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野菜 話養(yǎng)生
野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鉀、鈣、鎂、鐵、錳、鋅等多種礦物營養(yǎng)元素,不少野菜可以入藥,不僅可制成美味佳肴,還可延年益壽。
1、薺菜;即指苦菜;味辛甘、性涼平、無毒。含有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錳、鋅、銅等元素。具有和脾健胃、利水、止血、明目、利尿、解毒等功效,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蛋白質(zhì)、糖類、胡蘿卜素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zhì)。可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營養(yǎng)不良/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窩組織炎等癥。
1、宜治高血壓:鮮薺菜250克,加水適量,煮成濃汁,去渣,加入蜂蜜250克,慢火收膏,每次服用1湯匙,每日服用3次,或薺菜50克,水煎服。
2、宜治乳糜血尿:薺菜100克,水煎,服之,每日服用3次,連續(xù)服用1~3月。 3、宜治痢疾:用薺菜、馬齒菜各50克,蒸熟拌食或煎水服,或薺菜花、白芨各15克,水煎服。 4、宜治小兒急性腎炎:薺菜適量,加水適量,煮湯,頻服之。 5、宜治小兒麻疹:新鮮薺菜50克,清洗干凈,切成碎末,白矛根100克,同煎,取汁代茶飲。 附:預防方劑為:薺菜200克,水煎濃汁,每次服用100毫升,每日服用1次。 6、宜治小兒腹瀉:薺菜20克,水煎服之,每日服用3次。 7、宜治腎結(jié)核:鮮薺菜200克,雞蛋1個,煮成薺菜雞蛋湯,每日服用2次,服4個月為1療程。 8、宜治腎炎:葶藶子、薺菜各30克,水煎,取汁去渣,每日服用2~3次。 10、宜治流行性腦脊髓炎:薺菜花30克,水煎代茶,隔日或隔3日服用1次,連續(xù)服用2-3周。 2、蒲公英 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降火、消炎,消腫和利尿,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還能激發(fā)機體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堿、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對肝炎轉(zhuǎn)氨酶升高、膽囊炎、赤眼(急性結(jié)膜炎)、乳痛(急性乳腺炎)等治療作用良好。 1、治急性乳腺炎:鮮蒲公英60克(干品30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另取鮮蒲公英60~100克,搗爛加熱外敷患處。
2、治丹毒:鮮蒲公英30克(干品20克),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飲。 3、治紅眼病:鮮蒲公英120克(干品60克),水煎取汁1000毫升,溫服一半,另一半熏洗雙眼,一般2~3次可愈。 4、治消化性潰瘍:蒲公英600克,研為細末。每日20克,用開水浸泡30分鐘代茶飲,1個月為1療程,連服1~2個療程即可痊愈。 5、治急性胃腸炎:蒲公英60克,水煎3次,每次10~15分鐘,取汁1000毫升,加少量紅糖或白糖調(diào)味,頻頻飲服。 6、治痔瘡:鮮蒲公英100~200克(干品50~100克),水煎服,每日1服。一般服藥2~4服可止血消腫止痛。亦可配合水煎熏洗,療效更佳。 3、馬齒莧: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硫氨酸、核黃素、維生素c等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消腫止痛之功,是急性腸炎、菌痢、肺病、腸痛、腎炎水腫患者的美食良藥。防治糖尿病,馬齒莧能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調(diào)節(jié)人體糖代謝過程、保持血糖恒定。馬齒莧對大腸桿菌、鏈球菌有抑制作用。還含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生成,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
1、治扁平疣:鮮馬齒莧100克洗凈搗爛如泥,用紗布包好,擦患部3~5分鐘,擦至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日擦2次,早晚為宜。10天為一療程,至患部皮損消失為止。
2、治糖尿病:干馬齒莧100克,水煎2次,分早晚服,連服1~2周。 3、治腎炎水腫、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鮮馬齒莧60~120克(干品3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 4、治蟲咬性皮炎:鮮馬齒莧100克,洗凈后搗爛敷于患處,并用手反復揉搓。疼痛及腫脹一般4~10分鐘即可消失。 5、治急性蕁麻疹:每次取鮮馬齒莧200~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湯液1000毫升左右,內(nèi)服1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2次。余液加水適量煎沸后撈棄殘草,稍溫擦洗患處,止癢效果頗佳。 6、治皸裂性手足癬:鮮馬齒莧250~500克洗凈,加水煎取藥液2500~3000毫升,先熏后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一般連用10~15天即愈。 4、薤白又叫野蒜;通陽化氣、開胸散結(jié)、行氣導滯,可治感冒鼻塞、肺虛久咳、療痢疾等癥,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過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用它煎炒雞蛋,香味兒比韭菜更濃郁,吃后開胃增食欲。
1、薤頭60克,糯米60克,煮稀飯食,治赤白痢疾。
2、鮮薤頭洗凈,搗爛如泥,用米粉和蜜糖適量拌和做餅,烤熟食之,治小兒疳痢(慢性腸炎)。 3、薤白10克,瓜蔞仁10克,半夏5克,水煎去渣,黃酒沖服,一日兩次,治胸痹心痛。 4、薤白粥,薤白10-15克(鮮者30-45克),與粳米100克共煮粥。煮熟后油鹽調(diào)味食用。有寬胸行氣止痛作用,適用于冠心病之胸悶不舒或心絞痛,老年人慢性腸炎、菌痢。 5.薤白莖葉鮮時可作菜食用,能預防溫疫即傳染病。
6.薤白水煎服,每次20~30克,每日2次,治療胸痹胸悶。 7.薤白加柴胡、枳實、羌活,治療脘腹脹痛,同黃柏、秦皮合用,治療瀉痢后重。 5、車前草 性味甘寒、無毒,其藥效也很相似,均具利水、消腫、止瀉、清熱殺菌、明目化痰、利尿通淋、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等功效。在中藥里,車前草的藥用非常廣泛。 1.將車前子炒焦,每次服10克,每日3次,可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瀉。
2.取車前子或車前草30~60克,水煎,每日4小時服藥1次,可治急慢性痢疾,并能較快地消除發(fā)熱、腹痛等癥狀。 3.取車前子30克、干姜6克,水煎服,可治腹瀉、腹痛、腸鳴、大便清稀。 4.取車前草100克、竹葉心10克、甘草梢10克,水煎代茶飲,可治尿道炎、膀胱炎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不暢。 5.取車前子30克、金錢草50克,水煎代茶飲,可防治結(jié)石。 6.取車前草60克,水煎服可治百日咳和急慢性氣管炎。 7.取車前子30克,煎湯送服成藥杞菊地黃丸,日服2次,可治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8.取車前草搗亂敷之,可治外傷出血。 9.取車前子30克水煎,去滓,洗浴可治外陰癢痛。 10.取新鮮車前子葉30~60克洗凈,加蔥白適量煮汁去渣,再放入粳米煮粥,可用于治療或輔助治療小便不通、尿血、水腫、黃疸等癥。 11.將車前子30克用紗布包裹煎煮半小時后取出,再加粳米60克、茯苓粉30克同煮成粥,可治白帶多、腹瀉。 6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具有利膽、保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以及解熱、鎮(zhèn)痛、抗炎等作用。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的歌謠。每年春三月,去山野溪畔采集茵陳幼苗,或煎或炸,清香可口,有病治病,無病保健。 1/陽黃(濕熱黃疸):茵陳、枳實各12克,川大黃、滑石各15克,梔子、黃芩、黃柏、檳榔、甘草各10克。水煎服(即水煎2次取汁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下同)。
2/陰黃(寒濕黃疸):茵陳30克,附子、白英各15克,干姜、炙草、內(nèi)金各10克,茅根40克,甲片6克,沉香(沖)4克。水煎服。 3/新生兒黃疸:茵陳15~30克、大棗30~5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5~8次。每次5毫升。 4/肝硬化腹水:茵陳30克,雞內(nèi)金15克,杏仁、炒桃仁各10克,炒白術(shù)、三棱、莪術(shù)各9克,炒麥芽、谷芽各9克,白茅根60克。水煎服。當腹痛、腹脹除去后去茵陳,加生黃芪30克,以健脾行水善后。 5/原發(fā)性高血壓:茵陳、丹參、地龍、牡蠣、菊花、生石膏各10,鉤藤、夜交藤、生龍骨各12克,天麻、金銀花、赤芍各9克,麻黃、甘草各8克,生地黃7克,黃連6克,水煎服。 6/膽結(jié)石:茵陳、蒲公英各50克,柴胡、鵝不食草、元胡、雞內(nèi)金、冬葵子、黃芩、郁金、通草各15克,金錢草30克。水煎服。 7/膽囊感染:茵陳3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12克,川軍10克,水煎服。 8/慢性氣管炎:茵陳、沉香、全蟲、麻黃、白果、山慈姑、僵蠶、紅花、地龍、葶藶子、蟲蛻各30克,側(cè)柏葉100克,蛤蚧2對,蚤休30克,研粉,每服3克,飯后服。 9/風疹、皮膚腫癢:茵陳蒿50克、荷葉25克,共為細末,每服5克,冷蜜水調(diào)下,飯后服。 10疥瘡:茵陳蒿煎煮濃汁,洗之,每日1~2次。 7、桔梗:桔梗有祛痰、鎮(zhèn)咳、鎮(zhèn)痛、解熱、鎮(zhèn)靜、降血糖、消炎、抗?jié)?、?/font>腫瘤和抑菌等功效。桔梗:桔梗又叫明葉菜、和尚帽,朝鮮族人叫它為道拉基。一般吃桔梗的根,它有祛痰鎮(zhèn)咳、鎮(zhèn)痛、解熱、鎮(zhèn)靜、降血糖、消炎、抗?jié)?、?/font>腫瘤和抑菌的作用。 1.桔梗研末,每服3~9克,日服2次。適用于痰咳喘急。
2.桔梗、杏仁、知母、遠志各6克,黃芩9克,水煎服??芍渭?、慢性氣管炎。 3.桔梗30克,甘草60克,加水煎湯,分次溫服。適用于肺癰、咳嗽胸滿、膿痰等癥:若減少藥物的用量,如各用6~9克煎服,可治外感、咳痰不爽。 4.桔梗、炙枳殼各30克,加水煎湯,去渣,分2次服。可治傷寒痞氣、胸部滿悶。 5.桔梗6克,薄荷、牛蒡子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芍窝屎砟[痛。 6.桔梗6克,桔梗葉9克,桑葉9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連服2~4天??芍螣峥忍党?。 7.桔梗、半夏、枳殼、陳皮各4克,神曲、茯苓各5克,甘草1.5克。以上為3歲小兒用量,每日服1~2劑??芍委熜捍⑿苑窝?。 8.桔梗10克,生地黃30克,麥冬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劑??芍委熂毙员馓殷w炎。 9.桔梗茶:桔梗10克,蜂蜜適量。將桔梗擇凈,放入茶杯中,納入蜂蜜,沖入沸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飲服,每日1劑??苫道?,適用于慢性咽炎、咽癢不適、干咳等。 8、蕨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等功效,經(jīng)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子宮出血,慢性關(guān)節(jié)炎等癥,對流感也有預防作用。 1、濕熱腹瀉:蕨菜焙干研末,每次服6克,米湯送服,1日3次。
2、老年便秘:蕨菜15克(開水泡洗后切段),黑木耳6克(水泡發(fā)),瘦豬肉100克(切成肉片),加調(diào)料,共炒食。 3、小便不利:嫩蕨菜適量,煎湯服食。 4、筋骨疼痛:蕨菜25克,木瓜10克,白酒適量,水煎服。 9、莧菜:一般吃的都是比較嫩的莧菜莖葉,有清熱、利尿、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除了炒食、涼拌、做湯外,莧菜也常用來做餡。比如涼拌莧菜、莧菜雞絲、莧菜水餃等。 1、紅莧菜子10克,或用加倍量的紅莧菜,水煎服,一日兩次,可透發(fā)麻疹。
2、紅莧菜子30克,炒黃研粉,分兩次沖紅糖開水服(忌食生冷辛辣食物),治產(chǎn)后腹痛。 3、紅莧菜根,火煅研末(或加冰片少許),吹入喉中,治白喉。 4、紅莧菜不拘量,煮湯經(jīng)常食,治血絲蟲病下肢象皮腫和甲狀腺腫大。 5、紅莧菜120克,用四碗水煎至一碗,溫服,對子宮癌有輔助療效。 6、紅莧菜150克左右,去根,洗凈,切細。粳米100克煮粥快熟時,加入紅莧菜,加少量油鹽食用。有清熱止痢作用。適用于急性細菌性痢疾和腸炎。 10、魚腥草:又叫蘆蒿,屬三白草科植物,因葉有腥味,故俗稱“魚腥草”,魚腥草味辛,寒涼。有利尿、解毒、消炎、排毒、祛痰的作用。對肺膿瘍、癰癤等化膿性炎癥有特效。治肺癰吐膿痰可用鮮草洗凈,炒著吃,或用鮮草100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癰癤發(fā)背、疔瘡腫毒可用濕紙包裹魚腥草,置于火上煨熟,取出搗爛,涂敷患處。
魚腥草,又名蕺菜、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可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痔瘡、禿瘡、濕疹等。 1、治肺癰吐血:用魚腥草、天花粉、側(cè)柏葉等份(10~20克),煎湯服之。 2、治痢疾:魚腥草18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3、治淋病、白濁、白帶:魚腥草24~30克,水煎服。 治慢性鼻竇炎:鮮魚腥草搗爛,絞取其汁,每日滴鼻數(shù)次。另外用魚腥草21克,水煎服。每日1次。 4、腹瀉:魚腥草15克,炒山藥9克,炒白術(shù)6克,車前子6克,水煎服。
5、咳嗽:魚腥草20克,桑白皮12克,浙貝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6、腮腺炎:鮮魚腥草適量,搗爛外敷于患處,用醫(yī)用膠布包扎固定,每日早晚各換一次藥。 7、鼻炎:取鮮魚腥草適量,搗汁,用過濾后的汁液滴鼻,每日3次,每次每側(cè)2~3滴。此法尤適用于萎縮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患者。 8、帶下:魚腥草60克,三白草根30克,豬瘦肉120克,水煎,服湯食肉,飯前服用,每日一劑。 9、水痘:魚腥草9克,紫花地丁6克,水煎后飲服。 10、急性前列腺炎:鮮魚腥草根60克,搗爛,淘米水一碗。將魚腥草根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小時左右 ,濾凈藥渣后飲用,每日兩次。 11、急性扁桃體炎:魚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銀花20克,水煎服。 12、流行性感冒:鮮魚腥草250克,蜂蜜35毫升。將魚腥草洗凈,絞取汁液,兌入蜂蜜,攪拌勻和,分6次飲服,一日內(nèi)服完。再服再制,連用5~6日。
(李秀月)(李延) (邵光智)(宋麗華 )(陳日益)。( 張世筠)。(王學詩)D4 (郭旭光 )
(王 增)(葉水泉)
豬牙草 學名“鐵線蕨”,中醫(yī)入藥叫“豬鬃草”。葉柄細長,黑紫色。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作用。
春筍 春筍肉厚、色白、質(zhì)嫩、氣香、味鮮,有“寒士山珍”、“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譽。春筍肉營養(yǎng)豐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具有食養(yǎng)、食療功效。
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利尿、止血、降血壓 、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等功效。我們常吃的有豬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餃和水芹拌花生仁等。 馬蘭頭:馬蘭頭也叫馬郎頭、路邊菊。葉較闊,清明前采食最佳。馬蘭頭所含維生素A超過番茄,維生素c含量超過柑桔類水果,有養(yǎng)肝血、清肝火、清熱解毒、明目的作用。常吃對高血壓、咽喉炎、肝炎、扁桃體炎等許多疾病有好處。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脹痛等患者也可服用,尤其對青光眼、目赤脹痛效果較好。既可炒食或涼拌,也可曬成干菜備用。若用以明目,可與豬肝炒食;若目赤脹痛,可與菊花腦各半涼拌。 枸杞頭:又叫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一般吃其嫩莖葉。枸杞頭性涼,味甘微苦。有補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能。對高血壓、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視力減退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治性功能衰退可用枸杞頭500克、羊腎1對(去筋膜)、粳米50~100克、蔥1根煮成粥,加精鹽和調(diào)料,連服1~2周。治視力減退可與豬肝適量同炒,或加枸杞子10克。欲常服,可將鮮嫩莖葉洗凈,開水焯后曬干。 菊花髓:即野菊的嫩苗。其性平,味甘微苦,煮沸后則不苦。有清肝明目和解毒作用。對高血壓、大便秘結(jié)、目赤腫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疔瘡有極佳的治療作用。食用方法可涼拌、熱炒和煮湯。對疔瘡的治療,可采新鮮野菊葉300~500克,洗凈、搗爛,取其汁溫燉,分2~3次飯后服下。將搗爛葉渣,局部外敷,1曰換2次,至腫痛消退為止。 清明菜:又叫佛耳草、貓耳朵。其性平,味甘,無毒。能補氣和胃,養(yǎng)肝明目,止咳化痰,對患有高血壓、夜盲、迎風流淚、慢性氣管炎、痰多、胃痛、十二指腸潰瘍者都有較好的功效。食用方法可炒食,可做包子餡料,或搗爛取汁與米粉攪勻制餅。治療夜盲或迎風流淚,可取清明菜60克,洗凈與豬肝或羊肝同炒食之。治氣管炎痰多可用清明菜干品30克或鮮品60克、魚腥草15克、甘草10克煎湯服,1日2次,有良好止咳化痰功效。 茼蒿:又叫蓬蒿。其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yǎng)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之功效。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所含營養(yǎng)成分豐富,尤其胡蘿卜素的含量超過一般蔬菜,為黃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茼蒿還含有一種揮發(fā)性的精油以及膽堿等物質(zhì),因此具有開胃健脾、降壓補腦等功效,常食茼蒿,對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記憶力減退、習慣性便秘等均有療效。 警示篇 ▲野菜不可貿(mào)然吃 吃野菜最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無毒,不認識的野菜最好不吃。因為有一些野菜含有劇毒,食后輕者悶脹嘔吐,重者斷人性命。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現(xiàn)采現(xiàn)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清香味散發(fā)殆盡,而且營養(yǎng)成分減少,尤其是久放的野菜容易串味,特別難吃。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辔兑安诵詻?/font>味苦、有解毒敗火作用,但過量食用會損傷脾胃。 ▲部分野菜可引起過敏 研究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野菜,如野芹菜、野蔥、莼菜、灰菜、馬齒莧、槐花、野生小蒜等,都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zhì),在某些特殊體質(zhì)的人身上,可以引起過敏反應(yīng)。 ▲有毒野菜能要人命 狼毒草:又叫斷腸草。高0.5~1尺,根淺黃色,有甜味。葉片呈線形,花黃、白或紫色。吃后會嘔吐、燒心、腹痛不止,嚴重的可造成死亡。 老公銀:根在幼苗時為灰色,長大后成淺黃色,像胡蘿卜,因此又叫野胡蘿卜。幼苗莖發(fā)紅,無臭味;長大后臭味很大,葉和根都有劇毒。吃后會造成死亡。 曲菜娘子:葉狹長較厚而硬,邊有鋸齒,葉子貼著地面生長,秋后抽莖,高0.5~1尺多。籽很小,上有白毛。幼苗容易和曲菜苗相混,但曲菜葉較寬軟,鋸齒也不明顯。吃了它臉部會變腫。 毒芹:又叫野芹菜、白頭翁、毒人參。生長在潮濕地方。葉像芹菜葉,夏天開花,全棵有臭。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惡心、嘔吐、手腳發(fā)冷、四肢麻痹,嚴重的可造成死亡。 野生地:花紫紅色或有黃色,形狀像唇形的芝麻花。根黃色,葉上有毛,有苦味。吃后吐、瀉、頭暈和昏迷。 毒蘑菇:種類繁多,常見有毒傘,褐鱗小傘,白毒傘,黑包腳傘,內(nèi)綠菌,褐腳傘,殘托斑毒傘,鬼筆等8種,均為腐生,形狀特殊,像小筆、小傘一樣。顏色鮮艷,有白色、紅色、黃色等。要說明的是,蘑菇的顏色、外形、生態(tài)等特征與其毒素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民間有許多關(guān)于毒蘑菇和可食蘑菇的識別方法只能做為參考而并非絕對。蘑菇中毒率非常之高,要格外注意。 此外,還有曼陀羅(山茄子)、毛茛(猴蒜)、天南星(蛇玉米)、紅心灰菜(落黎)、牛舌棵子、石蒜(野大蒜)等。在采、購野菜時,若沒有十分把握,要堅決不采、不買、不吃。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食療驗方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