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耶路撒冷三千年》之三 -廈門大學EMBA讀書會返校讀書日講座 沈藝峰
2、關(guān)于基督教與耶路撒冷的關(guān)系 蒙蒂菲奧里先從耶穌基督說起,這是對的,因為正是耶穌讓基督教從一開始就與耶路撒冷有了說不清,理還亂的關(guān)系。但作者并沒有把關(guān)于耶穌的敘述放到第三部分里,而是分別放到第一部分“猶太教”和第二部分“異教”。我建議把它和第三部分“基督教”放到一起讀,以便于建立對基督教的一個完整的概念?!兑啡隼淙辍穼τ谝d基督的介紹,主要筆墨是花在描述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的被審判和蒙難過程。但蒙蒂菲奧里避開了關(guān)于耶穌基督最關(guān)鍵的問題,即耶穌是人還是神?關(guān)于這個問題,古今學者有三種說法:一、耶穌為兼有神人兩性的上帝之子;二、耶穌既非神亦非人;三、耶穌不是神,是人,是基督教偉大的創(chuàng)始者。筆者尊從第三種說法,即耶穌是人。理由來自于歐內(nèi)斯特?勒南的《耶穌傳》。勒南的書記錄:“耶穌是個真實而偉大的歷史人物,功績在于創(chuàng)建了人類歷史上無比倫比的‘純粹宗教’;... 同時,耶穌又是個毫無神性的普通人,” 按照勒南的考察,耶穌出生在加利利的小鎮(zhèn)拿撒勒,耶穌和基督都是希臘語,是“受膏者”的意思。他的父母親都是“地位卑微、靠勞動謀生”的工匠。耶穌本人最早跟洗禮者約翰傳道。后被羅馬人逮捕,釘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山上。而關(guān)于戴在耶穌頭上的種種神圣的光環(huán)都是后來民間自發(fā)的行為,關(guān)于耶穌的很多奇跡也都是“以訛傳訛的結(jié)果”,即便耶穌本人也從未承認自己是上帝的化身。關(guān)于他死后升天復活的故事,其實不過是他母親瑪利亞的“美麗幻覺”。大衛(wèi)?弗里德里希?施特勞斯也有一本著名的《耶穌傳》,專門考證耶穌神話是怎么形成的 。該書是二卷本,不過大家主要只要看第二卷就可以了。施特勞斯的觀點和勒南是“一致的”,他自稱他的書是“特意為普通人寫的”,要“把神跡從宗教中驅(qū)逐出去?!?國內(nèi)關(guān)于基督教還有不少著書或翻譯書,例如任繼愈主編的《基督教史》、岡察雷斯的《基督教思想史》、雪萊的《基督教教會史》、尤西比烏的《教會史》、伊利亞德的《宗教思想史》以及麥格拉思的《基督教概論》和加爾文的《基督教教義》等等。但這批書中與耶路撒冷有關(guān)的部分不多,可以省略,把勒南的書補充看過即可。 倒是如果你去耶路撒冷訪問,人們一定指給你去走一條被稱為耶穌受難之路(Via Dolorosa)的小路,也叫苦路或十字架之路。這條包括14站的路現(xiàn)在已成為耶路撒冷的經(jīng)典線路,無數(shù)的信男信女飽含熱淚地重走這條記載著耶穌基督受難中14個故事的小路。 第1站,安東尼城門(Antonia Fortress):即今烏瑪利亞學校,在獅子門(Lions’ Gate)西邊三百米。耶穌的苦難之路從此開始。從烏瑪利亞學校的庭院里可以看到整個圣殿山。 第2站,圣方濟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左邊是定罪教堂(Church of Condemnation),右邊是鞭刑教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定罪教堂即羅馬總督彼拉多判處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里面有個很出名的地方,即彼拉多宣布耶穌死刑后洗手時說出:“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的地方。鞭刑教堂是羅馬士兵用“頂端纏著骨頭活金屬的皮鞭”鞭打耶穌的刑堂。耶穌被羅馬士兵套上一件朱紅色袍子,戴上荊棘編成的冠冕,士兵們輪流鞭打和嘲笑他。也是在這個地方,耶穌扛起了他受難的十字架。 第3站,波蘭禮拜堂(Polish Chapel):這是耶穌第一次跌倒處。不堪十字架重負的耶穌在此第一次跌倒?,F(xiàn)在這個很小的禮拜堂門口處立有一個耶穌跌倒的塑像。 第4站,我們顫抖的婦人教堂(The Church of Our Lady of the Spasm):這是一座亞美利亞人的教堂。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此看到滿身鞭痕、鮮血淋漓、背負著十字架的耶穌。教堂前有母子相遇的塑像。下面地窖的馬塞克圖案上有個涼鞋印據(jù)說是瑪利亞留下的腳印。 第5站,遇見西門之地:極度虛弱的耶穌無法背負沉重的十字架,于是,一位來自于古利比亞鄉(xiāng)下的路人被羅馬士兵強迫抓來替耶穌扛十字架??高^這一路,西門從此改變他的人生觀,他和他的兩個兒子自此皈依我主。這是一條陡削狹窄的小路,轉(zhuǎn)彎處墻上有個“手印”據(jù)說是耶穌不堪重負時扶著墻而留下來的印跡。 第6站,敘利亞天主教堂(The Syrian Catholic Chapel):這一站最為有名的是維羅妮卡面紗。據(jù)說當時路邊一位名字叫做維羅尼卡(St. Veronica)的婦人,看到滿臉血汗的耶穌,勇敢地用自己的面紗幫耶穌擦去臉上的汗水。由此,面紗印上耶穌的臉龐,這是迄今為此惟一的一幅耶穌真跡。維羅妮卡悲傷欲絕,不久死去,被葬于此教堂。面紗原先被供奉在梵蒂岡教堂里,后來不知所終,據(jù)說被密藏在一處教堂里。 第7站,圣方濟各教堂(Franciscan Chapel):耶穌在此第二此跌倒。以前這里有個城門,稱為審判門(Gate of Judgement)。當時出了此門,即西出陽關(guān)了?!斑M入一個由丘陵花園、巖窟墓和耶路撒冷的死刑山組成的區(qū)域,它被貼切地命名為‘骷髏地’(Place of the Skull),又叫‘各各他’(Golgotha)。” 第8站,阿卡哈特?阿卡卡階梯(The Steps of Aqabat al-Khanqah):階梯50米高處的墻邊有塊石頭,刻了一個十字架,上頭兩列字母“IC”和”XC“,分別是耶穌的拉丁文和希臘文。下面NIKA四個字母代表勝利。耶穌在這里告訴圍觀的婦女說,不必為他的受難而哭泣,應該為她們自己的兒女而哭泣,因為以色列的末日到了。 第9站,埃及主教區(qū)(The Coptic Patriarchate):耶穌在此第三次跌倒。這里已經(jīng)到了圣墓教堂的外邊?,F(xiàn)在階梯下面有個小商店,后面那個房間就是圣墓教堂最初的門道。 第10站到第十四站,圣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耶穌的受難、埋葬和復活都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圣墓教堂內(nèi)。 耶穌在這里被剝?nèi)ヒ路ǖ谑荆?,釘在十字架上(?1站),最后死亡(第12站),尸體被從十字架放下,放到石板上涂油膏和裹尸(第13站)和埋葬(第14站)。 圣墓大教堂又稱“復活大教堂”,建成于公元4世紀初。這是基督教最著名的圣地。它的建成與君士坦丁大帝有關(guān),但卻又要從戴克里先說起。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在統(tǒng)治羅馬21年之后宣布和他的共治者馬克西米安一起退位,讓賢于加略利和君士坦提烏斯,讓他們分管東西羅馬。公元306年,君士坦提烏斯逝世,他的部屬直接擁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繼承其父的地位。而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辛迪烏斯也企圖篡奪加略利的領地。君士坦丁逼迫馬克西米安自殺,而加略利死前則把他的皇位交給其朋友李錫尼。為此,君士坦丁和李錫尼結(jié)盟,共同對付馬克辛迪烏斯。雙方在羅馬的臺伯河附近大戰(zhàn)。君士坦丁以四萬人的兵力要迎戰(zhàn)三倍于他且訓練有素的敵人,本來成功的希望并不大??删驮跊Q戰(zhàn)前一天,據(jù)波爾桑德爾在《君士坦丁大帝》一書里的記載,當君士坦丁的部隊在向羅馬進軍的途中,他們突然“光天化日下看到天空出現(xiàn)異像:一個十字光芒,還有‘靠這個符號,你會成為勝利者’這些字”。當天晚上,君士坦丁夢見基督告訴他把一個符號放到軍旗、頭盔和士兵的盾牌上。這個符號是PX十字(Chi-Rho),Chi,X和Rho,P是希臘文“基督”的前兩個字母。第二天,雙方軍隊在臺伯河上的米爾維安橋上交戰(zhàn),在十字軍旗下的上帝士兵把馬克辛迪烏斯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馬克辛迪烏斯被亂軍推下臺伯河溺死,尸體漂浮在渦流里,被士兵把頭砍下,插在槍矛上,獻給君士坦丁。以勝利者姿態(tài)進入羅馬的君士坦丁認識到了基督教神祗的力量,從此,君士坦丁敬奉上帝,自視為上帝的仆人,支持基督教。他免除神職人員的公共徭役,歸還被沒收的基督教會財產(chǎn),用國庫資助建設基督教堂,其中包括下令在梵蒂岡山丘上殉道者圣彼得的墓穴上建造起一座宏偉的基督教堂,此即后來著名的老圣彼得大教堂,即梵蒂岡大教堂。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還和李錫尼共同發(fā)表著名的“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其內(nèi)容宣布:“我們今后將允許他們(基督徒)自在表達各自的想法,只要他們永遠不忘對已公布的法律和政府抱著適當?shù)淖鹁?,他們便可以毫無畏懼,不受任何干擾地在各自的會場中集合。... 我們希望我們的寬容將會使得基督教徒們在他們所崇拜得神前禱告時勿忘為我們的安全和繁榮,為他們自身以及為共和國祈禱?!?/span> 當然,關(guān)于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原因有很多傳說,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君士坦丁堡進入羅馬城后不久得了麻風病,異教祭司建議他用嬰兒的血進行沐浴治療,但君士坦丁憐憫這些可能為此喪生的嬰兒,他把被召喚來的嬰兒和他們的母親送走。夜里他夢見了圣徒彼得和保羅,于是他把羅馬基督教大主教西爾維斯特請來解夢。西爾維斯特勸他齋戒祈禱七天,在羅馬拉特蘭大教堂為君士坦丁受洗并治好他的麻風病。現(xiàn)在拉特蘭圣約翰會所北面的廣場上立有一座埃及方尖碑,碑上的題銘寫到:“君士坦丁在此受洗”。不過,此傳說甚為可疑,因為君士坦丁是公元312年入的羅馬城,西爾維斯特是公元314年當?shù)闹鹘獭6揖刻苟∈窃谒狼安庞谀峥泼赖讈啠船F(xiàn)在土耳其城市伊茲密特)接受尼科美底亞主教優(yōu)西比烏斯的施洗。同時受洗的還有他的母親海倫娜、他所有的親戚和朋友,還有其他一大群人。不過,此君也實在太愛做夢了,他做的另外一個夢也很有名,據(jù)說當年君士坦丁夜宿于一個小村莊,位置在黑海和愛琴海之間的馬爾馬拉海灣的東北角,晚上,君士坦丁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駝著背、彎著腰和拄著拐的老太婆前來拜見,乞求新衣一件。君士坦丁見她衣衫襤褸,頓時心生憐憫,立即贈衣。老太婆接過新衣,喜笑顏開。當她穿上新衣,去霎那間從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婦人變成一個貌美如花的少女。她說她是這個村莊的守護神,聽聞羅馬皇帝來訪,特意前來拜訪。一覺醒來,君士坦丁忽然認識到,眼前的這個小村莊若舊貌換新顏,就是他夢寐以求的未來首都。為此,君士坦丁不惜重金,在這個小村莊營建新都,這就是后來的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當然,以上傳說牽強附會的內(nèi)容很多,以筆者之見,比較靠譜的是施萊辛格在《君士坦丁大帝》里所提到的說法,即君士坦丁之所以皈依基督教乃是受到他的母親海倫娜的影響,“海倫娜可能對基督教產(chǎn)生興趣,并且就此影響其子,雖然當時他并不知道她的影響力之大?!?那么海倫娜為何會信基督教呢?這要從海倫娜的身世說起。海倫娜的身世始終是個謎,有說她的父親是英國國王,有說是君士坦丁父親的侍妾,也有說是一個客棧老板的女兒,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君士坦丁的父親以前駐守在現(xiàn)在德國的特里爾,當時屬于高盧。當時海倫娜是嫁給了君士坦丁堡的父親,他們一家在高盧呆了七年,因為高盧住了很多基督徒,其中大半在特里爾。或許海倫娜在那個時候接觸了基督教。那段時間也是君士坦丁和母親獨處最多的時間。海倫娜把基督教的福音故事說給兒子聽,所以君士坦丁其實從小就熟知基督教的很多傳說。而海倫娜對基督教的篤信還跟她后來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公元293年,君士坦丁的父親被戴克里先提升為“凱撒”(副皇帝),前提是他必須接受兩個條件,第一,他必須和海倫娜離婚,娶馬克西米安的女兒提奧多拉;第二,他必須將兒子送到戴克里先的皇宮充當“人質(zhì)”。其結(jié)局可想而知,海倫娜被送回她的老家伊利里亞,君士坦丁沒有隨同他父親前往英國,而是留在戴克里先身邊。母子兩人從此隔絕往來。一直到三十年后,君士坦丁繼任皇位,海倫娜才終以皇太后的身份回到他的身邊。這時候的海倫娜已經(jīng)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熱心于基督教事業(yè)。筆者猜測,在那三十年夫棄子離的日子里,孤苦伶仃的海倫娜英應該把很多希望寄托給了基督教。 公元327年,也就是在基督教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之后,海倫娜提出充當君士坦丁的特使前去耶路撒冷朝圣。雖然史料沒有說明她何時動身,何時抵達,何時返回,也沒有說明她何故動身。只知道她朝圣回來不久就死了,推斷海倫娜整個行程大致時間為兩年。君士坦丁曾致信耶路撒冷主教,請他代為照顧其母親。從時間上來推算,海倫娜當時的年紀已經(jīng)超過60歲了?!半kV辍?,為何海倫娜要走這次耶路撒冷之行呢?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主要是為了去替她兒子贖罪。當時已經(jīng)擊敗李錫尼成為羅馬世界唯一統(tǒng)治者的君士坦丁可以擊敗一切人,卻無法擊敗他的家庭。他的大兒子和他的后妻芙絲忒發(fā)生不倫之戀,盛怒之下的君士坦丁先下令處死他的兒子克里斯普斯,后又害死芙絲忒。深感兒子罪孽在身又背負喪孫之痛的海倫娜希望借由到圣地的朝拜來替他贖罪。于是不惜以如此“高齡”動身前往耶路撒冷。海倫娜在耶路撒冷最大的成就有三處,其一,她找到了耶穌遺體的埋葬地,就在哈德良神廟下面。所以君士坦丁下令搗毀神廟,發(fā)掘出耶穌的墓地;其二,海倫娜發(fā)現(xiàn)了所謂的“真十字架”,就是當年吊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上面還有釘子。 海倫娜把這些木片送給君士坦丁和各個教堂;其三,她在耶穌墓地之上建造了一座教堂,即圣墓教堂。最初圣墓教堂的建筑包括三個部分:一座圓形大廳(Anastasis)也稱復活教堂,大廳中央是海倫娜發(fā)現(xiàn)的安葬耶穌的洞穴;一座長方形廊柱大廳(Matyrium)也稱受難大廳,還有一處廊柱中庭(triportico)。 圣墓教堂的入口改過多次,現(xiàn)在的主入口是1048年以后建成的。原來邊上對著希臘東正大主教路還有個旁門,現(xiàn)在被封死了,只剩下主入口。主入口有兩道門路。右邊的拱門是典型的羅馬風格,當年十字軍留下的建筑,上面有兩個大大的窗戶,邊上的樓梯原來可以直通耶穌受難地,現(xiàn)在也被關(guān)掉。只留出左邊的門路可以進出。從主入口進到教堂,最先看到的是涂油膏石(the Stone of Unction)。這是一塊紅色石灰板,約小單人床長寬。根據(jù)當時的傳統(tǒng),當年耶穌死后被從十字架上解下來,首先是放在這塊石板上,渾身涂好油膏,包好裹尸布后才進行埋葬。當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塊石頭已經(jīng)不是當年耶穌所躺的那塊石頭,原來那塊在1808年受難大廳倒塌時被壓碎了,重修后,另找了一塊石頭來替代。在石頭后面的墻壁上用馬塞克貼出當年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和埋葬的故事。 埋葬耶穌的圣墓其實是一個狹小的石洞,不足2米寬,被圍在一個小房子(Edicule)里。 涂油膏石的右邊,有一段非常陡削的樓梯,沿著樓梯上去,最上面有個小房間,房間里供著三個祭壇,右邊是十字架受難祭壇(altar of the Crucifixion),左邊是希臘東正教祭壇(Greek Orthodox Altar),中間是圣母悼歌祭壇(Stabat Mater)。十字架受難祭壇供奉的是釘死耶穌的那個十字架的第十和第十一節(jié),這兩節(jié)正是耶穌被釘?shù)牡胤健OED東正教祭壇下有個嵌銀的大理石圓洞,據(jù)說是當年立十字架的地方。圣母悼歌祭壇供奉的是十字架的第十三節(jié),此處是瑪利亞接過從十字架上解下來的耶穌的地方。她悲痛萬分,因此,祭壇立了一尊圣母瑪利亞的雕像,雕像的胸口一劍穿心,表示她的哀痛。這尊雕像是葡萄牙皇后于1778年進獻給圣墓教堂的。在涂油膏石的下面,還有一處地方可看,有一個希臘東正教的小教堂,叫做亞當教堂(Chapel of Adam),據(jù)說埋的是人類第一人亞當?,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圣墓教堂不是當年君士坦丁下令建設的建筑,公元614年,那座教堂被燒毀。雖經(jīng)修建,由于11世紀初被拆掉。現(xiàn)在的圣墓教堂是十字軍進入耶路撒冷之后重建的。由于基督教徒部分宗派和教會,都將圣墓教堂奉為圣地,所以教堂稱為各派的總部,教堂的建筑也成為各宗派和各教會明爭暗奪的財產(chǎn)。最后鬧到國際仲裁組織判定,將教堂內(nèi)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石頭、每一顆釘子、每一根蠟燭都登記在冊,明確歸誰所有或共有。例如,教堂的前院歸希臘東正教所有,但通往前院的樓梯卻是歸亞美尼亞派所有,前院樓梯的最后一級歸雙方共有?,F(xiàn)在圣墓教堂歸三大教會和六大宗派共同管理。最重要的大門鑰匙,因為爭論不休,最后由一位阿拉伯少年,每天早晨負責來打開大門。 錫安山上還有一處地方必須提到的,是一座被稱為馬可的樓,拉丁文的原意是“飯?zhí)谩?,這就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最后晚餐的地方,也是耶穌復活后兩次顯靈的地方。那個房間稱為“最后晚餐室“(Coenaculum)。原本是十字軍建的。據(jù)《新約圣經(jīng)》記載,在逾越節(jié)的晚上,耶穌和十二門徒在晚餐的桌前坐下后,耶穌平靜地告訴門徒:“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門徒們面面相覷,一個一個問耶穌:“是我嗎?” 耶穌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把麥餅遞給了加略人西蒙的兒子猶大。猶大立刻起身,離開餐桌,消失在夜色中。耶穌對其他門徒說:“今天晚上,我會被人捉拿,你們當中很多人,會離開我?!?彼得說:“我一定不會的?!?耶穌對彼得說:“今夜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 然后,他把麥餅分給門徒,對他們說:“你們拿去吃吧。這代表我的身體,我將會被捉拿起來,身體為世人犧牲?!?耶穌又拿起杯子,對門徒說:“你們喝了這杯葡萄汁,這代表我的血,世人犯了許多罪,神要用我的血來洗凈世人的罪,讓罪可以得到赦免。” 門徒門吃完飯,喝完葡萄汁,唱了詩,就出了馬可樓,望橄欖山去?,F(xiàn)在保留的最后的晚餐室,其實是不大的一間屋子,有祭壇神龕,屋頂有很漂亮的拱形,走廊也是拱形。穆斯林占領耶路撒冷后,長達五個世紀都禁止猶太人和基督徒進入最后的晚餐室?,F(xiàn)在門口立了一棵金色的橄欖樹。
|
|