印,有的沿用秦官印的“田”字界格式,但多數(shù)官、私印已作漢篆。漢篆稍變秦篆之形體,使之平直方正,方中寓圓,減增其筆畫,變篆之形式,而不變篆之義法,并參以隸意,而不用隸之挑磔,轉(zhuǎn)折自然,血脈貫通。 官印多數(shù)約為2.5厘米見方的白文鑄印,少數(shù)是鑿印,鑿印多是將軍用的急就章及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漢代對印質(zhì)印鈕的使用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漢制》中記載了這種規(guī)定:“皇帝,玉璽,虎鈕;皇后,金璽,虎鈕,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后左右將軍,黃金印,龜鈕;中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諸侯王得稱璽,列侯、鄉(xiāng)亭侯、將軍部屬、郡邑令長皆稱印,列將軍稱章?!眰魇罏樾值苊褡彖徶频墓儆?,鈕制多為駝鈕或羊鈕。 私印多數(shù)約為1.2厘米見方的鑿印,或略大些,長方形半通印較少,印文上多加界格線,鈕制多為鼻鈕、壇鈕、龜鈕。到中期,印章類式逐漸多樣化,印面逐漸擴大到2至3厘米見方,印文漸不加界格,鑄印也漸多起來。除了作漢篆私印外,還有作繆篆私印、鳥蟲篆私印的,印文以游魚、鳥頭、蟲首融合文字,作富有圖案性的裝飾,有變幻莫測,多姿多態(tài),如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西漢中期,武帝太初元年(前一O四年)首次公布五字印制,即印文不足五字者加“之”字,或加“章”字,或合加“之、章”二字。使之成為五字印,如“蒙陰宰之印”、“安平侯印章”、“校尉之印章”等。 西漢初期少數(shù)官私印仍沿襲秦制 留浦 文勝之印 西漢中期武帝太初元年首次公布五字印制 校尉之印章 牙門將印章 安平侯印章 西漢私印 費默 王光私印 西漢官印 白水弋丞 霸陵園丞 旃郎廚丞 渭成令丞
雎陵家丞 漢繆篆私印
漢鳥蟲篆私印 新成甲 西漢給兄弟民族的官印 漢保塞烏桓率眾長 漢鮮卑率眾長 |
|
來自: 天童老僧 > 《金石篆刻/印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